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2023-01-02王志庭孙海滨
王志庭,孙海滨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 引言
渗漏一直是工程建设的重难点问题,许多建筑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在短期内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渗漏问题,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同时,传统的施工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现象,容易产生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和技术应用,保证施工过程的规范性。
2 绿色施工理念概念内涵
所谓绿色施工理念,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基本要求,而且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尽可能地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施工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涉及社会发展、经济改革、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需要积极贯彻相关政策,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审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环境,结合所在区域气候条件,尽量减少场地干扰,避免因计划不到位导致不良影响的产生。同时,加强科学管理,节约用水用电,节省建筑材料,通过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技术手段,提高全体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和技能,在共同努力下实现工程建设的绿色发展[1]。
3 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在进行防渗漏技术时,必须对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更好地保证防渗漏效果,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保证质量。由于建筑行业具有高科技性,所以在使用防渗漏技术时一定要做到绿色环保,在建筑防渗漏施工过程中应注重环保因素的有效发挥以及防水材料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建筑防渗漏质量和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1 屋面防渗漏施工技术
3.1.1 平屋顶防排水构造
从绿色施工的角度出发,作为主要的建筑围护结构,屋顶必须做好保温和防排水工作,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避免因渗漏问题影响居住环境。从屋顶的类型上看,屋面坡度在10%以下的被看作是平屋顶,排水坡度应设置在2%~3%左右,屋面坡度达到10%以上时被看作是坡屋顶,由于坡度较大,所以发生屋面渗漏的概率比较低,通常针对平屋顶的防排水构造进行强调。平屋顶的排水方式需要根据高度、温度、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确定,一般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种,如果采用重力式排水,那么在每个汇水面积内排水管不少于两根,如果处于降雨强度较大的地区,可以设置成虹吸式排水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屋面排水效率,屋面落水管的布置需要根据相关公式和经验进行确定,必须满足排水需求。除了必须的排水设计,还需要在屋面防水上下功夫,不同建筑类别的防水等级不同,需要根据标准制定设防要求,比如,对于防水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需要设置两道防水,而对于防水等级为二级的一般建筑,则可以设置一道防水。
3.1.2 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平屋顶的排水坡度有结构找坡和材料找坡两种方式,结构找坡应该在3%左右,材料找坡应该控制在2%左右。在防水层施工前,必须保证找平层符合技术要求,不同的基层需要选择不同的找平材料。对于板状材料保温板,需要使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找平,厚度控制在30mm~35mm左右,在找平层初凝前,需要及时抹平压实,并留设分隔缝。完成防水层施工后需要进行保护,不同保护层需要采用不同材料隔离层,比如,保护层为水泥砂浆或块体材料时,隔离层应该采用卷材、土工布、塑料膜等,保护层为细石混凝土时,隔离层可采用低强度等级砂浆,另外,在分割缝的设置上,也需要根据隔离层和保护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设计要求[2]。
3.1.3 卷材防水施工技术
现阶段,卷材防水依然是最为常用的防水方式,常用的防水卷材有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性能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比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属于弹性体沥青防水卷材的一种,广泛运用于结构变形频繁以及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性、耐酸碱腐蚀性等优点,适用于耐用年限长、防水要求高的建筑工程。卷材防水铺贴可以采用满粘法、空铺法、条粘法、点粘法等多种方式,对于基层变形较大或有重物覆盖时,应该不采用满粘法,对于坡度较大、距屋面周边80cm之内、叠层铺贴的各层之间应该采用满粘法。当采用满粘法施工时,找平层的分隔缝处宜空铺,空铺宽度每边控制在10cm左右,施工时,应该先处理细部构造,然后由最低标高向上铺贴。天沟、檐沟施工时,需要顺着天沟、檐沟的方向铺贴,搭接缝顺流水方向,防水卷材宜平行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同一层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搭接缝需错开超过50公分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需错开,且不小于幅宽的1/3,在屋面和天沟的交接处,应采用插接法搭接,搭接缝需错开,且要设置在侧面,不能留在沟底。屋面卷材防水施工对环境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采用自粘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采用热粘法和冷粘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采用焊接法和热熔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零下10℃。
