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栽培技术提升小麦品质措施探讨

2022-12-31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村能源项目办公室张宏霞

河北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灌溉小麦病虫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农村能源项目办公室 张宏霞

引言

小麦栽培技术是小麦生产种植的重要支撑,栽培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小麦的品质。小麦的栽培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不利因素容易使得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低下,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新时期,小麦种植业在不断的发展,相应的栽培技术也在进一步提升,因此要做好技术应用,提高小麦产量质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

1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要素

1.1 品种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种植过程中,种子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大,种植过程中,需注意小麦品种可能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例如,选择小麦品种时带有一定盲目性,导致所选择的小麦种子不适合在种植区域内进行播种,从而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另外,若是没有从正规途径购买种子,种子的质量也可能缺乏保障,其对环境以及病害等适应能力也较差。

1.2 播种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小麦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小麦生产工作进行时,提高产量与质量始终是种植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小麦栽培种植过程中,播种操作同品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栽培工作进行时,要注重小麦播种密度对小麦品质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种植密度比较大,可能会影响小麦的成活率,同时可能导致后期生长过程中互相争夺养分,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继而影响其品质。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小麦其播种数不宜超过300 万粒,这样小麦在后期生长时,状态会比较稳定,若是超过了这一播种量,后期可能出现长势不均、麦穗小、颗粒不饱满的现象,不仅影响小麦品质,而且影响最终产量[1]。

1.3 肥料供应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在小麦种植栽培过程中,蛋白质含量是小麦品质的一大衡量因素,影响蛋白质含量最主要的因素和施肥有关。小麦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生长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量存在差异,一般小麦种植后的第三个月,氮肥供应量趋于稳定状态。若是想要保证小麦的品质,提高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就需要及时补充氮元素,做好施肥工作,以免养分不足,导致小麦蛋白质含量降低,威胁其最终的品质。另外,施肥量不科学,使用过多的化肥会威胁小麦的品质。在进行小麦栽培时,很多种植人员对于化肥的依赖性比较强,存在化肥使用量过多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提高小麦品质,还可能导致其品质下降。过多的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威胁小麦的生长,还有可能造成化肥残留,更加不利于小麦品质的提高。

1.4 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生长发育全过程需要经过各个不同的季节,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存在明显的差异。若是应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气候,满足小麦各阶段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进行科学灌溉,就能显著提升小麦品质。另外,当前像滴灌等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的运用提高了小麦的灌溉质量,使得灌溉工作更充分,各生长阶段不会由于干旱缺水而影响生长,病害发生概率能够明显下降,因此品质得以提升[2]。

1.5 播种深度、播种时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小麦的播种深度,会对小麦后期的出苗率产生一定影响,若是种植深度比较浅,则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就会较差,如遇洪涝或是大风等天气,更容易出现倒伏的情况,继而威胁小麦品质;反之,若是播种深度过深,则可能造成小麦发芽晚,生长过程中极易出现弱苗,难以顺利地越冬,后期生长品质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另外,播种时间会影响小麦品质。一般情况下,种植冬小麦的时间在10 月份,种植时,选择适合播种的时间,能够保证小麦在入冬前根系发育良好,稳定分蘖并顺利越冬。一旦种植时间不合理,种植时间较晚就可能会影响出苗,导致弱苗出现,威胁其越冬;反之,种植时间过早,可能导致其产生较多分蘖,出苗过旺,长势过旺不利于稳定越冬,并且还可能对蛋白质含量造成不利影响。蛋白质含量较低,对小麦种植整体产量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1.6 病虫害防治对小麦品质产生的影响

小麦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各种病虫害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出现各种病虫害后,会严重制约小麦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减产,同时会威胁其品质。当前很多种植人员会通过化学防治的方式去防控病虫害,由于药物使用不科学,不仅造成了一定的药物残留,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影响后期栽培工作的有序进行。

2 优化栽培技术提升小麦栽培品质

2.1 科学选择小麦品种

种植过程中,科学选择小麦种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其品质。在实际选择时,需结合种植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率,为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选择当地农业部门大力推广的种子品种,从正规途径进行购买,避免影响其后期生长。

