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下游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

2022-12-31

湖南农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田块平原高标准

一、长江中下游区的特点

长江中下游区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辖市)。平原与丘岗相间,河谷与丘陵交错,平原区河网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苏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以及江淮、江南丘陵山地。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区,坡耕地不多。土壤类型以水稻土、黄壤、红壤、潮土为主。土壤立地条件较好,土壤养分处于中等水平,耕地质量等级以中等偏上为主。土壤酸化趋势较重,有益微生物减少,存在滞水潜育等障碍因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水资源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农作物以一年两熟或三熟为主,是我国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田间道路、灌排、输配电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设施参差不齐。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约1180万公顷,未来建设任务仍然较重。已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不高,防洪抗旱能力不足,部分项目因工程设施不配套、老化或损毁问题,长期带病运行,改造提升需求迫切。规划期内应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提升平原圩区、渍害严重区的农田防洪排涝能力,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重点建设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保障基地。

二、长江中下游区的建设重点

针对田块分散、土壤酸化、土壤潜育化、暴雨洪涝灾害多发、季节性干旱等主要制约因素,以增强农田防洪排涝能力、土壤改良为主攻方向,围绕稳固提升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公顷粮食产能达到15吨。

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原区以整修条田为主,山地丘陵区因地制宜修建水平梯田。水田应保留犁底层。耕作层厚度一般在 20厘米以上。

改良土体,消除土体中明显的黏盘层、砂砾层等障碍因素。通过施用石灰质物质等方法,治理酸化土壤。培肥地力,推行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配套水肥一体化、农家肥积造设施。结合耕地质量监测点现状分布情况,每2333公顷左右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开展长期定位监测。每千克土壤有机质含量20克以上,土壤pH5.5~7.5,耕地质量等级宜4.5 等以上。

开展旱、涝、渍综合治理,合理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因地制宜修建蓄水池和小型泵站等设施,加强雨水和地表水利用。推行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开展沟渠配套建设和疏浚整治,增强农田排涝能力,防治土壤潜育化。配套输配电设施,满足生产和管理需要。倡导建设生态型灌排系统,加强农田生态保护。水稻区灌溉保证率达到90%,水稻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10年一遇,旱作区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

合理规划建设田间路网,优先改造利用原有道路,平原区田间道路应短顺平直,山地丘陵区应随坡就势。机耕路路面宽度宜为3~6米,宜采用沥青、混凝土、碎石等材质,重要路段应采用硬化措施。 生产路路面宽度一般不超过3米,宜采用碎石、素土等材质,暴雨冲刷严重地区可采用硬化措施。配套建设桥、涵和农机下田设施,满足农机作业、农资运输等农业生产要求。鼓励建设生态型田间道路,减少硬化道路对生态的不利影响。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90%以上。

新建、修复农田防护林,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沿田边、沟渠或道路布设,宜采用长方形网格配置。水土流失易发区,合理修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设施。农田防护面积比例应不低于 80%。

猜你喜欢

田块平原高标准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那一片平原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平原的草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浪起山走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