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州县棉花产业现状与几点思考

2022-12-31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瓜州机采棉花

刘 斌

(瓜州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酒泉 736100)

瓜州县地处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东接玉门市,西连敦煌市,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西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接壤,是连接甘肃、新疆、青海以及西藏4 省(自治区)交通枢纽。瓜州县面积2.41 万km2,耕地面积4.8 万hm2,辖13 个农村乡镇、75个行政村,其中整建制移民乡镇6 个、移民村34 个;总人口12.93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76 万人。瓜州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光热资源丰富,对于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

1 瓜州县生态环境特点

1.1 地形地貌

瓜州县地处安敦盆地内,地形南北高,逐渐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倾斜。北部最高处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 m;南部为祁连山北麓山前地带,最高处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 m;中部走廊地带被北东向的截山子分为两部分,南端为踏实盆地,海拔1259~1750 m,北端为疏勒河中下游干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微倾斜,海拔1060~1300 m。

1.2 气候条件

瓜州县属典型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蒸发大、光照长,年平均降水量45.3 mm,蒸发量3140.6 mm,年平均气温8.8℃,平均最高气温24.9℃,最低气温-10.4 ℃。

1.3 土壤条件

瓜州县土壤分为灌淤土、潮土、风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盐土、草甸土以及沼泽土8 个土类24 个亚类33 个土属。土壤养分状况是低氮、贫磷、钾富足、有机质缺乏。耕地养分平均有机质含量1.23%,速效氮384 mg/kg,速效钾55 mg/kg,速效磷6.4 mg/kg,土壤pH值平均为8.4。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轻壤、重壤次之。

2 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瓜州县植棉历史悠久,棉花大规模种植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是甘肃省棉花及棉纺工业原料的主产区,是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全省棉花主产区,社会产量占比超过85%。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西湖镇、瓜州镇、南岔镇、广至乡、梁湖乡5 个乡镇,所产棉花色泽白、水分少、纤维长、品质上乘,是瓜州县西部的主要经济作物和主导产业之一[2]。

2.1 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2010 年前,瓜州县棉花种植面积达到1.33 万hm2,成为该县主要经济作物。近几年,瓜州县棉花产业受市场经济影响,人工成本增加,相对于其他产业效益有所降低,棉花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从11 个种植乡镇集中到5 个种植适宜乡镇,面积在1.2 万~1.33 万hm2。棉花种植面积虽有所下降,但仍是西部乡镇稳定种植的作物之一。广至乡、梁湖乡两个移民乡镇受土壤条件限制,成为棉花种植的主要区域,质量优势突出,稳定高产,是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2.2 单产不断提高

通过大力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积极推广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及适应性较好的棉花新品种,普及推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单产不断提高。根据测产,2021 年瓜州县产皮棉1875kg/hm2,比2010 年增产180 kg/hm2,增长10.6%。2020 年全县籽棉产量5.6 万t,皮棉产量2.2 万t,由于种植面积减少,相较2019 年皮棉2.3 万t,总产减少,但相比于2001 年总产增加0.3 万t,整体产量增减幅度不大,相对稳定。

2.3 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目前瓜州县棉花种植品种主要为早熟、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新陆早、新陆中系列和新棉2 号等中早熟品种,机采棉以新陆早64 号、66 号为主。种植模式普遍采用宽窄行种植。近几年,棉花节本增效技术广泛应用,膜下滴灌、配方施肥、全程化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棉花产业稳定高产。通过测土、化验,制定、发放施肥建议卡,2021 年1.19 万hm2全部施用了测土配方精量施肥,肥料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

2.4 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

近年来,由于在农机具购置、机械作业费、种子等方面进行补贴,瓜州县棉花产业农用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整地、播种环节实现全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瓜州县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推广机采棉技术,引进机采棉播种机48 台、大中型采棉机4 台、无人植保飞机105 台,引进机采棉加工生产线2 条,先后在西湖镇、瓜州镇、南岔镇、广至乡、梁湖乡5个乡镇建设机采棉综合机械化高标准试验示范区。2021 年机采棉种植面积达到1666.67 hm2,占全县棉花面积的14.3%,为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迈出关键一步。