2.2 合理控制小麦播种密度

合理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能够为小麦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其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控制好合理的密度,能够保证植株间的距离合理,同时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土地、光照、水分等资源。选择机器播种时,要提前做好各项设置工作,控制好播种速度与最终的播种量,从而为后期小麦品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做好施肥工作

要保证小麦在各个生长阶段能够获得充足的肥料,做好周期性氮肥以及各类肥料的补充工作,继而提高小麦中蛋白质含量,保障品质。一般情况下,氮肥和磷肥、钾肥之间的比例是2:1:1。对于小麦来说,无论是富含哪种元素的肥料,对于小麦的生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小麦氮肥的施肥量需控制在150~200kg 之间,另外,还需结合小麦各个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施肥。首先在施肥时要施足底肥,当前可以多使用农家肥,辅助使用其他各种类型的化肥,以有效缓解土壤板结、化肥残留等现状。虽然氮肥对小麦的生长有着重要意义,但若是施肥过量,不仅不能提高品质,反而可能造成减产,导致小麦出现旺长、贪青晚熟等情况,对于冻害、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下降。后期追肥,需提高施肥的科学性,避免出现倒伏的情况。贪青晚熟还非常容易造成小麦的秕粒增多,严重影响其品质。新时期可以使用测土施肥技术,保证施肥工作能够精准进行,从而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更有保障[3]。

2.4 做好灌溉工作

小麦种植过程中,还需做好灌溉工作。一般小麦在出苗期,土壤含水量约为80%,越冬时为55%~80%,返青至拔节期为70%~80%,孕穗至开花期为80%,灌浆期为60%,各个阶段对于水分需求量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做好灌水工作。另外,新时期为提高小麦品质,需及时引进各种新型的灌溉技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灌溉的质量。可引进滴、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等各种灌溉技术,不仅能够充分地进行灌溉,同时还能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种植成本。

2.5 科学播种

种植时要控制好小麦的种植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需控制在3~5cm;土壤墒情好,但肥力差,播种期稍晚,播种深度可控制在3cm 左右;土壤墒情差,但肥力足,深度可控制在4~5cm。另外,播种前要提前做好精细化整地工作,疏松土地,增施适量的肥料,清理干净土地中的石块、杂草等,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要注意轮作种植小麦,避免在同一地块长期种植单一小麦品种而导致病虫害高发,影响其生长。例如可以和一些豆科作物进行轮作,以丰富土壤中的硝态氮的含量,提高小麦种植品质。在每年的10 月份,可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科学选择播种时间,避免种植时间不科学而影响其小麦生长。

2.6 做好病虫害防治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需采取综合防控的措施,采取多样化的防控途径,有效防控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可运用农业防治技术,做好各项养殖细节,提高小麦自身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日常还需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工作,结合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等,预测可能高发的病虫害类型,提前做好防治,保证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尽早防治,降低防治难度。还需及时做好杂草清理工作,避免杂草生长同小麦争夺养分或是导致病虫害高发。还可以积极运用生物防治技术,依靠引进害虫天敌的方式,有效杀灭害虫。例如,蚜虫是常见的小麦虫害类型,那么可以通过引进寄生性黄蜂、瓢虫等,有效防控虫害。同时还需注意考虑天敌涌入是否会影响农田的生态环境。另外还可以运用各种生物制剂对小麦病虫进行有效防控,其不仅具有防控效果,且不会造成过大的环境负担[4]。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防治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首先,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黄性、趋味性等特,科学运用粘虫板、捕虫灯等设备进行害虫诱杀。还可以通过人造性激素对害虫的交配繁殖造成干扰,降低区域内虫害的数量。另外,在种植工作开始前,需要做好种子处理,选择抗病害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种子品种,提前使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等药物进行拌种,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最后要科学应用各种化学防治技术。现阶段化学防治依然是防治小麦病虫害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在药物使用时,做到精准用药,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防治,避免出现药物残留威胁小麦品质。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品质的提高能够较好地保证粮食供应,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粮食的需求。做好对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有效防控病虫害,能够有效保障小麦的品质。当前在种植工作进行时,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品质,做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小麦种植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灌溉小麦病虫害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