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流程及优化研究
2022-12-31刘洋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审计局
刘洋 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审计局
引言
现阶段,我国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为了提升国企内部各类资产利用效率,最大限度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国资委发布了《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该办法针对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的基本流程进行明确规范,然而在开展具体的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审计流程有待优化等问题。本文根据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探讨。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内涵分析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指的是由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针对确定的被审计对象内部清产核资结果,通过合理且必要的审计程序,给予客观真实的审计证据,就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各类财务会计报表中所列出的各类资产负债信息是否符合相关规章准则进行审计,出具最终审计报告的一种专项的审计行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完善,市场中的兼并重组、改制或者撤销等市场行为愈发常见,在此过程中为了有效反映被清查单位真实的财务情况,需要对被清查单位进行“查清资产、核定资金”的处理,即简称为“清产核资”。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对被清查单位的账务、财产等进行认真盘点,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定各项资产的损益,最终判断被清查单位各项资产的真实资产价值。“清产”环节主要侧重的是合适各项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以便能够查清每一项资产的自然属性和使用价值;而“核资”则更加侧重每一项资产的社会属性,查清资金来源。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要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对被清查单位的整体情况以及各类细节进行审计,为特定经济活动提供坚实准确的依据。[1]此外,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环节包括被清查方的账务清理工作、各类资产的查清工作、各项资产的价值重估工作、各项资产的损益认定工作等。审计机构在完成专项审计工作之后,还要对核销资产损失给出专业性较强的处置方案。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计划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不足与漏洞。审计机构在承接相关业务后,需要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各种基本信息,熟悉被审计单位内部组织框架、股东分布状况、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范围、企业所在行业等。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基于这些信息了解企业账户信息、某段时期的整体财务报表由于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错误的可能性,进而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识别和评估。只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才能在开展专项审计的过程中提升工作的针对性状况。然而,不同类型、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基本信息存在较大的差别,可能带来风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这就需要审计机构根据不同的状况尽可能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背景资料。但是,部分审计机构在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之前未能重视该工作环节,进而导致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案等,导致审计工作针对性不强,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识别不足等问题。
另一方面,清产核资审计方案较为简单,深入性不足。根据国资委对于国企清产核资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使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得到客观反映,并且对于两种价值之间的差价,要详细解释出现的原因。[2]在这种情况下,审计结构必须对两种价值进行认真核对,对于不同的审计内容做出针对性的部署,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清产核资审计方案。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专项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该点,而只是简单地对企业账目余额进行简单核算,对于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信息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内,导致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最终使得审计方案的有效性不足。
进一步举例来看,在对A集团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机构未能针对性地对A集团持续经营状况、对外投资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未能针对A集团企业编制科学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直接导致在开展清产核工作的过程中,在对A集团投资行为进行审计过程中遇到较多的困难,审计全面性不能得到保障,不利于取得良好的专项审计效果。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实施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未能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严格的审查。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将大部分精力置于定量指标衡量方面,例如对于资产的盈亏等过于重视,但是很容易发生的一个问题是对于能够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方面的指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控制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但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有效防止错误或者在错误发生后及时弥补,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在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不严,与国资委关于清产核资工作的要求是相悖的。
其次,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中过于信任会计报表数据。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中,企业整体的应收应付款项、企业内部各项资产状况、长短期投资等方面的数据都会纳入审计范围内,并且这些数据都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有所反映。[3]然而,部分审计机构在开展专项审计的过程中,仅仅是将企业报表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核对,并未严格执行审计程度,导致会计报表中所存在的深层次性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核实,如应收应付款函证无充分理由即采用替代审计程序、对于企业内部各种有型或者无形资产的科目数据未能进行重新严格计算,在这种情况下所得到的审计证据是不充分的,整体的审计流程是不完备的。
最后,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账务清理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清查。账务清理指的是审计机构针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以及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往来情况,进行客观全面认真的核对和清理。而资产清查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客观全面的清理和核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关于这两种工作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账务清理是审计流程中的重点环节,而资产清查只需要作为一个形式步骤,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资产清查是其他工作的基础,要给予该项工作更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清产核资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生了重视其中一项工作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另一种工作的问题。具体来说,有的审计机构在具体开展相关工作后,审计工作人员将大部分人力和时间都置于账务清理工作中,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之后便开始了烦琐的账表核对、账证核对工作中,导致不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置于资产清查工作中,专项审计所预期的客观反映被清查单位资产负债等情况的审计目标不能有效实现。