3 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3.1 推广应用棉花适宜品种及种植模式

目前,瓜州县棉花种植品种主要为早熟、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新陆早、新陆中系列和新棉2 号等10 个品种,种植模式以宽窄行种植模式为主,在棉花种植中合理密植、科学化控,机采棉株数达到24 万~25.5 万株/hm2,棉花株高达到80~90 cm,平均每株棉桃8个,最多达到30 个,籽棉平均产量6000 kg/hm2,较普通棉增产籽棉约1050 kg/hm2,增收超过9000 元/hm2。加上使用采棉机采摘节省的采摘费用,与传统棉花相比,机采棉增收达到16500 元/hm2左右,机采棉种植效益优势显著[3]。

3.2 不断提升棉花品质和产量

瓜州县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棉花的良好品质。2021 年该县生产的二级籽棉占到了70%~80%,衣分长度28~30 mm,马克隆值(成熟度)在A 和B2 之间,断裂比强度28~30,细度较好,适合与新疆棉配纺,在销售市场上较受欢迎,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客商较喜欢[4]。近年来,瓜州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全面推广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及适应性较好的棉花新品种,棉花产量逐年提升。

3.3 全面落实“一控二减三基本”措施

按照《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农科教发〔2015〕1 号)和《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农牧发〔2015〕167 号)文件精神及相关要求,瓜州县棉区严格落实“一控二减三基本”措施,大力实施农田节水项目,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充分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2017—2020 年,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节水面积6666.67 hm2以上;化肥施用量由2017 年的3.86 万t 减少到2021 年的3.37 万t,农药施用量由2017 年的350.4 t 减少到2021 年的243.06 t,化肥农药实现负增长;通过测土、化验,制定、发放施肥用量建议卡,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由2017 年的3.07 万hm2增加至2021 年的3.87 万hm2[5];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由79.3%上升至80.2%。

3.4 严格落实棉花补贴政策

棉花补贴政策是强农惠农的重要举措。瓜州县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严格落实棉花补贴政策,严格发放标准和流程,强化资金日常监督管理和定向监管,确保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根据资金下达总量和棉花实际种植面积,测算确定补贴标准,并根据年初棉花种植户统计情况公示补贴对象。公示无异议后,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发放至乡镇,乡镇按照农户种植面积通过代理银行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户“一卡通”,杜绝了补贴资金挪用占用。

3.5 强化农业保险政策落实

自2014 年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以来,瓜州县积极宣传保险政策,将农业保险作为农民保障农业收入的重要措施,充分保障棉花种植户权益。2019 年棉花投保4886.67 hm2,投保金额154 万元。2020 年棉花投保5286.67 hm2,投保金额166.5 万元。2021 年棉花投保4300 hm2,投保金额135.1 万元。目前,累计理赔金额达到164.3 万元。

4 棉花产业社会效益

瓜州县棉花主要种植区在南岔镇、西湖镇、瓜州镇、广至乡、梁湖乡等西部乡镇,采摘方式以人工采摘为主,瓜州县腰站子镇、七墩乡、双塔镇等东部移民乡镇以枸杞种植为主。在采棉期时,东部农户刚好完成枸杞收获,一部分农户到西部作为临时工采摘棉花,获得务工收入。近年棉花采摘费用一直保持在2.0~2.2 元/kg,采棉工每天获得摘棉劳务收入220 元以上,平均采摘期30 d 以上,即一个棉花采摘期可增收6600 元以上。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时,需要聘用临时工作人员,未种植棉花的农户进场务工,每月工资人均3500 元左右,务工期为4 个月,可增加收入14000 元以上。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种植效益低,影响农民种植信心。2014 年以来,受国家棉花政策影响,棉花价格大幅下跌,劳动力严重紧缺,拾花成本逐年提高,除去各项成本(棉花生产总成本由灌溉、机械、肥料、种子、地膜、农药、人工成本和其他构成),棉农收益为9000 元/hm2左右。棉农增产所得被各项生产成本的增加抵消,与其他种植作物相比,种植效益不高,影响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二是劳动力不足,季节性用工紧缺。瓜州县棉花种植以西部乡镇为主,大多数种植户为老人,采收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采收期采摘工紧缺,“抢人大战”中坐地起价现象时有发生,附加条件和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导致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据测算,2020 年瓜州县棉花采摘费均价2.2 元/kg,采摘成本约为1000 元(包括拾花费、车费、索要物资以及伙食费),占收入的50%以上。

