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中共湖南支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的贡献及启示
2023-01-02肖光荣黎家洛
肖光荣,黎家洛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统一战线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1]3从湖南地方共产主义小组时期开始,湘籍建党先驱便在实践中摸索统一战线的斗争方法,争取用联合其他势力团体的方式进行革命斗争。随着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以及中国共产党湘区执行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在湖南的统一战线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先后进行了多次统一战线行动,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毛泽东、李维汉、何叔衡等湖南支部的领导成员在实践中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共产党人务实而又灵活的政治智慧与敢为人先、经世济用的湖湘精神。
一、力促国共合作,构建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理论指出,“任何民族运动都只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大任务,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遭受痛苦的根源。根据这个论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联合战线”的主张,并在次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上通过了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鲜明提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主张,并指出了党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各项任务。
(一)探索民众联合,蕴育统一战线思想萌芽
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前,湖南的共产主义革命家就已经在实践中运用了统一战线的斗争方式来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争取群众的利益。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进步青年成立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民学会、学生联合会等组织,团结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民众大联合”,在此期间,毛泽东等人联合进步教育界、新闻界人士不断对军阀统治与帝国主义进行抨击,这些行动和努力为日后湖南人民的“驱张”运动与“湖南自治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人民之间传播,培养了一大批先进的革命分子,为日后的民主联合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借鉴。而对于统一战线中资产阶级的地位与统战方式,毛泽东等人在早期的活动中便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作为中间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不稳定趋势,对于他们需要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1922年毛泽东领导的长沙铅印工人罢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湖南民族资产阶级中上层文教界人士的利益,他们一改往日同情工人,支持工人罢工的态度,转而投向军阀政府对此次罢工行动展开攻击。毛泽东充分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性,果断在长沙《大公报》上刊登《铅印活版工会致大公报记者盾书》,对这些平时关系较为密切甚至合作过的文教人士进行辛辣讽刺并与之进行公开论战。[3]
在这一时期,通过湖南革命先驱者们的探索,毛泽东对统一战线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1919年7月到8月他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初步表明了联合人民群众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湖南萌芽的标志。[4]1923年4月10日毛泽东在《新时代》创刊号上发表了《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初步阐述了统一战线思想,文章指出当时的中国主要分为三派政治势力,即以国民党为主体的革命民主派;以研究系、新兴知识阶级派和商人派为代表的非革命民主派以及由直奉皖三派军阀组成的反动派。所有的民主派要互相合作以对抗反动派,“最急进的共产派和缓进的研究系、知识派、商人派都为了推倒共同敌人和国民党合作,成功一个大的民主派”。[5]从文章来看这一时期毛泽东已经十分能够认清楚敌我问题,并主张急进的共产党主动缓和自身的政治主张以寻求与革命民主派、非革命民主派合作来对抗军阀反动派,标志着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初步形成,为日后的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实践与理论的基础。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早期的湖南共产党人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是离不开的。
(二)落实中央决定,助力革命联合战线形成
从1921年湖南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湖南党支部开始到1922年5月时,湖南党支部党员已从最初的10名发展到30多名,党员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工作形式的转变,根据中共中央局规定,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由毛泽东担任书记。从湖南党支部与中共湘区委成立开始,湖南党支部的领导成员便开始着手民主联合战线的事情,与毛泽东一同参加中共一大的何叔衡返湘不久便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与在广州政府任职的何梓林及孙中山进行了频繁的联系,共同商讨即将开展的北伐事宜,1922年何叔衡更是赶赴桂林,与孙中山进行了亲切会谈并就北伐事宜进行了详尽的磋商,共同谋划国共在湘粤地区策应北伐的具体事项。虽然这次的北伐计划以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叛乱而导致孙中山避居上海而宣告胎死腹中,但是此次湖南共产党人与孙中山的接触使得国民党深刻认识到依靠共产党在湖南的声望与群众基础而借道湖南北伐的可行性,以及共产党人真挚地开展各项北伐准备工作而展现的务实工作作风的可靠性。1923年毛泽东被调往中共中央开展工作,改由李维汉调往湖南,担任中共湘区委书记,作为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著名的理论家与革命家,李维汉在湘区委工作时期便积极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为他日后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会晤后发表了《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公开确立了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国共合作问题提供了指导意见,强调共产党在保持自身政治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1]12-13《宣言》和《决议》的发表为国共合作扫清了政治障碍,为党的三大召开做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党的三大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1.帮助建立国民党湖南省党部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顺利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共合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组织在湖南的发展。在国共合作前,作为资产阶级性质政党,国民党活动范围仅限于少数地方上层,缺乏对下层的群众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在湖南没有全省性质的党部,仅有部分零散党员。1924年3月6日,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派夏曦为国民党湖南临时执行委员会筹备员回湖南办理党务登记与党务发展事宜,在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的帮助下,4月1日召开了湖南国民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国国民党湖南临时省执行委员会”(临时省党部),这是全国最早的临时省执委会。[6]由夏曦担任主任委员,何叔衡、李维汉等担任委员,由此,共产党员成为了国民党湖南临时省党部的核心力量,国共合作在湖南初步形成了民主联合战线。1925年5月25日到6月1日召开的中国国民党湖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了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在国民党湖南省党部中,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十,而剩下的国民党员中左派人士占大多数,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湖南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牢牢把握了主动权和领导权,保持了自身在政治立场上的独立性。
