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电力类专业教师党支部融合建设探索*
——以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为例
2022-12-31范莉刘建萍张红丽
范莉 刘建萍 张红丽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规模已经占普通高等教育的50%左右,对于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升级,其发展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在各类课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培养,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探索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是新时代基层党支部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课程思政与高校基层党支部融合共建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同课程思政的建设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1]。将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战场,把优秀文化教育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各类课程在党支部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在新的国家战略和目标下,如何遵循教育规律,让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学生成长,符合时代需求,突出当代高职教育的适应性、贯通性、融合性,以“春风化雨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学生把自身实践融入祖国建设;把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政治信念融汇贯通到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构建、教材建设规划及教学管理体系当中,构筑全方位一体化思政育人服务体系,从而达到灵魂塑造和品格提升的目的。
(一)发挥教师党支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不动揺
思政教育的传播和推广,离不开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他们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教师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政治素养。因此,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高校教师党支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并且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践中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党支部的思政引领能力。高职院校的教师党支部要注意把握时代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教师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责任意识,推进基层党建创新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推动各级各类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为教师党支部主体的党员教师,是教学团队中的先进分子,其模范的言行既影响着周围的教师,又是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协助者,也是学生的同行者。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价值引领,党员教师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党性上的锤炼和增强,教育教学水平上的提高,教师党支部要全面规划,彰显党员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主体作用。作为电力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有着自己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虽有相同之处,但也有着诸多不同之处,需要党员教师把握好政治方向,潜心探索,提取蕴含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分类、多维度拓展,进一步将其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党史、电力工业史、校史和院史相结合电力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把学习成果凝炼成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构建契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具有电力专业特色的思政目标体系,提升课程思政引领性,使教学具有时效性、感染力,打造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平台,使党员教师成为学科和专业发展的主力军。这是党中央交给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任务。
(二)落实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中的迫切需求不懈怠
职业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但又有属于自身的特殊使命:为国家提供具备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教学的改革第一要素是人的改革。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教师和基层党支部需要明确“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基本出发点。国家的建设需要职业人才的投入,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各类工程师。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习,学习是为了什么,祖国需要我去做什么”。
随着当前产业升级和经济运行结构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生源规模持续攀升,而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如何使学生德技兼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化、现代化,满足行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三)推进课程思政在电力类专业特色建设中的育人格局不能变
本文以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为例,电力工程学院专业覆盖“发、输、供、配、用”电力产业消费供应链中的数十个专业,课程涉及《电力系统分析》《用电安全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等几十门专业课程,电力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支柱性产业,各行各业更离不开电力的支撑,结合学院学科专业自身特色,遵循教育规律,从教学模式育人机制、组织机构,加强各教学职能部门的联动合作,通过基层教师党支部优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协助专业课教师进一步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结合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素质要求,广泛积累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素材,建立思政资源库的形式,把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得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课程思政与基层党支部共建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于基层党支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是符合时代需求,是能够满足为国家培养全面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重要目标。但是,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特色和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作为探索阶段,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2]。
(一)教师党支部在思政建设中的组织力不够
在实现基层党组织和课程思政融合的进程中,教师党支部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基层教学组织,同其他基层教学组织,如教研室、实验实训中心、课题项目组等,共同承担和负责教学工作。由于高职院校基层教学一线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比较大,教师更关心个人职称晋升,致使部分教师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无法投入足够的精力,参与活动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导致支部组织工作与教学业务工作有所脱节。
(二)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把控能力欠缺
