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及启示
2022-12-31刘长军
刘长军
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是涵盖在俄罗斯国家和军事组织体制内,着眼军事威胁、塑造军事优势的应对之策,具有独有的特色。在俄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经历反复之后,形成如今的“三军种三兵种”结构,即“陆军、海军、空天军,战略火箭兵、空降兵、太空兵”。得到完善、优化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是武装力量能力合理布局的重要表现,可以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避免力量耗散的同时,发挥军队的整体功能,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满足军事能力需求,应对现实和潜在的威胁,确保国家战略实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俄罗斯2021年军费支出排名第5,只有659亿美元,约占美国的8.2%,约占中国的22.5%。但是,据2022年GFP排行榜显示,俄罗斯军事实力世界排名第二。俄罗斯在经济实力严重下滑,国防经费投入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维持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多方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武装力量“结构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的实践历程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种结构优化,贯穿于俄组织编制改革调整的各个阶段,俄罗斯武装力量组建30年,历经6任国防部长,较大规模的军兵种结构改革调整7次,由“五军种两兵种”调整到现今的“三军种三兵种”结构,每一任国防部长执政期间都调整过军种结构。
格拉乔夫认为,应根据军种借以活动的自然领域来组建军种
格拉乔夫时期(1992年5月至1996年6月)苏联受冷战思维的影响,着眼于大规模战争威胁,保持军事力量对等原则,其建军思想是建设一支大战动员型军队。苏联解体后,刚组建的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严重下滑,无力支撑庞大而臃肿的军队。俄罗斯认为,发生大规模作战的概率大大降低,而发生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的威胁加剧,俄军建军思想发生根本改变,亟需实现转型。削减军队员额及战斗编成,同时完善军种结构是俄军事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俄罗斯作为最大继承者,接管了苏联军事遗产的绝大部分,也继承了苏军的五大军种(战略火箭军、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和空降兵,同时在国防部航天器主任局所属军事航天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军事航天部队司令部,形成“五军种两兵种”结构。
格拉乔夫认为,应根据军种借以活动的自然领域,即陆地、海洋和空中-太空来组建军种,同时合并军种可以提高军队指挥和使用的效率,减少指挥机关的数量。受历史条件并不成熟的限制,格拉乔夫并没有急于对军种结构进行激进的变革,而是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研究工作。计划在2000年前,把5个军种合并为4个,即战略火箭军、空军、陆军和海军;2000年以后,再把4个军种合并为3个,即空天军、陆军和海军。但是,随着格拉乔夫的下台,此计划未能付诸实施,即被放弃了。这样的情况下,军兵种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调整,但是却为之后的结构调整作了一定的有益铺垫。
罗季奥诺夫时期(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1997年3月,国防部首次对武装力量军种结构的进行调整。罗季奥诺夫上任时,俄军正处在第一次车臣战争失利的阴影中,普遍认识到必须对军队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为全面推行军改,罗季奥诺夫首先以改组空降兵为突破口。计划将5个空降兵师合编为3个空降兵师和2-3个空降旅,并将其重新划归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制定了全面改组空降兵的计划,结果导致空降兵将领的强烈反对,就连“将军政治家”列别德也公开表示反对。列别德曾为叶利钦连任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其极力推荐下,罗季奥诺夫才得以出任国防部长。
