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地区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以花瑶挑花为例
2022-12-31唐勇
◎唐勇
一、引言
民族地区民间手工技艺是中国民族艺术中最典范的创作之一,反映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们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等,是中国璀璨文化的一部分。花瑶属于瑶族的一个古老分支,生活在隆回北部的高寒山区。虽然只有数千人口,且没有文字,但其民族语言、民族服饰、婚丧习俗、生活习俗等皆独具特色。花瑶挑花就是其中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文献通考》记载,瑶族“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清代以来的瑶族服饰仍保留着这种民族风格。隆回县小沙江、虎形山等地瑶族,妇女喜绣花服饰,人称花瑶。
挑花是瑶族妇女传统性的手工技艺,早在汉代就有挑花,被用作衣裙上的装饰。色彩的处理,能应新巧配,往往以青色、深蓝色布为底,用红、黄、绿、白纱线,丝线或毛线挑刺出线条明快、色彩鲜艳的图案。
花瑶挑花被誉为“花瑶史诗”,因为花瑶民族本身并没有文字记载,只有瑶族语口口相传,在这种民族传承、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花瑶挑花自然而然地成为花瑶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花瑶挑花作品记载了花瑶先人的迁徙活动、真实生活、环境变迁等,同时也表达了花瑶人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期许。
二、花瑶挑花的工艺流程
花瑶挑花与机绣、湘绣、苏绣等绣花不同,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制作工艺、艺术效果与表现特征,都别具一格。花瑶挑花的基本工艺流程是:选料—构图—挑花—缝合(筒裙缝合、衣襟缝合、袖口缝合、裙边缝合等)。
(一)选料
花瑶挑花的材料不多,只有布和线,工具只有绣花针。花瑶挑花用的布料必须是直纹经纬线,不能用斜纹布。过去为纯棉直纹粗平土布,也叫“家织布”,色彩是用矿物质染料染成的。如今改用化纤尼龙布,布面光滑,线均匀而粗大,经纬很明显,色泽亮而不掉色。花瑶挑花布以藏青色或黑色为主,红黄白皆用,具体根据挑花位置的不同,布的颜色各异。筒裙前两页“固补”一般用黄、红或白色布,后面两页为藏青色或黑色布,绑腿、袖口用白色布,腰带为黄、白或红色布,裙边用红布。春、秋装为天蓝色,夏装为白色。老人去世后,挑花裙一般为白布,挑花用黑线、蓝线或玫红、粉红线,不能用大红线和红布。挑花以往用土纱线和七色丝线,如今则用各色平头纱。前裙一般用平头纱,融合纱线,后裙一般用白尼龙线,也有平纱线。挑花一般用小号绣花针,多为11号、12号、13号针。
(二)构图
在图案布局上,花瑶挑花的图案组织布局方法有多种。对称平衡法:裙子主体由两片挑花对接而成,往往对称的动物图案有相向而行的动感;平面分割法:图案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特征,裙子的主体部分一般由上、中、下三条平行横向图案组成;穿越集合法:花瑶挑花往往将不同时空的事物、事件等组合在同一个场景之中,这种集合往往来自对事物的联系,比如虎的形象图案,往往配有其他动物、植物等;反复连续法:同一纹样在所绣画面中重复出现,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具有相对统一的节奏感;填充补空法:一般是先挑出主体物象,再根据画面灵活填空补缺,最终使画面丰富饱满。
花瑶挑花造型手法主要有三种:简化法,将所见的景象简化,提炼概括成单纯简洁的图案;夸张法:打破人与动物、房屋、树木的比例;几何法:把不规则的形状全部归纳成规整的几何图案。
(三)针法
花瑶挑花是依据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形成的网格,用丝线、棉线或绒线挑出图案的一种工艺手法。花瑶挑花的基本针法有“十字针法”“一字针法”,即以布的经纬纱交叉呈“十”字形,作为“座标”,对角插针成“十”字形,或作“一”字形。花瑶挑花以“十字挑花”为主,辅以“一字挑花” 或“挑织” “牵花”,用密集的针脚平织成各种各样的纹样。
三、花瑶挑花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花瑶挑花形式与内容的延续为当今学者回溯花瑶历史提供了“活化石”般的依据和佐证。花瑶挑花的题材内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隆回花瑶在不断迁徙后最终到达大山深处,在自然条件并不好的情况下,保持了种族的繁衍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因为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记载,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出现的重要瑶族人物,往往通过花瑶山歌、花瑶挑花等记录下来。例如“乘龙过海”描述的是盘王头带三尖神冠,英姿焕发,骑在龙背上腾云驾雾、漂洋过海的场面,这与瑶族民间关于“漂洋过海”的传说相符合;《评皇劵牒》在《盘王大歌》《雪峰瑶族诏文》中都有记载。
(二)民俗价值
花瑶挑花融入了民间传统的神俗信仰,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在传统花瑶挑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以动物、植物等与花瑶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事物作为挑花内容,其中以蛇为内容的作品相对较多,反映了花瑶民族的信仰。其中,花瑶婚嫁等生活习俗充分反映出花瑶人独特的审美,彰显出花瑶独特的文化精神。如《山歌传情》记录的是花瑶青年男女以唱歌、游戏等方式表达情感,对歌定情后,再请媒人做媒的习俗;《打蹈成婚》记录的是花瑶婚礼中双方亲朋好友嬉闹的活动。同时,通过花瑶挑花服饰的形制与色彩可知其民俗特征,如穿白色短衫挑花服饰代表夏季,穿盛装必有婚嫁喜事,穿粉色、素色挑花衣裙无大红艳色的,是家有长者去世。
(三)艺术价值
传统花瑶挑花制作而成的服饰,主要用于女子婚嫁,是在少女成长过程中慢慢打造而成。婚嫁传统服饰用挑花对筒裙进行装饰,能让外人看到自身的刻苦用功,也是花瑶女子展示自己手艺、才智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女孩格外讲究挑花筒裙上的挑花图案,在图案的选择、纹理、精美程度、创意等方面煞费苦心。这也使花瑶挑花图样精彩纷呈,其中有飞禽走兽,也有花草树木,有现实生活,也有古老传说。挑花风格大胆随意、构思奇巧、造型夸张、布局对称、结构严谨、色彩分明,充分体现了花瑶女子的爱美之心和审美观念。
四、花瑶挑花传承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习俗影响挑花作品的自然存续
过往的花瑶挑花精品多为花瑶女子的嫁妆裙,花瑶女子在年少时便为自己制作挑花裙,此类挑花作品相对精致,但是这类服饰只有在出嫁和盛大节日时才穿。在花瑶的传统习俗中,女子去世时嫁裙也要随之入土。这类习俗也导致类似于嫁妆裙的挑花精品失传。而在这类传统挑花作品中,其内容往往反映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花瑶独特的风情,作品的消失也使得作品技艺存续受到了影响。
