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建设课题研究
2023-01-02胡立中周菁华文宏
胡立中 周菁 华文宏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吉安市分公司江西省 吉安市 343000
0 引言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和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的有力抓手。
1 建设需求分析
1.1 建设必要性
◎数字乡村建设是国家推进的重要战略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发力期。
2022年1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局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立足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形势,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有关要求,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安排,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乡村工作的重要指引。
《行动计划》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二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四是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五是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六是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七是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八是网络帮扶拓展深化行动。同时,《行动计划》还设立了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等7项重点工程,作为落实上述行动的重要抓手。
1.2 需求分析
1.2.1 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是指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实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改变农业经营的理念和模式,实现农业经营的网络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内部生产过程、投入品、成本核算、人员情况等进行管理,有效提高经营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
1.2.2 城乡治理一体化管理
积极探索“一图全面感知”的乡村智治模式,着力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框架体系,构建起全领域的数字化空间规划建设管控体系,实现区域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全覆盖。
进一步整合全区政法、交通、气象、水利、卫生、环保、城管、安监、医疗、民政、旅游等部门日常运行数据和基础设施数据,拟定城镇运行指标体系,建立实时监控模块,直观展示数字乡村整体运行状态,为乡村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决策能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乡村治理场景中,有大量可以利用AI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的场景,如乱停乱放、垃圾漫溢、占道经营、道路养护监测、防汛抗旱、防溺水等。通过集中建设智能中枢能力,为各部门业务提供基础AI能力,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提升乡村管理效率。
1.2.3 山水宜居可持续
建立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各类监测数据系统资源共享,对区内水、大气、自然生态、污染源等环境要素形成全面统一的数据汇聚平台,并对感知的数据进行一体化智慧应用,将环境数据、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乡村环境管理一张图”,提供全局视野俯瞰环境管理全景视图,全面直观展示环境管理工作,分析环境现状,即时报警提醒。
1.2.4 惠民服务个性化提升
深入推进信息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乡村数字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渠道建设,强化各乡镇服务中心职能,在行政服务、养老、教育、医疗、交通等惠民领域进行应用创新。
对于信息化程度高的村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赣服通”应用,提供办事窗口汇聚,办事指南公示、三务公开等便民服务。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村民,则能够通过云喇叭进行政策宣贯,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可以提供线下的事项待办服务等。
1.2.5 结合乡村文旅建设成果
乡村旅游既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途径,也与美丽乡村建设密不可分,是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路上,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大有可为,乡村旅游正成为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
1.2.6 建立数字乡村运行保障体系
数字乡村运行保障体系包括数据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等,是数字乡村能够稳定运行的政策基础和制度保障。
1.2.7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融合
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人口库建设,以公安部门人口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民政、人社、教育、住建、房管、税务、统计等部门信息,形成规范权威的乡村人口基础数据库,形成乡村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加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建设。建设完善涵盖交通、水系、环境、地貌、植被以及乡镇建筑物、街道、部件等为基础的空间地理数据库,实现GIS系统可视化标注与空间地理数据有效融合,强力支撑数字乡村业务应用。
加快数据共享开放建设。建设集目录管理、数据管理、数据开放网站为一体的农业农村大数据治理体系,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编制数字乡村信息资源目录,促进信息服务产业发展和信息消费,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建设内容
2.1 数字乡村经济建设
以高标准农田多级管护平台、城乡农产品销售平台为核心,对接农产品溯源等已建系统平台,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确保耕地红线,提升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培育市场化管护与有序流转;为菜篮子产业加数补链增效,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高标准农田多级管护平台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长制”建后管护试点工作,将高标准农田管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完善高标准农田管护共同责任制度建设,实现管护责任全覆盖,形成部门密切合作、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田长制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建的,集智能巡田、巡田记录、巡田管理、任务下派与监管、紧急事件上报、农田分布图、在线查看巡田人员、田长绩效考核、群众举报等功能为一体化的农田管护智慧平台。
2.2 数字乡村治理
以基层治理APP统一门户,林长、河长、路长、田长等多长融合,结合智慧党建、一网八格、一网三色、码上办等已建系统,实现一次录入,多个单位复用,减轻基层工作量,提升跨部门数字乡村建设统筹规划与业务协同能力。
◎基层治理
通过建设基层治理综合执法模块,建立乡镇、村组各级事件处置中心,集中管理辖区内各类事件,实现异常事件的分发、处置、事后评估的整套流程,提升管理效率。
2.3 美丽乡村建设
以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农村生态保护监测体系的物联感知设备和卫星遥感服务为主,构建乡村美丽山水的监测预警体系。
◎污水在线监测
通过对接环境感知设备,进行污染水环境的监测,实现智能发现、及时处置的管理闭环,打造宜居环境。对于水质自动监测断面站点的数据指标异常、监测设备连接状态异常、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告警信息,经监管人员初筛确认为有效告警后,告警信息同步到这个模块。同时为后续建设的各类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预留接口。
水质监测及排污点监管系统克服了常规水质分析仪器的缺点,使用无线数传设备能够实时、连续、稳定、可靠地提供准确、快速的监测传输数据。
水质监测及排污点监管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湖泊、水库、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观测点等水质变化状况,系统融合了环境监测、集成和预警等技术,采用一体化、集成联动运行方式,加强了水质污染、异常事故的预防和污染排放的监管能力。同时,通过湖泊水质信息网络的建设,可分析区域内水质动态趋势,有效加强区域管理,为污染动态研究、湖泊富营养化预测、湖泊水库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水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2.4 数字乡村一张图
依托“领导驾驶舱”“赣政通”“赣服通”三个门户,分别服务本地乡村民众和企业、政务工作者、区镇级管理者提供统一的标准的便捷的服务与管理窗口。同时结合全域旅游战略,与规划中的农旅一码游,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2.5 数据治理服务
构建服务“三农”的公共数据平台,着重解决数字乡村相关数据的汇聚、治理和应用问题,横向融通农业农村、商务、民政、政法委、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数据,汇聚形成区、镇、村各级有关农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数据集,形成关于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网络文化等一系列专题数据库,支撑数字乡村相关应用。面向社会应用提供脱敏服务,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
通过治理工具对所有汇入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数据治理,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数据深度加工,并向上层的应用支撑平台提供各类数据服务。
3 项目建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3.1 经济效益
推动高标准农田的社会化多级管护与流转,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以“大品种”蔬菜芦笋的数字化生产、加工及电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为示范引领,带动蔬菜基地的社会化投资和金融服务。数字农旅方面重点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面提升消费频次、时长及金额,扩大消费内循环。加大平台投入运行力度,提升全区数字乡村新基建水平和乡村数字素养能力,通过推进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在各农业场景下的应用,带动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大面积提升,为农业产业规划、产销对接、市场预警、质量监管等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政府、市场、生产之间涉农数据互通共享。
3.2 社会效益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优化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当地干部群众普及数字经济相关知识,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干部队伍的数字技术应用与管理水平,吸引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投身乡村、服务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