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杂交种兴农单1505 的选育
2022-12-31唐光顺夏娟娟舒忠泽张泽志
唐光顺 夏娟娟 舒忠泽 张泽志
(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兴义 562400)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畜牧养殖业发展已成为促进农村居民种养收入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优异选择[1-3]。西南部山区以坡地与山地为主,人均耕地少且机械化程度低,种粮与种植青饲料争地矛盾突出。即使北方纯牧区也多因超载过牧及自然因素等,需要人工种植青饲料或青贮饲料从而达到种粮与青贮饲料的平衡[4-6]。青贮玉米作为主要的青贮饲料作物之一,已成为重要的青贮饲料来源,在我国畜牧业高效稳步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青贮玉米以全株收获时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优良、饲料回报率高且田间无残留,而居于一年生饲草的第1 位,同时玉米籽粒是主要的能量饲料,故玉米被称为“饲料之王”[7]。青贮玉米营养品质将直接影响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普通玉米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一般在10%左右,其中50%~60%是营养价值极低的醇溶胶蛋白,这种醇溶胶蛋白中缺乏人或单胃动物营养所必需的赖氨酸和色氨酸,用普通玉米饲喂单胃动物,如猪、鸡等时,必须添加大豆饼、鱼粉或合成赖氨酸等蛋白质饲料[8]。青贮玉米产量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畜牧业稳定持续发展。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的青贮玉米品种并应用于生产是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1.1 母本G2412G2412 是用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原黔西南州农科所)2004 年秋从广西隆林地区收集地方品种(内部编号04-2)并于2005 年与S611(苏11/苏湾5 号作为基础材料选育而来)混合种植(在兴义隔离种植2 代)选择的第2 个果穗(G02)作为基础材料。用G02 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自交系(图1)。全生育期117d(兴义),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3.0cm,穗位高82.0cm,植株整齐一致。雄穗一次分枝数7~10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4.0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4.0cm,雄花护颖有浅紫色条纹,花药浅紫色,雌穗花丝淡红色。果穗长18.0cm,穗粗4.8cm,穗行数12 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白色。
图1 母本G2412 选育过程
1.2 父本XZ502711XZ502711 是应用2005 年引进的菲律宾杂交种(自编号05-2)于2008 年与苏11(S11)杂交作为基础材料,经7 代自交于2012 年选育而成的黄粒玉米自交系(图2)。全生育期120d(兴义),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茎秆紫红色,叶片宽大,叶紫绿色,株高185.0cm,穗位高73.0cm,雄穗一次分枝数16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7.0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0cm;穗长18.3cm,穗粗4.5cm,穗行数14~16 行,行粒数37 粒,百粒重29.3g,出籽率85%。雄穗护颖紫色,颖基紫红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轴心紫色、外表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田间表现青秆成熟,抗大班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等。
图2 父本XZ502711 选育过程
1.3 兴农单1505 选育过程2016 年冬在海南省乐东县利国镇用G2412 作母本、XZ502711 作父本组配杂交种兴农单1505。2017 年在本单位进行品比试验,2018-2019 年参加贵州省青贮玉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青贮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均较好,适宜贵州、云南及广西等相同生态地区推广种植。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特性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花青苷显色强,幼苗长势强,成株整齐,株型平展,株高307.7cm,穗位高133.7cm,雄穗一次分枝数9~13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45.0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0cm,雄花护颖、颖基、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倒伏率2.0%,双穗率0.6%,空秆率1.7%。果穗锥形,穗长22.8cm,穗粗4.8cm,穗行数14 行,行粒数34.1 粒,百粒重38.3g,出籽率84.9%,单穗粒重208.3g,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偏硬质。该品种青贮全生育期113d,持绿性较好,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熟期及抗病虫等综合性状好。
2.2 品质性状经贵州省草业研究所检测,初水69.6%,绝干水7.1%,干物质23.3%,粗蛋白质7.4%,粗脂肪2.8%,酸性洗涤纤维24.7%,中性洗涤纤维41.0%,粗灰分3.6%,淀粉28.3%。
2.3 抗性性状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高抗灰斑病,抗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中抗穗腐病,感茎腐病、丝黑穗病。
2.4 DNA 指纹检测经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检测,兴农单1505 与贵州省前几年和其他批次贵州区域试验的参试玉米材料比较,差异位点数均大于4。一致性为一级。
3 产量表现
2018 年参加贵州省青贮组区域试验,每667m2生物产量3931.6kg,比对照品种筑青1 号增产7.72%,产量居第6 位;干物质产量1195.2kg,比对照增产2.66%,干物质产量居第10 位,增产点率85.7%。2019 年续试,每667m2生物产量4078.9kg,比对照品种筑青1 号增产11.28%,产量居第1 位,增产点率100%;干物质产量1395.0kg,比对照增产7.51%,干物质产量居第2 位。2 年每667m2平均生物产量4005.3kg,比对照增产9.50%;干物质产量1295.1kg,比对照增产5.09%。
4 种子生产要点及栽培技术
4.1 亲本繁殖及种子生产要点亲本繁殖采用4级良种繁育体系进行,以确保亲本纯度,期间注意对亲本自交系提纯复壮。种子生产制种地应连片,周围空间隔离带应在500m 以上,采用1∶4~6 行比法最为适宜,父本雄花散粉时期长且集中、花粉量大,父母本同期播种,田间严格除杂,要求母本去雄宜早,含苞带叶去雄,密度为4000~5000 株/667m2,人工辅助授粉,制种产量250~350kg/667m2,适时收获、及时晾晒、高效保存。
4.2 栽培技术要点4.2.1 适宜种植区域兴农单1505 适宜在贵州省内及广西、云南等相同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4.2.2 整地播种根据种植地块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可采用等行距单行规范化净种、宽窄行复合带净种或宽窄行复合带间套种等种植方式[9];要求对种植田块进行两犁两耙,使土壤平整细碎,同时备足底肥,每667m2施农家肥1500~2000kg、复合肥30kg 作基肥。在贵州、云南及广西于3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早春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或营养袋(块)育苗移栽为宜,净作种植密度为3500~4000 株/667m2,套种或者间作种植密度一般为2500~3000 株/667m2。
4.2.3 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定苗、轻施苗肥、重施穗肥,N、P、K 配合使用,3 叶期匀苗、5 叶期定苗,早春种植主要预防冻害,播种出苗后25d 结合中耕除草第1 次追肥,每667m2用尿素20kg、钾肥10kg,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施尿素20kg、钾肥5kg,以保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养分吸收充足,促进稳产丰产。
4.2.4 病虫害防治播种出苗后主要防治地老虎,主要采用毒饵进行防治。中期和后期注意防治黏虫和螟虫,主要用氧化乐果(或用同效类农药)进行防治。
4.2.5 收获兴农单1505 属于青贮玉米,主要以收获生物产量为主,在授粉结束30d 左右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兴农单1505 属于中穗型品种,如收籽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密植、适时收获才能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