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三人”合力 谱写振兴篇章
——临澧县烽火乡乡村振兴人才调研分析

2022-12-31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10024梅昌伟

湖南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烽火乡贤农技

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10024) 梅昌伟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强化人才支撑。在深入推进城镇化、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的背景下,未来乡村到底是凋敝的故园,还是兴旺的家园,人是决定性因素。笔者近期前往临澧县烽火乡就乡村人才振兴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乡村人才发展现状

临澧县烽火乡下辖行政村21个,总人口2.52万人,总面积84.8平方千米,粮食种植面积2666.7公顷,经济作物以油茶和香水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缺少带头人引导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烽火乡产业发展虽有良好的基础,但总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长足发展动力稍显不足。

1.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乡(镇)政府、农业事业站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年龄结构断层严重,缺乏年轻的农技专业人才,农技推广发展缓慢,经营管理人才和村级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烽火乡农业、水利、林业等事业站所人员不足10名,大多为“60后”,且基本没有中级职称;全乡177户种粮大户中,年龄超过50岁的约占68%。

2.干部队伍薄弱 导致干部队伍“薄弱”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差人”“差待遇”。从编制上看,烽火乡农业编制(含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共14个,实有在编在岗8人,均为事业单位管理和工勤编制。2001年以前,每年乡镇的农技干部都有提拔解决行政干部身份的机会,机构改革后,农技干部提拔解决行政干部身份的机会减少,乡镇农技专干调动工作的可能性减小,出现了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情况。

3.综合素质偏低 基层农业人员大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比例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村人才匮乏。烽火乡有党员1100人,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1%,高中及以下学历占96.9%。大部分本科学历还是“非农”专业,对农业知识知之不多。另外,知识老化严重,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差距,缺少相应培训教育渠道。烽火乡每年召开各类培训12次,其中涉农培训仅1~2次,且培训范围局限于村支部书记、少数农业大户等特定人群。

二、乡村人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留不住人”,人口外流严重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农村涌向城市,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也大多选择流向外地优势产业,许多本地人才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工作。待遇偏低是人员流失的重要原因。

2.“招不到人”,专业人才难招 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学农的专业人才并不多,导致农业专业人才更加难招。而招进来的年轻干部普遍倾向于来乡镇锻炼几年,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调走。如烽火乡应有的14人农业队伍中,有4人因借调等原因未留在乡政府工作。

3.“管不了人”,用人机制不活 用人机制不灵活,农村人才的管理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出现多头管理现象,组织、农业、人事、科协等部门都有管理职责却没有形成合力。另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政府后,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农技人员还要参与其他工作,如拆迁、信访、扶贫、安全生产等,业务工作难以协调。

4.“引不来人”,创业吸引力不够 乡镇在吸引人才上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待遇保障和激励措施,但在落实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与支持尚不到位,对“想回来的人”的吸引力也不足。此外,乡镇针对“三农”知识的培训还停留在知识讲座、开会培训、发放宣传手册等传统方式上,方式简单且效果有限,完善的、持续性的、系统的农技知识培训机制尚不健全。

三、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几点建议

1.要让“能人”走回来 一是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完善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一轮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引导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借助“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催生一批新型高素质农民。探索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民夜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工作,通过弹性学制开展继续教育。二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适度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如市一级可以探索开展职业农民的职称评定试点工作,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鼓励优秀农业技术人才深入基层一线参与生产和实践,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请进课堂,综合用好教育培训资源。三是创新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发展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推行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探索“三下乡”升级版。

2.要请“贤人”站出来 一是倡导新乡贤文化建设。当代乡贤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仅指“在场”的乡贤,许多“不在场”的乡贤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回馈家乡,支持家乡的经济文化建设。从政府到个人要努力达成共识,重视和提高对乡贤文化建设的自觉性,积极培育和争当新乡贤。二是要鼓励在外乡贤回乡落地生根。从实际情况看,乡贤回归还面临住房、用地、养老等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回乡的可能性、积极性。要进一步完善户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等制度与政策,回流到农村居住的城市人口也可享有与农村居民同等的有关权利。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神经末梢”,必须要准确传递中枢指令,当好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书记是推进乡村治理的“领头雁”,不能让他们既出力又吃亏,要让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有劲头,同时要让党员有荣誉、有责任、有动力、做表率,做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3.要把“外乡人”引进来 一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探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健全种植业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二是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下乡担任志愿者,通过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探索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要发挥群众性团体组织、民主党派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转化为市民提供更大的转移空间。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一方面要禁止工商资本下乡大修大建及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另一方面要适度放活合理合法的农民房屋使用权流转,引导社会资本入乡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教育制度方面,要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农科教相结合,发展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要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烽火乡贤农技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烽火瞬息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烽火豪情:初光先照映初心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