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红陶在花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31梁日照南宁学院
梁日照 南宁学院
一、南宁红陶发展的研究背景
南宁红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陶器种类之一,考古发掘的顶蛳山和豹子头贝丘遗址出土的陶器经检测距今已有13000多年的历史,此次发现也证实了广西先民在制陶制品方面的成就,对广西考古研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艺术文化研究价值,意义重大。
目前在广西南宁的横县、宾阳等地仍烧造部分水缸、酒缸、油罐等红陶器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此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小,群体用户少,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社会经济效益偏低。从事本行业的年轻人严重流失,他们不愿从事报酬低、工艺制作时间长的工作,导致红陶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上出现断层,南宁红陶传统手工制陶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
2018年,南宁红陶申报的“南宁制陶技艺”获批入选自治区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南宁红陶尚处于新发展阶段,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需转型升级,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特色,在产品的设计、包装、工艺生产、烧制技艺等基础上进行质的突破,以此探索一条新时代南宁红陶发展之路。
二、花器设计研究现状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除了物质方面的满足,精神层面的享受也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目标。我国的插花艺术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同样,我国传统陶瓷花器也历经千年而不衰。陶瓷花器不仅具有物质功能属性,还有人文性、象征性、艺术性、设计性等艺术文化功能属性,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陶瓷花器设计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少,关于红陶类材料的花器设计、制作的文献、实物资料更是寥寥无几,中国陶瓷花器设计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花器设计的材质种类较多,贵重的有金、银、铜,普通的有陶瓷、石料、木头、竹子等。在宋代,青白瓷花器非常具有代表性,如常见的“梅瓶”“胆瓶”等,我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此类器皿,其见证了我国陶瓷花器设计文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时代的更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如3D打印等技术能完成复杂的花器造型图案,传统陶瓷花器越发处于不利地位。但目前因技术的局限,3D打印出来的陶瓷花器机械性较强,缺少手工艺匠人创作时赋予作品的生命力和灵动性,目前还难以替代手工艺制作。这也提醒我们要有问题意识,寻找陶瓷花器的突破口。传统陶瓷花器设计没有与现代社会、现代设计、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等进行深度融合,陶瓷花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从属性模糊。
三、南宁红陶花器设计的发展瓶颈
以南宁红陶花器设计为例,南宁红陶传统手工制陶技艺面临以下发展瓶颈。
第一,南宁红陶文献资料匮乏。知网等学术网站可查阅的相关论文、期刊不多,核心期刊更是寥寥无几,参考研究资料严重缺失。所以需进行大量实地的现场调查,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南宁红陶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整理汇编成南宁红陶研究资料,为南宁红陶花器设计的研究与发展奠定文献基础。第二,工艺技艺缺乏创新。南宁红陶与宜兴紫砂、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陶相比,产品特点和市场占有率等都不占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品在造型设计、装饰、品牌设计、包装、文化建设等方面未形成质的突破,自身特点不突出,大多沿袭传统的经验制陶,产品种类少且不精,艺术审美性不高,作品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的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第三,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南宁红陶从业者大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产品的造型设计、创新能力偏弱,理论知识少,理论体系也不完善。第四,资金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短缺,人才难以引进,多局限于本土的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师的指导,在艺术风格、设计上易雷同,容易造成人才结构的层次失衡,在艺术风格上难以突破。这些都是困扰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制作的瓶颈。
四、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经专业机构检测,南宁红陶陶土铁元素含量较高,烧成颜色偏红褐色。由于陶土、技艺等原因,其在彩绘装饰方面属于弱项,因而在艺术性上相比其他陶种处于劣势。纵观陶瓷发展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鸡头壶、虎子等,泥料中也含有铁元素,但古代人在釉色不丰富的情况下,也能用简单的捏塑、釉色凸显作品整体的装饰性,使单调的器物增添趣味性。再如,山东的黑陶,用正反刀、熏烧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工艺品特色;还有宜兴的紫砂、钦州坭兴陶等都在仿生雕刻、捏塑上有所建树。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对泥料进行提炼优化,在泥料成分中增加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尝试提高熔点,探究南宁红陶泥料的工艺性。
第二,提升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层次,将南宁红陶花器设计产品分为中端和高端两类,打造个性化服务。中端产品针对景区旅游景点和乡村农家乐;高端产品主要针对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场所。花器设计在造型、装饰上融入广西地方特色,彰显南宁红陶朴素、自然、美观、实用的花器特色。
第三,加强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品牌建设与文化教育,打造南宁红陶花器设计品牌,形成品牌意识,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培养红陶专业技能人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不再是空口号,而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新途径。以作品《上善若水》为例,其是由手工拉坯捏塑而成,此作品是将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文创产品,陶、植物、水、小鱼四种元素结合,静中有动,表达了对和谐自然理念的追求。
第四,开发南宁红陶的特殊釉料种类。目前柴烧作品深受艺术家和市场的追捧,主要原因是自然落灰釉的艺术性。草木灰釉料来自本土的天然材料,成分无害,区别于目前市场上的化学色剂,可以把草木灰高温釉运用到红陶装饰当中。
第五,综合材料装饰会突破人们对传统审美的艺术感受,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如南宁红陶和鸡血石相结合,可用于红色经典题材,玉石的细腻光滑和南宁红陶的粗糙肌理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出作品核心。
第六,挖掘中国古典美学观点,如“文质彬彬”“观物取象”等文学、美学理念,结合广西地方特色文化,设计制作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红陶花器。加强对中国古典美学理念的提炼和理解,设计制作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的中高端南宁红陶花器,既是目标也是发展新路径。
五、结语
红陶器物是人类历史与文化记录的主要载体,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联结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南宁红陶花器设计研究资料和实物相对缺乏,因此要通过研究推动南宁红陶花器设计乃至南宁红陶文化的发展。从高校项目研究入手,将南宁红陶、花器设计研究成果反哺于课程教学中,使之形成闭合路径,培养学生理论、实践两手抓,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切入点把南宁红陶打造成南宁乃至广西的红陶花器品牌,同时力争成为南宁市的新名片,对整个陶瓷花器行业的设计、产品研发具有借鉴意义,对南宁的文化宣传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推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