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2-12-31周涛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22期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周涛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盐城市阜宁分公司 江苏 盐城 224000

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一项系统、繁杂、施工工序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建设必然面临着大量外部施工和技术人员的加入,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对工程外包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管控,是当前电力公司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以通信和网络为基础的工作手段,因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实时性的优势实现了对电力施工现场的动态化监控,为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把控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1 当前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 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

在当前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并未实现全面的普及,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当前仍然有很多电力企业再进行安全管理时采取传统人工化的管理模式,派遣专门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旦电力企业用人不当,对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把控不够,现场施工就很有可能留下各种隐患和风险,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性造成较大影响。此外,虽然当前电力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的功能非常单一,更多是对数据信息的记录,信息更新也不及时,很难对电力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管理决策也不够科学,对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1]。

1.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作为支撑电力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中使用的安全管理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尚未进行明确划分,施工流程得不到有效监管,这就使得施工安全风险大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事故来临,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也就束手无策,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损失,工程实际效益和预期设想出现较大偏差。

1.3 安全管理缺乏实时性

就电力工程而言,此类工程施工是非常复杂的,每一施工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在具体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生成的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把握施工过程中的违规作业和安全隐患情况,从而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当前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壁垒,很多数据信息都无法及时传递,很难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不仅各自为政的情况非常突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也不能有效协调,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这就很难满足信息化背景下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需求,安全风险管控的形式化现象非常严重,电力企业生产和发展面临极大阻碍[2]。

2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 信息化技术的基本应用思路

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而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数据传递和管理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时性,注重对现有系统的升级,从而更好地规范施工现场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电力企业将物联网手段充分利用起来,根据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设计互联网层次和移动应用平台两大模块,细化平台功能,划分三个管理层,即设计应用服务层、外网层和数据层。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系统流程是比较固定的,为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良好条件。

2.2 系统功能设计

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主要依托移动通信技术进行功能设计,移动客户端在外网移动交互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在具体工作中,电力企业结合自身工程建设的管理需求,对应用服务器的功能进行部署,为之后移动端接口、数据库以及相应的管理端应用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为了实现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时性,需要对系统的移动端和后台管理端进行进一步优化,其中,在移动端上,还应增加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功能,后台管理端还要做好权限划分,以相应权限为基础,对管理层需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更新。就拿一库一证管理来说,这种功能主要利用特征匹配的方法,以降维分析对系统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训练,也就是说,在管理工作中,将电力施工涉及的所有管理对象分成若干个类别,每个类别下的管理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通过人员工号、设备识别等方式对相应人员进行直接辨识管理。基于这样的功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可以对目标对象进行精确匹配,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为施工现场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安全化展开提供条件[3]。

2.3 主要支持技术分析

在上述系统功能设计中已经得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原理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在系统运行中,就要基于安全管理这一基础,进一步强调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其作为系统的主要支持技术。例如:在管理对象为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情况下,系统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等,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管理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利用CAN总线对管理对象和终端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管理连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传感器和便携设备的融入,可以及时、准确读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振动值和温度数据等信息,并和之前数据库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振动幅的数值就会偏高,当发生短路故障时,温度就会出现异常变化,以上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从整体上来看,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的应用,使得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可对各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远程分析和监控,并根据系统内的相关程序发出指令,当某一环节出现故障时,系统就会自动切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源,并且发出警报,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对设备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除此之外,系统还可加入PLC技术、眠入技术等,从而对更多的管理环节和系统数据进行管控,确保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3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有效应用对策

3.1 提升管理人员思想重视度

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设备完善了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必须结合施工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鉴于此,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应用信息化技术,而且,更要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依靠一个人维持的,而是依靠团结合作的团队共同实现的,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应强调整个工程管理的参与,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从而为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更是一个高投入、慢产出的过程,如果只追求短期的效益,信息化应用的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工程领导以及管理层更要摆正自己的观念和心态,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将信息技术的应用高度重视起来,为其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3.2 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支撑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实际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将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重视起来,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构建一套从上到下执行的责任机制。通过对电力工程施工情况的充分考虑,责任机制的建立应和各岗位、各部门有效联系起来,并且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制度,规范化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对电力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进行充分的考虑。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奖惩、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确保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责任人,结合问题实际情况,对相应责任人进行惩处,要求其按照标准和规定进行改进,将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每一施工环节,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安全性,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而且,各部门也要有意识的转变自身工作态度,将安全作为一切施工开展的核心,强化安全意识,督促每一环节切实履行好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对电力施工的安全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把控,紧抓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性。而且,还要注意,一定要避免形式化的问题,必须抓好电力施工安全管理的每一环节,将安全责任机制细化、落实,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4]。

3.3 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智慧化、信息化的特性,就拿一库一证管理功能而言,只要是进入到施工现场的设备和人员,系统都会对其进行监控,自动识别是否满足要求,一旦识别出和系统资质要求不符,相应的设备和人员就不能进场,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因设备或人员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事故隐患,这也是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最突出的优势。不仅如此,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一旦发现设备故障问题,系统内部就会立即停止故障设备的运行,通过运行数据发出警报,同时,该设备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单一设备故障对其他设备运行造成的影响,尽快通知维修人员进行设备维修,排除故障问题,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5]。

3.4 强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认知

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要想确保每一环节的安全性,确保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安全管理人员的水平是非常需要重视的,毕竟信息管理系统还是需要人为操控的,所以,电力企业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安全管理人员良好的管理素养,能够科学、正确的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在此过程中,就要做好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让其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带领安全管理人员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把握先进技术,并且还要做好对其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掌握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的技能。此外,电力企业还要将质量和安全贯彻于电力施工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增强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岗位责任感,通过一系列的知识培训,督促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好自己的安全监督和管理责任,对每一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所有施工操作都能按规进行,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信息化技术的作业效率高、管理实时性以及精细化水平高的优势,可以很好地避免电力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隐患和事故,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电力企业就要正视自身的电力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结合具体情况,有效融入和调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设备以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将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有序开展电力工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电力工程最终的效益和质量。

猜你喜欢

电力工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试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BIM系统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电力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