2.推动国民革命开展
在成功帮助国民党在湖南建立党组织并团结国民党内左派人士后,中共湖南支部继续团结全省各界人士进行反对军阀与帝国主义的斗争。一方面,湘区委积极争取唐生智等有实力的国民党中间派对大革命与工农运动的支持,另一方面利用唐生智和赵恒惕的内部矛盾促使赵恒惕在1926年3月被驱逐下台,动摇了北洋军阀在湖南的统治,湖南的革命统一战线取得阶段性胜利,1926年7月,北伐军队进入湖南,湖南革命发展迅速,湖南革命民主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在此基础上1926年8月6日,中国共产党湖南区执行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湖南区执行委员会对湖南政局宣言》,提出了发展国民会议、建立各阶级民众共同斗争的国民联合线、肃清吴佩孚与赵恒惕余孽、保障人民政治与生存权益、支持北伐与反对帝国主义在湘特权等主张。[7]在此基础上,北伐战争在湖南发展迅速且不可阻挡,1926年10月北伐军借道湖南攻克武汉,北伐战争在湖南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主导的湖南革命统一战线取得较大成功,推进了国民革命的进程,对全国革命做出了湖南贡献。
二、领导工农运动,发展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一经成立便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而学生、农民、青年、妇女以及知识界等各界人士也是工人阶级可团结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早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就团结各社会阶层,广泛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早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时期,毛泽东等人就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建立青年团体在青年学生中发展成员。随着中共湖南支部的成立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不断团结湖南各届人士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建立了以工农运动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丰富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内涵,推动了大革命在湖南的发展。
(一)组建工农组织,加强工农运动统一性
通过湖南共产党人早期的实践活动,湖南的工人与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工农阶级与进步学生团体中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中共湖南支部与湘区执行委员会建立后十分重视人民的思想觉醒,深入人民群众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增强组织影响力,在思想宣传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通过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及工人补习学校、工人夜校,招收进步知识青年和工农青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骨干分子的同时还提高了工农阶级的文化水平,启发了工农阶级的思想认识,使得他们了解到自身受到多重压榨和剥削的根本原因以及自身的阶级使命与任务,为日后湖南工农运动高潮的到来以及湖南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了把湖南的工人组织起来,中共湘区委十分重视工人组织问题。在当时,主要的工人组织包括具有封建性质的封建行会组织和深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湖南劳工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湘区委的争取下,湖南劳工会的成立人黄爱和庞人铨接受了毛泽东提出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造湖南劳工会的建议,逐步放弃无政府主义,转而向马克思主义转变,加强了湖南劳工会的组织能力和战斗能力。在改造旧工会,打击封建行会的同时,湖南支部也在各个产业工人聚集地建立了紧密的工人团体,1922年5月相继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和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等一线工人团体,该年年底还组织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由毛泽东任总干事,实现了全省工人阶级的大联合。到1923年初湖南建立了20多个产业工会,又成立行业(职业)工会23个,有组织的工人约5万人。[8]在这些工人团体中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党团成员,发展了湖南的地方党组织,增强了工人阶级的内部统一战线,也为湖南的工人运动提供了保障,增强了湖南工人运动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在有了组织保障后湖南工人运动发展迅速,随后的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水口山大罢工等工人运动不断进行,掀开了湖南工人运动的高潮。
中共湖南支部在发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农民运动问题,在广大农村开展学习和教育活动,增强了农民的思想觉悟,通过积极宣传农运,兴办农村夜校、湘江学校,为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才培养保障。毛泽东从1925年开始投入了大量精力领导农民运动与开展农民问题研究,在领导农民运动的实践中相继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与《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等重要文章,初步形成农村阶级分析的理论,为建立工农联盟统一战线提供了理论指导。1925年11月,中共湖南区委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农民运动决议案》,为农运的开展制定了初步策略和纲领。随着湖南支部对农民运动的深入探索,湖南党组织开始向农村发展,在农民群体中发展党员,扩大了湖南党组织,同时,通过组建农民协会,组织和发动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进程十分迅速。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长期身受封建势力压迫的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1]22
(二)团结各界群众,增强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代表性
随着国共合作而形成的民主联合战线的逐步确立,中共湖南支部根据党的二大做出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指示在谋求国共合作,争取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的支持的同时,在湖南省内集合工、农、商、教、学、妇等社团体,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在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