(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影响花瑶挑花的传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花瑶虽处于大山腹地,但是随着交通趋于便利,旅游业的兴起,花瑶与外界的联系已经十分紧密,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逐渐向城镇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花瑶挑花主要用于女子服饰,而现代生活、现代服饰对花瑶服饰的冲击很大,年轻一代花瑶人都向往都市的流行时尚元素,除在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外,花瑶姑娘已不再穿花瑶服饰,对挑花更是缺乏热情。
(三)人文生活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创作内容
传统花瑶挑花的图案题材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还是花花草草,都是花瑶人居住环境中司空见惯并与之和谐相处的事物。其主要生活素材有老虎、山鹰等动物,也有南瓜、蕨蕨等花瑶人赖以生存的食物。而随着花瑶生态环境、人文生活的改变,洋房、时装、流行歌曲等替代了木板楼、挑花服饰和山歌等,花瑶挑花传统元素的影响力逐渐减小,花瑶挑花缺失了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四)传承方式制约了花瑶挑花的发展
花瑶挑花“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使其发展受到了限制,烦琐、精湛的技艺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习,而瑶族姑娘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去潜心学习,其所学技艺相对粗糙。尤其是瑶族乡以外的散居花瑶女孩,很少有学挑花的,再加上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老一代挑花女子相继去世,挑花技艺后继乏人。
(五)科技进步对花瑶挑花传承冲击较大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在获取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对流行服饰的追求也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而花瑶挑花制作服饰,依靠传统手工,周期较长,纹理相对固定,价格昂贵,让花瑶挑花失去了本民族以外的市场。在科技发展的大环境下,花瑶挑花只能满足于花瑶本民族的需求,在其他民族并不能得到推广,因此,花瑶挑花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甚至还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五、花瑶挑花传承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保护花瑶文化生态环境
花瑶的文化生态环境始终与花瑶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让花瑶挑花继续生长在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才能保持其枝繁叶茂。首先是自然环境,交通不发达,导致花瑶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受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花瑶文化、花瑶挑花长久传承的关键条件。因此,依据这样的自然条件建立花瑶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保护和传承花瑶文化的关键方法,相关部门应该划定相关区域,对花瑶挑花等花瑶民族文化进行整体规划,与旅游产业构建联动机制,将花瑶秀丽的自然景观与花瑶独特的人文风情相结合,使花瑶挑花等花瑶文化以“活”的方式传承下来。
(二)基于保护之上的创新发展
在花瑶挑花的保护与传承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创新。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转变,除了继承传统的挑花工艺以外,还应该融入新的时代元素,使之充满新的气息。原始粗陋、素材单一的形式在作品涵养上,无疑具有典型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但已不能满足当今人们的审美需要。创作者应该以原有风格为基础,深入了解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和情感诉求,创作出更多让大众喜爱的作品,并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多种织物、器具等结合起来,提高其实用价值,让传统文化变成一种高雅的流行文化。
(三)多途径多方式培养传承人
为了让花瑶挑花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必须充分重视人才培养,有关部门要做好长期“人才计划”,为花瑶挑花的传承提供足够的后继人才培养方式。在花瑶地区召集本民族年轻人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发展和传承中要摆脱“家传承”“师徒传承”的历史模式,应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多渠道、多形式去挖掘、培养人才,储备后备力量。此外,学校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要注意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在花瑶挑花传承中的作用,继续推行花瑶挑花进校园的相关工作,并与国家推行的劳动课程相结合。聘请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做指导,为中小学生提供进一步接触花瑶挑花的机会。
(四)丰富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力
在自媒体时代,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方式去宣传花瑶挑花,在走访中发现,大量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去宣传已经不能被大众接受。可以将花瑶挑花等花瑶文化习俗拍摄成为纪录片在媒体平台播出。纪录片不仅可以用于民间宣传,还可以用于商业、公益和学校宣传。利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申请指定账号,定期发布有关花瑶挑花的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花瑶挑花,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湘西民族地区民间手工技艺花瑶挑花面临着生存困境。在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相关情况得以改善。隆回县委、县政府更是对花瑶挑花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挖掘、保护和发展措施。投入资金征集花瑶挑花作品,举办花瑶挑花大赛,鼓励花瑶人统一穿挑花服饰,进行花瑶文化调查研究,在全省率先给传承人发放传承补贴。还成立了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职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在虎形山乡大托村、崇木凼村建立了花瑶挑花技艺传习点,由花瑶挑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向花瑶女子传授挑花技艺。保护传承手工技艺,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