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动物疫病的净化
2022-12-31王斌
王 斌
(山东省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山东 莱西 266600)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养殖集约化和规模化不断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布病、结核等疫病依然时有发生,传统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现在疫病防控形势需求。
2021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提出了动物疫病净化概念。动物疫病净化,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场所对某种或某些重点动物疫病实施有计划的消灭的过程,达到该范围内个体不发病和无感染状态。净化是一个过程也是结果,是从疫病控制到消除再到根除,也是监测、检疫检验、隔离、扑杀等一系列措施的综合运用[1]。我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2]。
对于养殖场户尤其是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来说,净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各地的认识还存在差距,对净化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压力和阻力。净化措施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净化效果[3]。
2019 年,莱西市开始创建省级布病、结核病净化示范场,当年成功创建布病净化示范场2个;2020 年,成功创建布病净化示范场2 个,种畜禽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2 个;2021 年,成功创建布病净化示范场3 个,结核病净化示范场10个,种畜禽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3 个,国家级无非洲猪瘟小区1 个。
1 主要做法
1.1 强化宣传动员
首先对于养殖户来说,动物疫病净化是个新名词,对此了解不深。莱西市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使养殖户充分了解动物疫病净化的含义、流程和结果。2 年来,累计发放各类明白纸2 000 余份。其次动物疫病净化耗时长、程序复杂、成本高,养殖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本市组织疫控中心及基层站工作人员经常入户进行宣传动员,使中大型养殖场参与意愿逐渐提高。
1.2 全程跟踪指导
对于申报创建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的养殖场户,本市疫控中心积极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建立动物疫病防控制度、消毒制度、采样监测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等。从申报创建开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每3 个月进行一次全场覆盖采样,指导对阳性病例进行隔离饲养并组织扑杀,监督养殖场进行消毒等,从而保证了疫病净化的效果。
1.3 定期进行自评
根据净化场相关创建标准,组织专家成立自评小组,定期对养殖场创建情况进行自评。通过查阅档案,抽样监测等手段,对创建进度进行评估,及时提出存在问题并指导整改,保证创建工作沿着既定路线进行。
2 工作成效
2.1 养殖场户疫病防控观念更加科学
通过动物疫病净化,养殖户亲身体验净化效果,对动物疫病净化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对疫苗的盲目依赖减轻,动物疫病防控观念更趋于科学化。
2.2 示范带动作用强
全程参与动物疫病净化后,养殖户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直观了解了净化的概念、技术路线,初步掌握净化流程,也是净化成果的直接受益者。这些养殖户通过与其他养殖户交流宣传引起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辐射带动效果。
2.3 动物疫病防控效果增强
通过采取监测-淘汰-监测-净化的有序循环,参与净化工作的养殖场可以最终达到彻底消灭病原的目标,真正实现无疫。只要常态化坚持净化措施,可以保证本场疫病不反复,达到相关疫病真空状态。
2.4 间接促进农民增收
采取净化措施后,养殖户可大大降低兽药、疫苗等成本的投入,同时避免疫病发作带来的畜禽群体免疫力及生产水平下降,间接带来效益的增加。
3 做好疫病净化的措施
3.1 明确养殖者主体责任
养殖场负责人是本场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使养殖场负责人明确自身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通过技术培训、观摩学习及示范场技术示范等方式,促使养殖场负责人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提高动物疫病净化的配合度。
3.2 制定净化工作方案
要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净化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责任,固定净化流程,设定净化期限。要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方案,从而形成成熟的经验模式,为以后的净化工作提供范本。
3.3 建立长效机制
净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中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成功净化也不能疏忽懈怠。要建立长效机制,日常工作中各项管理都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进行运转,严防死守,巩固净化效果[4]。
3.4 强化技术支撑
在动物疫病净化过程中,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提供技术支持,对疫病净化进行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定期组织采样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指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净化措施,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搞好动物疫病的净化[5]。
3.5 定期开展监督检查
对于加入动物疫病净化行列的养殖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名册,实行包联制,定期对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对比评价。对达到示范场标准的,要积极推荐参加省级甚至国家级示范场的创建,从而不断提升动物疫病净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