在湖南党支部的领导下,1922年8月17日,由党组织领导的湖南学联成立了“湖南工学商各公团联合会”,并在次日更名为“湖南民治促进大同盟”,湖南民治促进大同盟在湖南党支部的带领下与湖南各阶级人民组成统一战线一起向赵恒惕政府进行斗争;1924年8月在长沙成立了湖南反帝大联盟,联合湖南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的反帝爱国运动;青岛惨案和五卅惨案发生后,湖南支部积极发动群众,成立了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开展罢工罢课罢市活动,要求对英日进行经济绝交;1926年,依照湖南局势,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发表了对湖南政局的宣言,号召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反对英日等国在湘特权,引导人民驱逐并肃清吴佩孚与赵恒惕在湘统治余孽。在湘区委与湖南党支部的团结下,湖南人民爱国反帝热情高涨,各个社会阶层都建立了各自的合法团体组织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这些团体的斗争共同形成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湖南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呼应了高涨的全国反帝反封建浪潮,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在湖南人民的努力下,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封建军阀赵恒惕在湘统治垮台,结束了军阀在湘长达六年的罪恶统治;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部分海关、邮政及医院特权,打压了帝国主义在湘肆意扩张势力范围的嚣张气焰。通过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的统一战线工作,湖南扫清了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障碍,为大革命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启示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作为我党第一个省级支部,在近代湖南严峻复杂的革命中走出了毛泽东、李维汉等统一战线理论家、革命家,这与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统一战线上的探索和实践是分不开的。湖南党支部在早期的一系列统一战线活动中充分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以务实的统战工作作风和艰苦的革命斗争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树立统一战线工作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和最本质的特征,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和政治保障,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湘开展的革命统一战线之所以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取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遵循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的决议》与党的三大中保持自身政治独立性的精神指示。在加入并帮助国民党在湖南建立和发展组织的统一战线工作中保持了自身的政治独立性,同时依靠自身在湘积累的经验与基础在改组国民党、团结湖南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建设过程中保持领导地位。在国共合作的后期,湖南支部未能认清形势,在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下对已经从中间派转变为事实军阀的唐生智等国民党右派分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在统一战线中对于各阶级力量的正确分析与领导权争夺的重要性,导致马日事变后中共湖南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在阶级上具有先进性、在工作方法上具有科学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最终形成并发挥作用。
(二)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突显统一战线工作气韵特色
近代的湖南从一个相对闭塞的省份发展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省份,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先驱,深刻地改变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以毛泽东、何叔衡、李维汉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爱国忧民,经世济用,实事求是的湖湘精神影响,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探寻民族解放的道路。近代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就与以湖湘精神为典型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湖南共产党人与湖南人民结成统一战线的出发点,湖湘精神的内核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古至今从未改变。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的驱使,早期的湖南建党先驱才开始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并在探索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唯一一条解放中华民族之路并为之而终身奋斗;湖南人民正是由于爱国主义的熏陶,才会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以极大的热情和不怕牺牲的壮志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其次经世济用、务实创新的精神为湖南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湖湘文化向来讲求经世济用,近代以来正是由于经世济用的湖南精神才使得湖湘儿女主动求变,开始走向中国政治舞台,寻求救国救民之道。中共湖南支部在团结带领湖南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道路,深入广大农村、工厂、市井中进行调查研究,在斗争的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争取和团结可依靠的力量,适时改变统战斗争策略,在构建革命统一战线中充分展现了湖湘气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湘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宏观层面来看其爱国主义内涵和勇于担当包容并蓄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要扎根传统文化精神,以科学的行动路径为指导,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与路线。
(三)实践路径的科学与包容保障统一战线工作高效创新
在湖南统一战线历史上,对于统一战线的构建一直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实际的统战工作中,包容性一直是湖南党支部建立联合统一的行动集体的重要特征。这首先体现在统一战线构成的社会阶级具有广泛性。在大革命期间,湖南党支部能够遵循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指导主动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合作;也能够利用军阀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而选择争取地方军阀的帮助去驱逐更为反动的一派;湖南党支部能够团结广大工人和农民发动工农运动,支援革命统一战线,也能联合社会各大团体,组成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进行斗争。其次表现在斗争形式与统一战线变化上具有多样性,湖南支部能够依据形势的变化,听从党中央安排,主动加入国民党组成民主统一战线,也能够寻求军阀政府的支持以保障工农运动的支持。正是由于巨大的包容性,湖南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够拥有战胜困境的勇气与坚强稳固的力量来源。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的划分与利益诉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社会的最大共识。这要求我们在新时代下要凝聚共识,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形成更广泛更具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湖南的统一战线发展史同样展现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工作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湖南支部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它直接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具有理论上的科学性,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又遵守了党中央相关会议与文件精神的正确引导;其次,这个科学性体现在“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切实地创造性地开拓统战领导工作”[9]上,从早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得到对中国阶级现状的分析到国共合作期间湖南支部对革命统一战线路径的不断调整,都体现了依照实际情况切实而又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的特点。新时代下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理论研究也要依照实际情况,立足现实国情,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以科学的方法探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