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2022-12-31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气象局杜明洋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气象局 杜明洋
引言
当前气象灾害不仅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还能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农业气象灾害也是种植业各类气象事件的总称,此类事件主要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种植人的经济损失,负面影响程度较大。农业气象灾害一般发生在我国南北地区,其中多个区域频繁发生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了南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在此区域内的气象灾害主要分为:干旱、洪涝、雹灾、暴雪灾害、低温霜冻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类别。
1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1.1 洪涝灾害
对于农作物而言,需要充足的水源才可完成生长,但如果超出生长水分,就会对农作物造成洪涝灾害。在农业气象灾害洪涝发生时,田地会出现大量积水,同时土壤也会吸收大量的水分,以此造成农作物根系的腐烂,严重影响其生长。除此之外,如果洪涝问题较为严重,还会冲刷田地,降低田地繁殖能力,最终造成绝收,给农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
1.2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主要是气流系统引起的灾害,其中对流天气系统发生严重变化,从而对较小范围内的农作物种植工作造成影响,但是冰雹灾害持续时间不会长。冰雹灾害在发生时不仅会有冰雹出现,还伴随各类强风,对小范围内的农作物造成影响,此类灾害的影响力度较大,造成的灾害强度较高,并且此类灾害还有致命性和破坏性。此类灾害在发生之前会有冰雹云出现,以此积累降雨,在冰雹云较多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冰雹现象,冰雹在下降时会对地面的农作物造成破坏,从而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还会对农业设施造成影响。
1.3 风暴灾害
风暴灾害的组成部分有三个,首先是冰雹,其次是龙卷风,最后是雷雨。风暴灾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外部气候而影响出现的对流天气,从而造成了风暴现象的出现。农业种植工作一旦发生了风暴灾害,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尤其是对农作物的果实和叶片影响力度较大。除此之外,此类灾害在短期内的破坏力较强,所以在一个区域内发生风暴灾害,很难短时间内将其恢复,因此对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会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农业经济造成损失。
1.4 暴雪
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和第二年的三月份,我国多个地区都会出现暴雪,暴雪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在大暴雪期间,农作物也正值脆弱时期,因此在换季时机,暴雪也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从而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在北方雨雪量较大的地区,会出现积雪现象,从而造成压棚问题,严重者不仅会对大棚造成影响,还会对棚内农作物造成伤害,同时伴随着气温下降,农作物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有冻害出现。此时期北方多个地区种植地需要严格管控种植工作,做好保温措施,为农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确保北方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1.5 干旱
在气象学中,供水不足而导致了不平衡的现象被称为干旱,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面,整体以季风气候为基础,对于季风气候而言,其所造成的降雨和降雪会按照月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不降雪或者不降雨的月份中很容易出现干旱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干旱问题和以往记录来看,一般干旱发生时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除此之外干旱问题还会被我国地形所影响,东北和西北地区由于地形问题,造成干旱的次数较多。不同地区发生干旱的问题月份各有不同,一般情况下干旱会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如果在农业区域发生了干旱,农作物长期未能满足自身水源需求,就会对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此种情况实际上不仅对农作物造成影响,严重时对于农村所养的家畜也会有影响。
1.6 低温霜冻灾害
当前低温霜冻也成为了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天气灾害,主要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此类灾害一般在指定区域内发生,并且短时间内发生气温下降的现象。这类气象灾害一旦发生就会直接威胁农作物的生长,针对此类气象灾害的实际情况,我国气象局也将其设定成为冷害、霜害等多个不同种类,各个种类之间的处理方式和发生时间段存在一定差异性。针对此类气象灾害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它会发生在春季或者夏季,并且经过多年研究,我国气象专家得出结论表明,此类气象伤害会对农作物和果树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会影响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因此此类灾害一旦出现我国农业方面就会受到产量的影响,整体经济效益也会随之下降。
2 农业气象灾害特征
2.1 季节性
由于北方和南方之间的差异性,在地形和气候方面,气象灾害对其影响力度也各有不同。针对北方和南方的不同,气象灾害的类型也大有不同,因此发生灾害的时间和范围也有一定不同。在气象灾害方面,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研究,数据明确指出,北方地区发生灾害的时期有一定季节性可循,一般情况下,北方发生灾害常在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和冬季发生气象灾害的概率较小。比如说在我国较北地区,每年春季都会发生小范围的旱灾,由于没有水源的支持,农作物很难实现正常生长,但是在夏季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小[2]。
2.2 局部性
当前我国气象灾害一直处于局部性发生的状态,其中很多气象灾害都遵循季节性的特点,发生在各个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种类过多,所以发生的灾害内容各有不同,但是由于近几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很有可能会形成多种气象灾害同时发生的事故。基于此每年都会有多种类型的气象灾害发生在不同地域之中,对于相关区域内的农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比如说很多地区会发生强降雨和冰雹,在北方发生雪灾后,也会形成冻害问题。
2.3 区域性