三是种植分散,机械采摘应用范围不广。瓜州县棉花生产基本以家庭为单位,以小块分散种植格局为主,田间道路不够宽阔,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和机械化采收,导致机采棉推广缓慢。地块小,种植作物分散,水肥一体化设备无法运用,统防统治无法施行,阻碍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是加工企业弱,带动能力不强。瓜州县棉企主要是收购、脱籽处理的小型加工厂,以销售皮棉和棉籽为主,无精深加工设备,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收购价格浮动大、价格低,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瓜州县棉花种植合作社较少,以试验种植机采棉为主,流转农田的面积小,机械化采收的地块较少,示范效果不明显,农户认可度不高,辐射带动效果差。

6 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振兴乡村为目标,抢抓国家土地流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集中集约规模化经营等惠农富民政策机遇,积极借鉴新疆全程机械化植棉的先进技术,加快推进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振种植信心,巩固产业面积。近年来,群众对棉花的预期效益估值低,导致其种植信心不足,棉花面积不断缩减。梁湖乡、广至乡土壤盐碱大,种植蜜瓜、饲草等作物产量较低,而棉花适宜其土壤条件,产量能达到4500 kg/hm2以上。因此,应在棉花种植适宜区加强宣传和引导,增加棉花种植合作社,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向合作社集中,提高集约化种植规模,推广机采棉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效益,实现户、社共赢局面。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升级。加强棉花种植的扶持政策,将资金、政策等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进一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抢抓土地流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机遇,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加强配套渠系建设,不断完善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棉花机械化采摘等技术配套设施、相关政策优惠和经费补贴,加快规模化经营的步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业的整体效益。

三是加强科技投入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不断强化优良品种推广及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中、低产田盐碱改良技术和土壤肥效提升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强化园区、基地建设及科技培训,通过优质高产优良品种及高效配套技术的应用,提高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推进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等技术的应用,补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发展短板,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持续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瓜州县从事棉花经营的主要有常鸿棉业、银地棉业、长兴棉业、张氏棉业等12 家企业,但从整个规模上看,仍不能满足该县棉花产业发展需要,要继续做大工业规模,延伸棉花产业链条。要积极招商引资,发展棉花的精深加工,引进棉纺厂和蛋白油脂厂,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把棉花产业做大做强,做出效益。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发展订单式生产,在企业、合作社与棉农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互惠互利,争取双赢。

五是争取补贴政策,增加种植效益。2014—2018年,甘肃省棉花补贴政策在稳定棉花有效供给、增加棉农种植收入、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国家对各省份棉花补贴政策不统一,其中对新疆棉区实施目标价格补贴(18600 元/t)、出疆棉花运费补贴(500 元/t),对甘肃等9 个省份以皮棉2000 元/t 的标准实行补贴。甘肃和新疆同属西北内陆棉区,应争取将瓜州县列入国家重点产棉区,实行统一的棉花补贴价格政策,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棉花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六是强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在棉花交售期,为强化瓜州县棉花市场监管工作,确保棉农利益,联合植棉乡镇、发改、公安、市场监管、人社、应急、供销社、消防救援、税务、融媒体中心、电力、金融等相关部门,成立棉花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棉花市场管理工作。植棉乡镇、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履行棉花市场监管职责,严肃查处操控棉价、无证经营、超水棉、“打白条”等破坏棉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大棉农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

猜你喜欢

瓜州机采棉花
新疆机采棉花和手摘棉花公证检验质量分析
机采棉加工质量管理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想要了解机采血小板,请看这里
棉花是花吗?
瓜州的“大地之子”
更 正
棉花
瓜州品瓜
利用Landsat影像定量评价土地盐渍化的方法探索
新疆发展机采棉的有利条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