(三)复核与报告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流程中的复核与报告环节存在滞后的问题。与企业所开展的日常年度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异,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全部流程完成后,必须将相应形成的审计报告递交到专职复核部门,由该部门对所有的流程进行严格的复核审计。一般来讲,复核审计工作一般会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复核部门工作人员并不能全程参与整个的审计流程,对于审计工作过程中的现实情况缺乏了解,并且复核工作一般有着较为严格的时间约束,因此在开展复核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疏忽与漏洞。并且如果在符合审计环节,对于第三方审计机构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存在异议,那么整体的审计流程可能需要推倒重来。
另一方面,清查合资审计报告环节存在一定的疏漏之处。审计报告是整个清产核资工作全部完成后所形成的整体总结报告,由于该报告中所形成的结论与国有资本的核销工作具有高度的联系,这就使得设计报告中的结论必须做到客观准确。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清产核资转型审计报告的质量不高,具体来说:首先,很多不同的专项审计工作底稿相似度较高,只是固定地采取了企业所提供的各类材料的复印件,相应地对于材料的抽样审计记录等较为稀缺;其次,很多审计定性的依据不扎实,认定过程中较多地融入了主观的判断,但是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支撑,导致最终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优化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流程的有效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资产清查计划流程
为了有效优化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流程,必须优化资产清查计划流程。首先,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之前要做好系统性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考虑不同被审计单位在生产经营范围、企业整体规模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了解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基本情况和整体发展情况。审计机构要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信息等。在此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整体状况后,进一步根据企业当前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和方案。其次,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制定详细的资产清查方案是优化资产清查计划的重要环节。只有在科学全面的资产清查方案的指导下,审计机构才能在审计过程中做到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划分权责界限。具体来说,科学合理的清产核资方案主要具备三个关键的方面:第一,具备高素质的审计工作人才队伍,这要求进驻现场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人员中既需要负责人也需要专业的注册会计师等。第二,对于专项审计的推进安排要尽量做到细化,确保整个工作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第三,明确专项审计工作的整体范围,确保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足够广。
(二)进一步加强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方案的落实
首先,进一步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被审计单位的整体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也间接影响着专项审计工作流程是否能够有效实施。因此,为了优化审计流程,应该将内部控制制度纳入整体的审计范围之中,判断被审计单位整体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例如是否能够起到防止企业资产流失等。此外,在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要对内部控制与资产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体现,对相关信息进行客观全面的披露。
其次,进一步完善经济鉴定机制与认定证据。当前所实施的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会计报表,因此在搜集、整合和分析财务会计报表上的相关信息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准确分析,还要到被审计单位实地进行考察,真实准确地判断被审计对象内部各项资产的状况,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于各类资产的处置方式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确定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对于各类资产的折旧和摊销等,要客观地重新计算。一旦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损失,要严格根据经济鉴定技术标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结论。
最后,加强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方案的落实还需要统筹协调好账务清理和资产清查两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将有效的审计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使审计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在此过程中要尤为注意不能把两项工作割裂开来,要推动二者实现相互融合与相互支撑,最终为优化整体工作流程和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动力。
(三)进一步优化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复核与终结流程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复核制度。针对当前审计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选择将复核环节进行一定程度的前移,从而有效转变传统的事后复核制度,提升复核有效性,最大限度上避免因复核滞后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在具体的现场审计工作进程中,对于一些需要事后复核的问题,可以令复核人员与审计工作人员以及被审计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并且,在完成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可以由复核人员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在充分参考该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最终的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是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最后一道流程,其质量直接反映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提升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报告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各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将审计工作流程有逻辑地表述清晰,特别是对于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规事实等要如实反映,并且要详细说明这些问题是否造成了损失,造成的损失的数量等。其次,对于专项审计工作的详细流程要留下明确的工作底稿,相关经手工作人员要签字负责。最后,对于一些定性结论要准确表述,不能留下模糊性表达,并且定性结论必须拥有足够的证据支撑,做到有理有据。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具有系统性强、审计流程繁杂等显著特征,为了有效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必须进一步优化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流程。为了实现该目标,必须首先明确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认真考虑在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前期计划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实施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复核与报告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进一步优化资产清查计划流程、加强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方案的落实以及优化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复核与终结流程等措施,提升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