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2-12-31贾永全王春微贾玉川韦春波杨辉
贾永全,王春微,贾玉川,韦春波,杨辉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 163319;2.黑龙江省畜牧总站;3.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1 2021年我省肉牛产业的基本情况
2021年,我省肉牛产业发展总体平稳,在国家政策支持拉动等影响下,肉牛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效益可观,肉牛养殖户积极性较高,肉牛养殖和牛肉消费总体“产销两旺”,牛价和肉价同时攀升,经营效益总体较好。2021年末,全省肉牛存栏403.9万头,同比增长0.4%;肉牛出栏299.7万头,比上年增长3.6%;我省年度内进口25 325.44 t,居全国进口牛肉排行榜的第15位。
从牛肉供求总体趋势看,牛肉供给增长缓慢,牛肉刚性需求与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供求缺口进一步拉大。制约我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肉牛品种的制约,肉牛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养殖方式粗放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知名牛肉品牌不多、社会影响力差;防疫观念落后,疾病防治成本高;加工企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短;肉牛产业政策支持强度低;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仍在持续[1-2]。
2 2022年我省肉牛产业发展预测
2.1 肉牛存栏量和出栏量
黑龙江省2008-2019年间,肉牛存栏数量呈下降趋势,2008年总存栏数量是392.3万头,2018年降到最低351.5万头,2019年受肉牛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肉牛存栏数量达到369.8万头,较2018年增加了5.2%。2020年以后,肉牛的存栏量逐步增加,2021年末,全省肉牛存栏403.9万头。预计2022年全省肉牛的存栏与2021年相比略有下降。
由于2021年育肥牛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致使广大育肥牛经营者补栏意愿减弱,育肥牛出栏后的补栏率下降。预计2022年育肥牛产能将因此出现下滑,而随着进入下半年育肥牛传统销售旺季,育肥牛价格将因供应数量的减少而呈现上涨趋势。
2.2 牛肉价格
2021年3 月至2022年2月间,全国的牛肉价格持续保持稳定状态,由表1可以看出,在一年间牛肉价格稳定在88.48~90.76元·kg-1,变化幅度极小。
由于全国交通通畅、物流便利,全国的农产品价格基本协调一致,全国牛肉的价格也是黑龙江省的牛肉价格。
2.3 肉牛产业发展模式
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养殖方式及日常管理一直沿袭传统经验,以栓系饲养方式为主,标准化、机械化管理程度低,管理粗放落后。农户仍是肉牛养殖业的主力,掌握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导致肉牛育肥期长、增重慢,饲料成本高、牛肉品质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农村养牛的多数是中老年人,发展意识不强烈。
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再由于猪肉价格的下跌和国外牛肉的大量进口,牛肉消费市场已经是优选时代的买者市场,这就必然促进肉牛产业只有调整结构、升级理念、改进生产方式、扬长避短,才有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3-5]。可以预见,本年度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将紧盯市场消费结构和经济逻辑的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创新发展思路、辟新发展途径,突出牛肉产品的差异化和特色化,肉牛产业的发展模式将出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以此生产多元化的产品来服务不同的消费人群。
2.4 肉牛品种及商品牛源供应
黑龙江省没有地方肉牛品种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培育品种。85%是西门塔尔杂交改良牛,10%~12%是荷斯坦牛(荷斯坦公犊和淘汰奶母牛是肉牛产业重要的补充牛源),还有不足3%的和牛及安格斯牛。
规模化养殖场繁殖技术主要以人工授精为主,人工授精率已达95%以上,小规模养殖户主要以本交繁殖为主。目前,全省肉牛杂交改良多以级进杂交和二元经济杂交为主,主要用优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基础母牛,提高后代的增重性能和泌乳性能,用黑安格斯牛、和牛冻精与荷斯坦奶牛杂交,生产的F1母牛用来做肉牛的繁殖母牛,杂交公牛用于育肥生产大理石纹牛肉。饲养的安格斯牛多数还是用安格斯牛冻精纯种繁育。
商品牛源的市场供应变化。受2021年肉牛养殖补栏率下降的影响,“犊牛、架子牛及繁育母牛”等商品牛源流动性减弱,并出现阶段性的数量蓄积。预计2022年商品牛源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价格走势趋于平稳。但由于近年来国内育肥牛产能周期性波动有所增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国商品牛源依然会整体维持供需紧平衡的状态。
2.5 养殖技术
重点围绕低成本饲草料资源提质增效开发利用,提高母牛良繁良育,肉牛养殖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促进肉牛养殖向开源节流、节能减耗、节本增效发展,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发展种养结合,降低养殖成本和助力“双碳”目标发展。
持续推进肉牛各阶段饲养的精准化和产业技术的集成度提高。从技术层面继续支撑肉牛饲料转化率和牛肉品质的不断提高。基于禁抗以及疫情管控等的影响,饲草料供给成本、后端生产环节的人工成本和牛源成本等仍将处于一定的高位,适度规模养殖场比例持续提升,重视产业前端和产品市场终端的全产业链盈利模式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2.6 疫病与防控
黑龙江省肉牛在冬季饲养过程中发生牛皮癣和球虫等寄生虫病,以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夏季放牧的肉牛,常发生腐蹄病;秋季是瘤胃臌胀病高发季节。我省除海伦市、绥棱县、宝清县土壤中富含硒元素外,其余地区都属于缺硒地区,再加上饲养过程中未重视补硒,导致我省大部分地区的肉牛也常出现缺硒病。
对牛病生物安全综合防控和重大疫病净化的认识将有所提高,更加重视疫病预警、风险因子评估和主动预防。牛病防控技术研发方面,在解决重要短缺产品、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逐步加大多联多价疫苗、多联快检及现场诊断、群体简便用药、广谱低毒高效药物等的研发。
2.7 屠宰加工
牛肉市场除了继续档次分化,还将向产品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分化。安全、特色、差异、方便、多样、营养的牛肉预制菜品等中央厨房产品,将在线上线下迅速回应新的消费需求。应用冰温、凉鲜保鲜技术生产高质“冷鲜肉”、“凉鲜肉”的同时,提升终端产品便捷度、注意降低冷却和分割等过程中的损耗,是增强屠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出路。中央厨房的功能将进一步增强,“即烹”、“即热”、“即食”式牛肉预制菜品,将是未来牛肉生产和市场拓展的首选产品形式。“集中屠宰、质量追溯、加工分销、冷链配送、品牌经营”的市场逻辑,将促进屠宰企业携同养殖企业和家庭规模农场相互依存、协同发展。
2.8 设施与环境控制
由于肉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传统拴系饲养模式继续向散栏饲养模式过渡。舍饲养殖范围会逐步扩大,肉牛养殖设备品类逐步增加、质量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化养牛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养殖设备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提升肉牛产业技术水平。
