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索

2022-12-31内蒙古农业大学王玲玲段广德赵红霞

河北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植被园林景观物种

内蒙古农业大学 王玲玲 段广德 赵红霞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人们要求在城市之中建设园林景观,使得其生活的场所较为健康,同时可以提升其生活的幸福度。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以人工的方式施工,采用各种现代化材料与设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如废水扬尘废气的排放,会对周围的生态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修复的后果。在现代化建设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与建造都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配置要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要能够提高生态环境的自然修复能力。

1 生态修复内涵

生态修复能力是指生态环境在遭到人为或其他原因的破坏后,能够通过其自身的力量恢复原状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是在一定基础之上的,如果生态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在生态自然修复能力之上,那么,生态环境就会丧失了自我修复的能力,很难恢复到生态原有的状态。然而生态修复的过程不仅仅只能通过生态进行控制,我国环境研究者发现,可以通过人为的方式对生态修复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促进。采用人为的方式对生态修复进行干预,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要通过人为的方式保证生态地表基底的稳定,生态环境主要是以土地为基础,良好的土地可以保证生态环境中各种植物的正常生长,通过植物的各种呼吸调节,可以有效保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其次要人为恢复植被,植被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其在促进生态修复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植被的自然生长可以有效地为自然生态环境增添勃勃生机。第三,要通过人为的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生态中的物种都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水平,同时也决定着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与维持能力。其次主要是针对人为活动,人们在生态系统之中的活动,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消极干预,同时要在活动之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排放,防止阻碍生态活动进行正常的自我修复。

2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2.1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功能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之中,加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代化建设更为美观,给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们带来幸福感和愉悦感,同时,由于绿色景观的加入,可以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使得空气更加清新,人民健康水平得以提升。在人工所建造的园林景观之中,采用人工的方式建造生态系统,向其中加入绿色植被及各种生物,可以构成一种有人工参与的生态系统,以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对当地遭受破坏的环境进行修复。

2.2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2.2.1 设计时以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为中心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有两大功能,第一是为现代化建设增加绿色,给人们生活的环境增加美感,提高人们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以达到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需求的目的。第二大功能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即通过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及建设,给人们提供一个较为健康、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就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功能。通过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建造,在园林之中加入各种绿色植被,通过绿色植被的呼吸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之中二氧化碳过量的问题,同时可以对环境之中的污染气体进行吸收,以有效改善城市之中的空气质量,达到促进城市之中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而且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发挥绿色植被的其他生态功能,如通过在园林景观中种植有助于土壤肥沃的植物,可以增强城市之中的地表稳定性,充分发挥园林景观促进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

2.2.2 增加物种多样性

通过生态园林景观建设促进我国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主要通过在生态园林之中以人工的方式设置众多的植被与物种,通过植被与物种的相互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运转,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建设时,要增加生态之中各物种的多样性,发挥物种在生态修复之中的重要作用。在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同时,要注意各植被与物种之间存在大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因此要使得物种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就要充分发挥物种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物种的存活率,同时也可以发挥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各物种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单个物种过多而使得其他物种难以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水和营养物质,降低物种的死亡率,充分发挥景观植物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保证植物的生存率。

2.2.3 园林景观设计之中保证合理的外界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之中,要保证景观内各物种的生存稳定性,就需要为各物种提供合理的外界环境,使其能够正常的生存,并发挥其在生态修复之中的作用。各种植物物种在园林景观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植物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种植植物过程之中,应当选择该植物所适宜的土壤及温度条件,使得各植物能够在园林景观之中生存下去。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生物的作用,通过各昆虫传播花粉的作用,可以帮助植物进行播种、授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植物物种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帮助其发挥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

3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的植物配置设计

3.1 基于生态修复构建下植物配置功能

3.1.1 改善城市自然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为现代化建设增添绿色,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增添美感,改善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同时还可以提高环境中的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植物配置,园林工作人员将各植物物种,如绿草、鲜花、各灌木物种进行有效的结合,在现代化城市之中表现出独特的美丽。同时,通过在城市之中引进各种植物,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其他生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之中由于现代化手段而产生的污染物,如汽车废气、生活废水等,给人们提供一个较为清洁健康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改善了现代化生态环境。此外,通过各物种的协调作用,可以有效地对遭受到危害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以缓解我国各地由于发展经济而受到忽视的环境问题。

3.1.2 改善城市社会环境

城市环境工作者在进行一个城市的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存特点,同时要考虑各地区的实际需要,通过对各地区环境数据进行检测,选择最有利于该地区环境优化的植被,在配置设计中,将具有大量自然气息且有助于城市发展的植物引入城市,通过各种方式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此每个城市的植被配置都有着各自的独特性,最能反映该地区的环境特点。

3.2 植物的配置方法

我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都有巨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上,要考虑各地气候土壤等环境的差异,采取恰当合适的方法进行整体分析,不能孤立地考虑植物配置,要以实际环境为中心,因地制宜地采取配置方法。

3.2.1 不同地域的园林植物配置

要促进植物配置对环境修复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当保证各植物的生存率。由于植物的存活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各地区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气候以及土壤的植被。如我国华南地区温暖,一般种植木棉、榕树等热带植物;在寒冷的东北地区,则多数是云杉、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通过种植适当的植被,才能保障其在当地生态园林中的存活率,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各地区的环境修复作用,不断提升当地的环境状况。

3.2.2 不同季节的园林植物配置

各植物有着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其生存的季节上,而且体现在其各自对于环境的作用上。因此工作人员在植物配置上,要充分了解各物种的特点,以及其发挥作用的最适宜的季节,使得在每个季节所配置的植物都可发挥其改善环境的最大作用。通过植物的生命节律,创造了园林四季演变的时序景观,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合理搭配花卉,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3.2.3 不同生长时期的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生长中,存在快生、慢生树木。考虑到树木的生长周期不同,,速生树种在建园初期绿化效果好,慢生树种生长缓慢但寿命长,所以慢生树要同速生树种结合才能保证近期和远期景观,同时慢生与速生物种要合理搭配,使其在园林设计建设中,每个时段都有植物发挥着生态修复的重要作用。

4 总结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越来越走向现代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同时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扩张,使得人口与环境承受力之间发生了矛盾,因此我国对生态园林设计与植物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要以提升人们生活环境质量这一生态功能为工作重心,并依据生态修复理念和生态学的理论指导进行园林建设才可以打造舒适融洽的生活环境。其次,在园林植物配置上,要考虑植物物种与当地的实际环境情况,通过两者结合来选择合适恰当的植物配置。同时坚持植物配置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园林植物配置的最大功能,逐步形成和创建生态园林,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植被园林景观物种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