由于课程思政项目开展时间较短,专业课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思政元素素材挖掘缺乏必要的深度,思政元素融入流于形式,内容空洞无物,无法详细解释很多专业知识点中涵盖的思政点,使思政教学资源没有合理的充分使用,思政内容不够详细,很难做到“盐溶于水,润物无声”的效果,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有待进一步探索[3]。
首先,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突出特色、创新亮点;没能在促进“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同向同行,实现教学课程思政全覆盖;其次,还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狠下功夫,在构建育人格局中投入更大的精力。
(三)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
首先,作为电力类专业群的教师全为工科背景,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思政教育能力素养有待提高。其次,缺少可供学习和参考的交流平台,初期的课程思政推进工作,基本处于盲目探索阶段。然后,教师在落实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将思政教育的内涵传授给学生。良好可持续的思政教育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能够体会到科学创新的艰难,意识到科技创新所能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以及在实现科技创新过程中科学家身上勇于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融合的路径创新探索
(一)强化教师党支部引领作用,构建电力特色专业“课程思政”团队
教师党员作为基层党支部的一员,其身份存在特殊性,拥有着教师和党员两种角色,既是教学科研的主力军,也是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战士。因此,思政教育的推进,离不开教师党员自己对角色的正确定位把握,能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研究和学习党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认真领会、扎实推进工作任务,加强教学一线专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育人能力,将思政教育的实践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在拓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
结合电力类专业教学现状,通过学习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找准高职定位,形成电力特色,确立建设的指导方向、实施步骤、课程内容,组织措施等,形成以教师党支部为主导的工作体制,成立“第一课堂”课程教学思政建设团队,学科技能竞赛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教学科研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三个一”党员爱心帮扶团队,“第三课堂”校外综合拓展思政建设团队。打破时空、地域等的界限,建立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二)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组织课程思政建设
在思政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应给予教师一定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中,培养并形成示范“讲”、集体“备”、精心“教”、深入“研”、强化“赛”的“五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专业课程内容“有滋有味”“入脑入心”[4]。
(1)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带动教研室成员进行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提炼,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和实训实践环节等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学习通平台,搭建具用“发、输、供、配、用”电力特色课程思政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并持续更新课程思政资源库,在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好示范引领。
(2)以骨干党员教师为主体的学科竞赛团队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职业道德、尊重科学真理融合到学科竞赛的选拔、培训、赛程中,形成“赛教结合,建研共享”的指导思路,培养学生职业报国的理想信念,让其扎实学习,增长本领,担当起电力强国的时代责任,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服务教学工作。
(3)以学科带头人又为兼任教研室主任或行政负责人为主体的教学科研团队,发挥“双带头人”领头雁效应,教学科研“传帮带”机制,组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召开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讨论,定期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及课程建设研讨会,通过汇报和研讨的方式,凝炼特色,凝聚共识,立足电力特色和亮点,深入搜集整理素材,继续研究教材教法,“润物无声”地把“课程思政”融合课程教学。着重研讨思政教育资源和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办法,进一步引导教师专注电力类专业教育的价值引领、知识传递和素质提升三重目标,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日常教学各环节,实现全过程覆盖,突出特色、创新亮点,不断促进“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发挥党建促专业建设,打造“五位一体”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
教师党支部作为战斗在教学一线的基层党组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结合专业优势,深入研究专业特色,使基层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支部组织专业教师党员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教学要求、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和评价进行探讨分析,深入挖掘提炼出“立德树人、书香电力”“电力企业-明晰目标”“电力工程-提振信心”“电力人物-榜样示范”和“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特色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五位一体”模块化课程思政资源元素库建设,采用“群建共享”理念,形成面向学习过程的资源动态聚合、建立开放的、可进化的课程思政资源体系。
(四)探索教师党支部“1+1+1”工作模式,构建多维度育人格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党支部、电力企业协会、校企合作单位联动,通过教师党支部牵头,把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转化到教学活动中,把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人才培育方面推行1名教师党员+1学生团干+1个班级的“学业导师制”,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由支部教师党员义务担任学生职业规划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升学就业等辅导,打造“知行合一、言传身教、亦师亦友”具有电力专业特色的学业导师队伍,促进师生共成长;教学科研方面推行1名党员+1名群众教师+1门课程或1个课题的结对形式,由支部教师党员骨干为主导,以共同申报课题或项目,开展结对帮扶,共享资源,充分履行基层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职责,提升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服务学生就业方面:推行1名党员+1个企业+1个产教融合基地,促进校企协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搭配,与企业人才对接,访企拓岗促就业,共同建设,加快实现“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培养更多服务河南经济发展所需电力类专业高端人才,深化产教融合。
四、结束语
思政教育的推进和落实,离不开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也离不开各位教师党员的努力和付出。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和基层党支部融合建设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根据职业院校思政工作情况和教师党支部的特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套将课程思政和教师党支部融合建设的工作模式,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作用之上,全面行动、持续推进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在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方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