叶利钦也并没有全盘接受罗的改革方案,而是在1997年3月13日发布命令,保留空降兵原有机构作为一个兵种编入陆军序列。事实证明,罗季奥诺夫并非是叶利钦心目中的国防部长,任职不满一年就被解职。这也昭示着其对于空降兵的改组将有很大缓和余地。
谢尔盖耶夫时期(1997年5月至2001年3月)谢尔盖耶夫对战略火箭军情有独钟,实行军事改革首先从壮大战略火箭军开始。1997年7月,叶利钦签署第725号命令《俄联邦武装力量改革及完善其结构的首要措施》,此项命令将众多国防工业企业和设计局经过数十年辛勤劳动建立起来的统一空天防御系统实际分开,被称为“俄罗斯空天防御系统的掘墓令”。1997年7月,为了保留战略火箭军军种地位,谢将导弹太空防御部队从防空军中分离,与军事航天部队一同并入战略火箭军;1998年3月1日,空军与防空军正式合并为新空军,合并后新空军编制员额为19.27万人,只保留了40个将军职务,裁减了21名将军和226名校级军官。1997年9月,由于陆军司令部即将被撤销,空降兵脱离陆军再次成为独立兵种。
1998年8月7日,叶利钦批准《2005年前俄罗斯军事建设的国家政策基础(构想)》,该文件规定,俄联邦整个武装力量应在改革的第一阶段(2001年前)完成向四军种结构的过渡,第二阶段(2005年前)完成向三军种结构的过渡。明确提出按照武装力量使用的空间,即陆地、空中-太空和海洋来改革武装力量各军兵种的思想。但是谢尔盖耶夫并没有按照该文件精神调整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而是充满了狭隘的军兵种观念和对于老部队的偏爱。第二次车臣战争证明,战略核力量并不是万能的,无法有效应对所有的军事威胁。由此而言,加强战略火箭军的做法必然长久不了,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必然会有所调整。
俄格战争暴露出俄军在指挥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伊万诺夫时期(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与谢一边倒地发展战略火箭军不同,普京表示必须根据国防需要和国家经济实力均衡发展各军种,并于2000年8月11日通过了《关于在现有经济条件下发展武装力量军种的决定》。另外,受世界各国加强太空力量发展的影响,俄罗斯也认识到获取信息优势的重要性、太空军事化及太空作战将不可避免等,为此,必须要有专门力量,整合太空资源加强发展。为此,伊万诺夫一接任国防部长,就对谢氏军种结构中的一些内容作了较大调整。根据《2001—2005年俄罗斯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规划》,将战略火箭军降格为兵种,将战略火箭军的导弹空间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整合组建航天兵部队。从此,结束了在太空领域发挥军事作用的两支力量长期分属两个不同军兵种的境况,也结束了导弹袭击预警系统与军事航天力量信息系统相互分割的历史,提高了军事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及太空军事力量相关系统的使用效率。至此,俄军已经完成了军队结构调整目标,形成了由陆、海、空3大军种和战略火箭兵、空降兵、航天兵3个独立兵种组成的武装力量。在此期间,总参谋长克瓦什宁曾多次提出裁减、转隶、撤销空降兵的想法,但是因各方原因未能成行。空降兵作为独立兵种一直保留至今。
结构调整应在现时所处的具体条件下进行,要综合考虑达成目标的时效性、经济性。俄军已经意识到,统一的空中-太空防御系统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并没有采取将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并入空军或者恢复防空军的简单做法。因此,建立一个范围更加广泛的一体化国家空天防御系统,是俄罗斯军种结构调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谢尔久科夫时期(2007年2月至2012年11月)俄格战争暴露出俄军在指挥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迫使俄军下决心推动组建以来最大最彻底的“新面貌”军事改革,以实现彻底的全面的转型。经过前几次的军种调整,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基本成型。迫于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对俄战略核力量构成的直接威胁,以及自身航天兵未能建立全国性统一空天防御体系的问题。为加强空天防御系统建设,抗衡欧洲反导系统,维持与美国和北约间最低限度的战略平衡,在军种结构调整上,俄罗斯于2011年12月1日,在航天兵和空军空天防御战役战略司令部的基础上组建新兵种— 空天防御兵,开启迈向构建统一空天防御体系的第一步。
