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环境 激发活力我国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

2022-12-31

中国质量监管 2022年8期
关键词:证照市场监管资质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就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提出具体措施。

围绕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公告》提出三项措施: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分为高风险领域和低风险领域。申请从事国家统一推行的认证项目的认证业务,实行优化审批服务;申请从事其他领域的认证业务,申请人自愿选择告知承诺或优化审批服务。

二是简化材料,压缩时限。按照可量化、可操作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审批条件,精简审批材料,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优化审批服务的申请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决定;对实行告知承诺的申请事项,在材料齐全且承诺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当场作出许可决定。

三是实施现场核查。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告知承诺管理规定》;加强对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后履行承诺的现场核查;对核查中发现的未履行承诺和不实承诺问题,依法依规处理。

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公告》提出,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认证监管的基本手段。根据不同风险程度、信用水平,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制定差异化监管措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强化抽查检查结果的公开。强化认证行业信用监管。推进各类检查结果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强化失信约束,健全严重违法违规机构和人员行业禁入制度。完善认证行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和信用修复机制。加强认证风险监测和预警追溯机制。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手段对认证关键环节进行风险监测,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方式,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依法依规做好风险处置工作,及时发布认证风险预警和风险追溯结果,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据悉,《公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国家认监委关于自愿性认证领域目录和资质审批要求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证照分离”改革的公告》同时废止。

猜你喜欢

证照市场监管资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新建核电站项目前期的证照申请与核安全监管浅析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公布第二批可在线办理的电子证照清单
资质/荣誉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河北市场监管周年回望
电子证照系列基础标准
福州电子证照全流程应用开先河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2015年自愿放弃农药生产资质的企业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