3.1.4 涂膜防水施工技术
根据成膜物质的成分不同,涂膜防水材料也可以分为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两种,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具有高耐久性、高弹性等特点。涂膜防水施工应该遵循先高后低、先远后近、先细部后大面、先立面后平面的基本原则,保证施工过程不会出现遗漏、重复等问题。根据防水涂料品种分层分遍涂布,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才能进行下一遍涂刷,前后两遍涂刷的方向应该相互垂直。无论是卷材防水还是涂膜防水施工,都要做好细部构造处理,在檐沟、檐口外侧下端以及女儿墙压顶内侧下端均要设置滴水,滴水槽的深度和宽度不宜小于一公分,在檐口处,卷材收头需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并用密封材料封严,涂膜防水则需要多遍涂刷进行收头,在天沟、檐沟的防水层下,应该增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的宽度需要超过25cm。在女儿墙泛水处也需要增设附加层,附加层在平立面的宽度均要超过25cm,这些细节问题对于防水施工至关重要,必须对容易渗漏的薄弱部位进行强化处理[3]。
3.1.5 保温隔热施工技术
屋面的保温隔热施工需要与防水施工相结合,这样既可以遵循绿色施工理念,又可以提升建筑防渗漏能力。平屋顶保温层构造有正置式和倒置式两种,应该尽可能选用倒置式保温,即将保温隔热层设置在防水层之上,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室内高温和太阳辐射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从而提升防水层使用年限,也可以在平屋顶布置绿化或者设置架空通风隔热层,提高屋顶的隔热和通风效果,同时,屋顶绿化能够产生经济节能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架空隔热层不宜设置在寒冷地区,而且对屋面坡度、架空层高度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 地下防渗漏施工技术
4.1 地下室防水构造
地下水对建筑物地下结构的影响很大,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潮防水处理。如果地下室地坪位于常年地下水位以上,那么地下室必须做防潮处理。对于砖墙而言,需要用水泥砂浆砌筑,保证灰缝饱满,墙外侧设置垂直防潮层,地下室所有墙体都要设置两道水平防潮层,一道设置在地下室地坪附近,另一道设置在室外地面散水以上15cm~20cm左右的地方,可以防止潮气沿着地下墙身或勒脚渗入室内。当地下室地坪位于最高设计地下水位时,地下室底板及四周墙体都会受到水压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做防水处理,根据结构基层和防水材料的位置关系,地下室防水可以分为内防水和外防水两种,通常情况下,内防水更为有利,外防水施工简单、便于维修,但是不利于防水层的保护,多用于修缮工程[4]。
4.2 地下室防水施工
4.2.1 防水混凝土
地下室防水施工主要从三方面出发,包括结构自防水、表面防水层防水、防排结合,防水混凝土就是典型的结构自防水,常见的有普通防水混凝土、膨胀水泥防水混凝土、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十分关键,如果设计或施工不当,很容易出现地下室渗漏问题,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30cm以上的位置,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较多的地段,宜与变形缝相结合。做好贯穿铁件处理,为了防止地下水沿着铁件与混凝土的界面向内渗透,可以在铁件上加焊一道或数道止水铁片,可以实现减小渗水压力、延长渗水路径的防水目的。
4.2.2 表面防水层防水
表面防水层防水主要有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水泥砂浆防水层是一种刚性防水层,通过提高砂浆密实度来达到防水要求,这种方式成本较低,施工比较方便,适用于砖石结构防水层或者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加强层,由于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所以容易产生剥落或裂缝的问题。卷材防水层在地下室防水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伸性,可以适应一定的微小变形和结构振动。根据施工顺序,卷材防水层施工可以分为外贴法和内贴法,外贴法是直接将防水卷材铺贴到地下建筑外墙上,如果发生不均匀沉降,对防水层的影响较小,而且方便修补,但对场地、工期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内贴法是将防水卷材铺贴在保护墙上,然后浇筑地下建筑墙体,这种方式施工方便,但不利于后期的防水稳定性,在发生渗漏情况时修补困难[5]。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阐述了绿色施工理念的概念内涵,然后从屋面防水和地下室防水两大重点工程出发,研究了建筑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充分认识建筑施工行业的绿色发展趋势,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不断降低施工活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