但客观上讲,尽管组建了空天防御兵,俄空天领域依然是割裂的。随着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美俄关系急剧恶化。并且美军加速推进临近空间飞行器和空天飞机的研制列装,更使俄感觉到空天袭击威胁日益严峻,在构建“空天一体防御”系统结构上必然有所动作。
绍伊古时期(2012年11月至今)1993年在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俄联邦防空组织》文件中首次提出了建立“空天一体防御”的构想。1994年俄军总参谋部在论证未来的军兵种结构时,曾提出过2005年前组建空天军的方案。俄防长绍伊古说,组建空天军,不仅有利于“统一制定与发展空天防御力量有关的军事技术政策”,还可“通过攻防力量的一体化提高作战使用效能”。2015年8月1日,在空军和空天防御兵的基础上成立空天军。与此同时,也使俄军结构历史性地转变为三军种两兵种。美国家情报总监的全球威胁评估补充说,俄罗斯的军事改革表明,军队正在适应能够进行“对太空系统的攻击”。
成立空天军,虽然将应对不同种类空中威胁的军兵种集合到“同一屋檐下”,但空天军仍保留着空军、空天防御军各自的运行机构,并不能彻底解决空天防御系统存在的所有问题。而且,未来空降兵和战略火箭兵能否保留独立兵种的地位,还值得观察。这不会是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改革调整的终点。
2015年8月1日,俄军在空军和空天防御兵的基础上成立空天军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
俄罗斯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贯穿于俄军改革各个阶段,由原先的“五军种两兵种”,中间经历多次过渡转换,到如今的“三军种三兵种”,呈现出很多鲜明特点。
重在塑造整体优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致力于推进武装力量转型,坚持“质量发展”理念,塑造武装力量新面貌。一方面,不追求各军种作战力量数量优势,通过裁减军队员额、精简非作战机构等等,均衡各军种力量比例;另一方面,从全局、整体出发,统筹经济能力与安全需求相协调,合并发展重复、冗余的功能,提高资源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配置。例如,以新军种的成立为牵引,将外部环境的压力转化为军队内部改革的动力,借力打力。为克服俄罗斯空天领域重复建设的问题,成立空天军,集中管理空天资源,推动空天武器装备研发,避免旧时体制对资源的分散消耗。
根据职能相似性合并。军兵种的职能相似性是由所担负任务和战斗使用空间的一致性,武器装备的同类性来决定的。由于战斗行动能力和军队指挥效能难以有效评估,根据职能相似性合并成为俄罗斯调整军种结构的主要原则。1994年,俄军就曾提出构想按照“空天、地面、海上”三个武装斗争空间完善武装力量结构,形成空天军、陆军和海军3个军种格局。通过合并每个军种与其功能上最接近部分推进军种层面的结构性改革,可以简化军队建设与发展、协调各种兵力兵器统一抵制军事威胁,以及规划武器装备发展等。虽然格拉乔夫没有对军种结构进行调整,但是之后经过多任国防部长的调整过渡,目前基本形成了最初的构想。另外,根据功能相似性合并,也是现实本身的无奈要求。例如,2003年,伊万诺夫把陆军航空兵转隶空军,就是因为航空兵部队在陆军经常被挪作他用,直升机技术完好率极低,飞行安全和飞行训练水平极低。
受经济影响制约较大。军种层面的结构性改革不得不把经济因素摆在首位,被动地适配经济许可,以求克服需求与经济能力之间客观上凸显的矛盾。苏联解体,俄罗斯陷入经济低迷状态,军费投入有限,难以确保常规力量短期内实现倍增,以图发展优长,奉行以核遏制为基础的军事战略,维系大国威望。俄罗斯对于战略核力量的倚重与偏爱,根源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国防部副部长科科申曾表示,战略火箭军是最廉价的一种武装力量,它所需经费仅占国防经费预算的5~6%,兵员总数不到全军的10%,却能遂行60~100%的战略任务。谢尔盖耶夫不惜引起其他军兵种的严重不满,把本来就拮据且得不到全部落实的军费中全部武器装备资源的80%—90%都给了战略火箭军。然而,随着经济好转,以及战略核力量作用有限性的凸显,俄罗斯开始坚持均衡发展原则,重视突出核常兼备,提升“非核遏制”能力,军种结构得以按照健康思维驱动优化。
军兵种利益羁绊严重。各军种建设发展按照国家军事学说思想,但也存在着军兵种独立发展的狭隘观念和利益取向,有些将军像小孩子玩积木一样摆弄军队。俄军组建30年,历经6任国防部长,几乎每一任国防部长期间都调整过军种结构,这不只是因优化而调整,有时候也因改革家的态度而变化。在方案设计上,各军兵种视野狭窄,局限自身情况,提出应对军事威胁的方案,而不是以更开阔的视野,站在整个军事组织的角度,提出方法更为有效、经济更为划算的方案。在调整实践上,有些改革家依据自己的态度,找出说服或者是能够搪塞的理由,保全集团利益。格拉乔夫对空降兵的偏重,谢尔盖耶夫对战略火箭军的青睐,包括克瓦什宁对空降兵的偏见等,都是背后利益的牵扯羁绊。
