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探位、教学探要与实践探析*

2022-12-31龙晔璟

智库时代 2022年4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龙晔璟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落实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重要方向,是高职院校培养造就符合时代新人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课程是育人的基本载体,教学是育人的基本渠道,所以认真把握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功能定位、要素环节和实践路径,对于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整体提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探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两张皮”现象及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够和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现实。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量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与渗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面向新征程、新格局、新要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实现课程全建设,难点在贯穿专业教学全过程。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课程思政建设步入“快车道”,但综观现有研究与实践,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建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等微观教学层面的成果少,因此,从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链、实施链、保障链等多维度来探究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准确把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协同育人质量。

(1)思想政治课程具有思想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结合的功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以德育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思政的思想价值观重点在于马恩列斯经典理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固化为制。课程思政的工具价值在于其作为改变和适应受教育者心态、行为、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等的工具或手段的有用性。两者的结合与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内涵是一致的。

(2)课程思政具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功能,符合高职教育“职业浸润式”人才培养规律。对于专业课程思政而言,专业教育是显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教育。专业课程思政重点在于挖掘专业课程中隐含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在跨界、职业、技术、实践特征凸显的高职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中,融入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的隐性教育,让学生在具有职业浸润的学习环境中内化思想,养成素养。二者结合,有利于优化课程育人环境,造就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课程思政具有系统性与协同性的统一功能,符合高职教育“德技并修、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要求。课程思政是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各自为政走向协同合力,着重体现系统性与协同性相互统一的课程观。二者的统一,利于培养更为开放、整体、协同的教学与育人环境。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探要

(1)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本质在育人。课程思政是一种融汇世界观培养、价值观塑造和职业观淬练于一体的育人理念、方法和实践。从育人价值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专业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的本质和价值引领特征,就是要坚持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和合必然性的统一,全面落实课程育人使命。①合目的性,是指专业课程思政要始终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展开,不仅要直接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而且要彰显不同类型课程特点和不同风格教师特色。②合规律性,是指高职人才培养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规范与遵循。③合必然性,是指课程思政教学要重视人、教育、环境的相互影响、协调配合,协同构建育人同心圆,实现思想价值引领课程教学全过程的贯穿。

(2)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基石在课程。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载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课程建设的好否,关系到课程育知、育能和育人的整体功能否充分激发与释放。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做到:一是标准融合。要切实把“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协同共进的要求贯彻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实训标准、毕业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中,并在各类教育教学标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育德效果”的观测点。二是项目融合。要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特色课程等项目的遴选立项和结项验收中加大“价值引领”或者“育德功能”等育人指标的权重。三是制度融合。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深化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内涵的重要指引,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革新课程体系,整合课程资源,统筹协同力量,唯有完善与之配套的制度机制才能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因此,要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立足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补齐课程建设的制度短板。

(3)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在“思政”。课程思政的“魂”与“根”在育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强调育人职责的全员性和育人功能的全课程,育人在全员全课中不能缺位、虚位,更不能错位。每门课程都应以“知识即美德、技术即价值、技能即素养”的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充分挖掘、有效应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不断优化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凸显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引领功能。

(4)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责任主体,应是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是解决课程思政“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以坚定的家国情怀、浓厚的仁爱情怀和饱满的传道情怀,以德修身,以德治学,以德施教,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铸魂育人”来提升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效果。如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会计专业对课程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和职业精神的要求,梳理“信达天下诚为贵,德法兼修济世民”等思政关键词,凝练“信、德、创、劳、匠”等课程思政主题,注重把各门专业课程所承载的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人格培养和伦理规范的要求彰显出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成长自己,有效拓展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也不断强化了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重心在课堂。一是在教学设计环节用功。立足专业整体视角,从课程教学设计入手,按照“梳理内容主干—确立思政主题—明确育人主线”的逻辑理路形成贯通整个专业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如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我们注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建构会计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的价值联系,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强化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提炼出以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廉洁自律、

坚持准则、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核心素养模块并由此切入打造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价值链”“实施链”和“保障链”。二是在内容重构环节用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在于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梳理整合与系统建构。对标教学设计梳理出来的思政主题主线,做实育人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做好育人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融汇,做到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如在会计专业课程内容重构中,结合会计行业发展、专业教育和学情实际,注重融入讲会计诚信、树会计核心价值观、扬会计职业道德以教育学生做人,融入坚持会计准则、全面分析利弊以教育学生做事,融入力促公与私、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平衡以启迪思想,融入诚信、敬业、进取的儒商文化案例以弘扬会计文化。三是在教学实施环节用劲。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重构落点在课堂,教学实施的重点在学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痛点在于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动力与自觉。如在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认真把握育人元素融入的节点和时机,探索育人元素有效融入的方式和渠道,注重从会计专业视角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注重从会计从业视角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增强职业使命感。同时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混合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共鉴、资源共享和情感共鸣。

(6)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成效在学生。度量与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深度与效度,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是试金石。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拔节孕穗期”,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深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要坚持“基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通过建立学生毕业德育标准,把关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实效。

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析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深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实效,必须紧扣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要素与环节,通过实化顶层设计、队伍建设与平台支持等措施,力促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的融合统一,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全体教师都挑起了“思政担”,着力构建“全专业覆盖、全课程建设、全过程融入、全方位保障”的“大思政”教育教学共同体。

(1)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要坚持齐抓共管,协同推进,构建学校党委、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纵横联动”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形成思路清、分工明、责任实、考核严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二级单位党组织对本单位课程思政建设负主体责任,要把职责定位、工作定标、考核定性的措施要求落到实处;教务学工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督促指导以专业(群)为基点建构有层次、有标准、有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并强化激励约束措施,把课程思政建设绩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培训进修、职称评审、岗位晋级等方面考评的重要内容,使“软任务”成为“硬约束”。

(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水平。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有效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与重要变量在教师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育德方法和育德水平。因此,打造一支“课程与思政交融、育人与育才辉映”的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主力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动力所系、关键所在。一是要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政策引导、理论培训、专题辅导、教学观摩、典型经验交流形式,宣贯课程思政理念,强化创新理论武装,修养师德师风师能,激发教师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着力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集成创新能力和协同行动能力。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是价值的“复印机”,而是建设的主力军,改革的动力源。要坚持以能力提升培训为渠道,以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以教学平台建设为支撑,为教师适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赋能提质。三是要打造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要通过建设课程思政混编创新团队、工作室、示范课、课资源库等措施,凝聚课程思政育人的共识与合力,凝练课程思政育人的特色与品牌。

(3)深化教学改革,凝练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特色。一是突出价值引领培养特色。要立足高职校情教情学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体系,注重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使命担当,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勤恳、认真、踏实的职业观,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二是突出工匠精神培育特色。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校企合作淬练、技能大赛锻造、大师传承教导、人文教育涵养、长效机制护航等措施,涵养学生的工匠之志、工匠之才和工匠之能,传承好、培育好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三是突出协同育人特色。通过抓住专业建设“主脉络”、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新格局,抓牢教师队伍“主力军”、培育“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大先生,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打造“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新范式,抓实课堂教学“主渠道”、守好“课堂育人+思政育人”责任田,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有力推动了专业课程思政落地见效。

(4)加强平台支持,促进课程思政资源高效互动。一是搭建互动平台,增进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与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针对专业课程自身特点,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服从于学科专业建设,服务于课程育人。比如:自然科学领域应探索创新和科学精神;工程领域应探索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人文社会领域应探索人文精神等。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院校一种新的育人理念、育人方法和育人创新实践,更是一个需要共识共为、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前仍处在探索推进阶段,务必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实践,为打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困境格局、切实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