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

2022-12-31龙菊才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
关键词:教师应素养探究

龙菊才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及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立足于学生真实发展情况,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程。

一、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

立足学生实际需求。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核心素养及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高中生作为预备人才群体,应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当前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课程安排,教师应重视探究二者间的关系,运用自身经验进行处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等为依据,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学生主体性,在实践、探究、反思中强化学习体验。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应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一种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开展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程时,内容方面应兼具语文学科的特性,这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且与其他学科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时,要区分主次,为了防止语文学科特点被其他学科所掩盖,应紧紧围绕“语文性”这一中心,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根本目标,在学生协同合作、共同确认的背景下,完成综合实践课程主题的确认和内容的开发。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从中选取能激发其兴趣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实践探索中完成研究性学习。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积累经验,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问题是,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普遍较为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忽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是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变的。

二、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策略

基于文化基础素养,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淀、生活经验,并非是空着脑袋在课堂中听讲。因此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思维方式等要有充分的了解,以确定课程的目标与主题,如此才能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不会偏离主题,更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指引方向。目标的确立要全面、具有可操作性,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以必修上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工匠精神”开展综合实践课程。首先,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听完教师讲解后,仍无法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雕塑”“石刻”等综合实践活动,在确定活动主题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由于大部分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是缺少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教师应引入小组合作形式,为学生合理布置任务群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逐步深入地探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综合实践课堂中,当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将自己代入到“工匠”的身份中,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明确“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含义,提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升华主旨。

立足社会参与素养,强调学生共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会调用多方面的资源,且开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以便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活动中为了避免浑水摸鱼的情况出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活动主题及实际水平,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力,为每个人特长施展提供充分的舞台,提高全体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以必修下册《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长假时间,组织学生尝试做一个有文化的旅行人,以“挖掘故乡文化底蕴”为主题,引领学生亲身了解和感悟中国建筑的特征。首先,教师应先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有充分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观察能力等,将其划分为多个层次,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学习小组划分,给予学生自主权推选小组长,再由小组长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如小组成员四人的情况下,可以由一人负责拍摄、一人负责文字记录、一人负责观察、一人负责搜集资料,通过明确的分工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其次,由于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社会经验,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为其推荐地标建筑、著名景点、古代建筑等,由各小组自行选择活动场所。学生在到达目的地后应按照“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装饰特征”的顺序进行观察和拍摄,与语文课程相呼应的同时,保证活动的有序性。参观结束后,回到班级展开头脑风暴完成后续任务,结合所搜集来的资料及所见所闻,对中国建筑的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

重视自主发展素养,尊重学生课程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提出和践行为语文课程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应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践活动中,在提出目标及任务后应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形式参与其中,减少对学生的干预和影响,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唤醒其“主人翁”意识,形成探索和求知精神。

以必修上册《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为例。这两首诗以劳动为主题,通过描写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表现当时人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但对于部分高中生而言,并未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基于此,教师应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多个探究话题,如“劳动的崇高与美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勇于创造”“踏实勤勉、创造性劳动”等,学生可以从这些话题中任选一个展开专题探究。探究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但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换言之,学生可以自行确定专题探究的形式,以文学作品或者真实的人物事迹等为切入点展开探究,教师应在学生思维陷入瓶颈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加强“智育”与“劳育”的结合,不再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通过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来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创设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认识到普通劳动者的辛勤努力,体会到劳动的魅力以及劳动者的伟大,凸显出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进而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学习中,并在实践中发展自身核心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发展。因而,教师应立足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角度,确定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明确每一次实践活动开展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而将过程、目标及结果充分融于一体,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猜你喜欢

教师应素养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