主要启示思考
军队结构,必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以提高遏制和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为最终目的来构建。完整而有效的结构体系本身能够发挥有效的战略作用,就是军事威慑的重要表现形式。纵观俄武装力量军种结构调整历史,主要结合以下四点加强认识思考:
2003年,伊万诺夫把陆军航空兵转隶空军
注重结构调整的系统性。军种结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军事布势的重要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表面上看,军种有裁撤降并改等各种形式的差异,但是深层次讲,每一种形式的变化背后却是千军万马、波涛汹涌。稍有差池,可能就会经受连锁反应,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不可能忽略系统中经济因素作用,因为军种结构调整所需开支数额不菲。据俄罗斯1998年测算,军种结构调整本身的费用高达2万亿卢布,组建新军种需要15~20万亿,而通过削减人员维持费节省的资金不超过2000~3000亿卢布。因此,在能够有效发挥军事作用防范军事威胁的前提下,要深刻汲取俄军因随意性调整造成巨大损失的教训,正确对待武装力量整体与各军种、兵种以及军兵种内部之间的关系,综合衡量效费比,充分论证、慎重对待,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突出功能作用的体系性。根据各军种和兵种的作用及其所担负的战斗任务使之协调地结合起来,并使那些担负武装斗争主要任务的军、兵种获得确定无疑的优先地位。作为俄罗斯唯一可与美国相匹敌的战略核力量的重要力量— 战略火箭兵,从被谢尔久科夫降格为兵种之后,一直保持着兵种地位,并没有因此而被轻视。而是通过结构的调整、体系的完善,走向核常兼备的道路,在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发展上,在应对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现实威胁上,在提高“非对称”战略遏制能力上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战争体系制胜原理,通过结构赋能、技术助力,构建完整的功能集,发挥功能迭加,释放体系优势,实现1+1>2的整体效能。
重视军种结构的特色性。建设一支能够在所有领域发挥作用的现代化军队,是摆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强国军队面前的重要课题。俄罗斯总参谋部在设计军种结构调整方案时,曾表示要尽可能地向军事上发达国家的军种结构看齐,而防空军军事科研人员表示深入研究其他国家军事建设经验是必要的,但是也必须重视俄罗斯特色。俄军、美军等其他国家的军种结构并不是世界标准,也不一定适合我军。军种结构是在历史、地缘政治、地缘战略以及自身军事特色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我军应该有我军的特色。因此,要立足国情军情现实,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精准规划、精确论证、精细实施,构建并适时调整符合我国地位、适合我军特色的一流军种结构。
坚持着眼未来的时代性。军种结构呈现相对稳定性,具有针对现实与面向未来设计上的辩证统一性。科学的军种结构要最大限度地处理当下与未来的矛盾关系,既要紧盯当下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又要瞄准未来或有或无的潜在威胁。不同国家的优先事项不同,一般来讲,处在战争状态的国家会将前者作为重点,而和平国家则会生于忧患着眼未来。未来战争中,新型作战领域的发展有可能改变传统陆海空等作战领域的从属与辅助地位,直接影响着全域联合作战的水平。例如,美俄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已经实现领跑,都建立了专属的太空作战力量,早在2002年俄罗斯就已成立航天兵,美国在2019年也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如果不跟随发展,势必造成与强敌之间作战能力的“代差”。为此,要顺应时代潮流、着眼未来战争,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研究探索新兴领域、新质力量,完善力量结构,加快推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