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重点突破带动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整体跃升

2022-12-31本刊综合

湖南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标准培育农业

本刊综合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重点突破带动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2022年4月28日,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突破四年行动总体方案(2022—2025年)》, 明确未来几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着眼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与农业大省地位不相适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相适应、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不相适应等问题,以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以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为支撑,紧扣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努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突出抓好以下8项工作。

1.在粮食油料稳产保供上突破一是实施集中育秧稳面积。力争到2025年培育集中育秧主体4.6万个。二是挖掘耕地潜力增旱粮。三是发挥资源禀赋扩油料。力争到2025年油菜面积超过152万公顷、油茶面积达到160万公顷。四是强化关键措施落实提单产。推广以品种为核心的关键技术和稳产增产物化技术,开展多层次多梯度示范。五是实施高质高效行动优品质。力争到2025年全省专用型早稻、高档优质中晚稻分别达50万公顷、120万公顷。六是加强社会化服务提效率。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十代”托管服务。七是严格耕地用途管控优布局。

2.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突破一是精准监测分类施策。根据收入水平、发展能力、“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情况,将脱贫户、监测户分成四类,精准施策。二是突出产业发展。发展一批劳动密集型特色优势富民产业,持续深化消费帮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促进稳定就业。深化省际省内劳务协作,拓展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四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继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五是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搬迁群众的特色产业,强化集中安置区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六是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脱贫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支持力度。七是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每县安排一名省级领导联系指导,省级每年单独安排重点帮扶县6亿元财政衔接补助资金和每县4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八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和“乡贤助乡”行动,支持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及各类社会组织立足自身优势开展帮扶活动。九是加快推进工作重心转移。

3.在“稳稳端牢中国粮、做优做香湖南饭”上突破一是做响“湖南饭”品牌。实施地方名优食材和名菜培育行动,评选100道湖湘名菜。实施农产品名牌培育行动。实施餐饮名店培育行动。实施农产品加工名企培育行动,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实施湘菜名厨培育行动。实施湘菜名县培育行动。二是做好宣传推介。在中央媒体开设“湖湘名品”线上展馆,利用省级媒体开展“中国粮·湖南饭”主题宣传。制作系列宣传纪录片、短视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举办“味道湖南”美食推广周,举办湘菜美食文化节、中国(湖南)夜宵品牌节等活动。三是提高供给水平。评选一批湘菜名县,评选一批“味道湖南”道地名优食材、湖湘名菜、餐饮名店、湘菜名厨。四是打造全产业链条。建设一批上规模的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示范基地,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休闲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4.在推进种业振兴上突破一是普查保护种质资源。二是建设十大良种繁育基地。重点建设南繁育种、杂交水稻制种、优质湘猪种源繁育等十大良种繁育基地。三是打造十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岳麓山实验室,重点打造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等十大创新平台,提质建设芙蓉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四是开展十大良种创新联合攻关。开展强优势杂交水稻系列技术、玉米新品种培育及应用、瘦肉型生猪品种(配套系)和抗病湘猪新品种(配套系)、油料新品种创制、蔬菜新品种选育等十大创新联合攻关。五是发展壮大种业企业。

5.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突破一是出台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湖南丘陵山区模式”。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市县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同金融机构合作,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先建后补、村级自建”等建设方式,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群众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四是加强项目全过程管控。五是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推进农田建设信息化。探索推广工程建后管护新模式。

6.在补齐农机装备短板、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上突破一是加强机耕道等农机化基础建设。每年支持新修整修机耕道5000千米以上,每年支持建设一批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研发。三是推动湘产农机制造提质升级。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小巨人”企业,支持农机规模企业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四是补齐农机装备应用短板。持续支持水稻生产重点县开展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扎实开展机收减损,推进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和“一大一小”先导区建设。五是促进农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六是加大人才培育和财政金融支持。

7.在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上突破一是加强农业农村管理干部队伍培训。二是加强农业农村专业管理队伍培训。三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培训。四是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到村任职选调生示范培训。五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每年省级培训高素质农民1万人以上。六是加大乡村产业“头雁”培训和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从2022年开始,每年每个县培育10名左右“头雁”。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全省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

8.在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突破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国家级现代化示范园带动辐射作用,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的现代产业园、科技园、特色小镇、产业强镇、“一村一品”重点村。二是突出主体培育。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和“金芙蓉”跃升行动,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小微企业成长工程。三是加快园区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建立差异化的农业加工产业招商引资政策,用好用活“五好”园区考评指标体系。四是促进城乡融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开展政策“后评估”。对我省县域经济政策措施开展“回头看”和“后评估”,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六是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县域经济发展考评体系,对发展先进县给予奖励。

猜你喜欢

高标准培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