加强牛粪便的处理利用,生产有机肥、农牧良性循环将是肉牛场环保措施的主渠道。种养(肉牛)结合生产模式,是未来黑龙江省肉牛发展的趋势[6-8]。种养(肉牛)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实现农业环境友好,生产有机农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2.9 产业政策
2022年,国家级产业政策还会继续2021年的相关政策,支持以肉牛为主导产业创建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培育壮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强镇。预计我省将结合肉牛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一些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实施不同标准的支持补贴政策,以提高养殖户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稳定肉牛产业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未来的几年,我省肉牛产业应按照补足短板、标准生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化品牌、科学发展的思路推进产业的发展。
3.1 品种方面
(1)加强肉牛遗传改良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
根据黑龙江省目前品种资源情况,以生产大众消费的精肉型优质牛肉和大理石纹高档牛肉为产品目标,全省统一规划,科学制定省级肉牛遗传改良计划指导方案,各县依据省肉牛遗传改良技术指导方案制定县肉牛改良计划,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
(2)加强联合育种工作
在推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进程的基础上,引导成立高档肉牛新品种和精肉型优质肉牛新品种选育的联合育种组织,建立育种联合攻关的组织基础,确立肉牛育种的持续、长效机制,加快黑龙江省自主知识产权肉牛新品种选育进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牛肉的消费量也在逐渐增加。杂交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是提高肉牛遗传性能的主要途径,因此,进一步提高西门塔尔牛个体产肉量和牛肉品质是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的主要目标,也是以西门塔尔牛为基础开展优质肉牛新品种选育的主要育种目标;提高和牛和安格斯牛大理石纹等级和高档牛肉产量是和牛和安格斯牛的改良目标,也是高档肉牛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
3.2 养殖环节
(1)加强肉牛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建设
建立肉牛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完善我省肉牛主导品种科学养殖技术,鼓励差异化育肥模式,在肉牛产品的形式上、质量上、产品特色上提高牛肉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结合我省气候特点和现代肉牛饲养工艺技术,制定肉牛母牛舍和育肥牛舍设计标准、适度规模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操作技术规程,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水平,实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加强肉牛产业园区建设
创建国家、省、县现代肉牛产业园,培育壮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肉牛产业强镇。推广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肉牛种养循环生产模式。龙头企业与肉牛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建立长期的订单、契约关系,拉动农民持续增收,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3)加强肉牛重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优化肉牛疫病防控机制,强化检测预警和技术服务,保障肉牛产业的稳定发展;开展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结节性皮肤病等危害肉牛健康和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加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落实完善免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机制[9-14]。建设肉牛疫病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疫小区。完善县级、乡镇级、村级畜禽疫病监测系统组织机构以及畜禽传染病检测室,购置检测仪器设备,提高区县、乡镇肉牛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能力。
3.3 屠宰加工
(1)加强肉牛屠宰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以县为单位,根据肉牛养殖情况,改建或新建符合现代屠宰工艺的适度规模肉牛屠宰厂以及冷藏加工设施和冷链配送体系,提高肉牛宰杀过程的卫生水平、分割能力和分割质量。为县中小型肉牛养殖场(合作社)延伸产业链,发展鲜牛肉销售以及牛肉速冻调理食品和熟食产品深加工,增加产业经济效益,促进县域肉牛产业“运活畜”向“运肉”转变。
(2)加强地方牛肉品牌建设
建立完善优质、高档特色牛肉品牌管理和评价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商标注册,积极创建公用品牌,强化授权管理,引领带动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培育发展势头良好的县级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以家庭农场、合作社为主体的具有肉牛养殖农牧结合生产特点的乡镇级企业,创响一批特色牛肉产品品牌。
3.4 其他方面
(1)创新肉牛养殖信贷模式,加大保险扶持力度
针对贷款难,利率高的问题,学习借鉴毗邻省份,例如吉林省的活牛抵押等贷款的成功经验,为肉牛产业解决养殖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并通过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另外,完善肉牛养殖保险目录。
(2)加强肉牛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依托黑龙江省现代肉牛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梳理出一批成熟的适用于黑龙江省的肉牛生产实用技术和养殖盈利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对养殖场、户和基层畜牧推广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3)健全肉牛产业监管和生物安全体系
建议建立黑龙江省的生物安全体系,强化基层乡镇级别的畜牧站、繁育改良站的监管与服务能力。加强对肉牛养殖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全面监管,保证肉牛养殖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4)加大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根据我省的实际,在借鉴其他省份发展肉牛产业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我省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5)培养肉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全省涉农高校加大培养肉牛专业的技术人才的力度,同时肉牛产业体系也要开展对肉牛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