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很多区域内的地势和地形差异性较强,其中某些区域会出现较多的河流,而河流的周边会出现各类山脉和奇怪地形,如果在此区域内发生强降雨很容易发生洪涝,而洪涝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如果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区域性洪水,那么对于种植人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不可估量。当前在大陆性气团的影响下,我国多个地区在夏季都会发生干旱问题,长此以往干旱问题越加频繁,所以多地区的干旱状态越为严重,因此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3 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在地理位置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国气候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地理位置和环境是促进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气象状况的好与坏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影响,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收成,从而对种植人员经济造成影响。在冬季如果发生极端天气,很多地区的农作物会因积雪问题发生冻害,从而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由于农作物较多,所以整个生长周期各有不同,因此在发生气象灾害时所造成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最终所造成的破坏力也有一定差异性。如果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了短期的灾害问题,农作物在日后生长中会完善自身,自行恢复并且调整,从而达到自身生长需求,因此对于农作物自身生长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如果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长期受到气象灾害影响,那么农作物很难自行恢复和调整,最终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力度较强,从而造成绝收,最终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3]。
4 气象灾害应对策略
4.1 干旱
针对干旱气象灾害,我国相关种植人员可以从优化种植制度入手,结合调整种植农作物位置,对其进行有效防范。针对干旱的季节分布情况和农作物自身水分的需求情况,结合地区因地制宜,在农作物生长特性的基础之上选择符合标准的农作物进行种植,结合种植环境选择适当灌溉方式进行灌溉。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节水灌溉模式进行灌溉工作,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建设防护棚,通过防护棚抵抗干旱带来的问题,结合相关化学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整体抗旱能力。
4.2 洪涝
首先,洪涝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在预防时,尽量选择水利工程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结合洪涝发生特性,合理利用水利优势,对整体局势进行控制。水利工程更是为下游防洪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针对丘陵地区还可以结合其他工程共同建设,其中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更能节约水利工程成本,比如说建设水库或者河道封闭设施,以此改善洪涝问题。其次,对于水土的保护措施,针对水土保护问题,植物在种植过程中随着水源的不断冲刷,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基于此农业生产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为了改善此类问题,相关种植人员应该对其采取一定措施。我国相关数据明确指出,水土保护林的建设在预防自然灾害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创建维护农田的防林带,在一定基础之上还应该配合沟渠应用,以此降低破碎林带出现的概率,从而形成一道完整的防护林网络。
4.3 冰雹灾害
冰雹灾害可以提前做出预警。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气象部门可以对气象情况做出预警措施,为了提高预警的准确度,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跟踪和检测设备,不断监测冰雹的动向,提前为种植户提供预警报告,让其能够在冰雹灾害来临之前做出措施。如果当地发现了冰雹迹象,需要结合互联网宣传预警信息,以此降低冰雹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中人工预防和控制效果较强。人工冰雹预防工程可以减少冰雹灾害出现的概率。通常使用的方式是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去破除冰雹结构,从而降低灾害形成的概率,此类方式有一定有效性。一般情况下会采用飞机向外部发射催化剂,达到摧毁冰雹的目的[4]。
4.4 冻害
冻害的局部性特点较强,所以在防护方面也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主要从农作物的选择进行。其中土地管理和种植方式也是降低冻害的主要依据,通过管理提高种植质量,通过品种选择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有关气象部门也需结合气候的实际情况,定期输送预报,让种植人员提早进行预防,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为农作物种植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4.5 低温霜冻灾害处理措施
为了降低低温霜冻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农业人员首先应该从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上入手,针对种植方法做出控制,确保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不出现各类问题。比如说加强土地的日常管理工作,或者针对土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种植,以此确保农作物的质量,让其在土地中健康成长。前期的选种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尽可能选择耐寒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除此之外当地的气象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当地气象情况加强了解,以此加强低温霜冻灾害的预报能力,针对长期气象问题,做出预警,便于提早进行防御措施,以此规划实际的种植情况,并且结合农作物多样性的结构,选择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引导,从而满足实际的需求。但是当前我国在低温霜冻防御技术方面仍然会出现各类问题,连续性和系统性内容较少,因此此项技术还需不断建设,以此达成最有效的功能转化,确保功能服务的质量。
5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研究
5.1 完善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已达成初始规模,在预警机制方面形成了相应的雏形,但是系统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信息内容不能满足实时需求,因此在气候灾害来临前未能让农户提前做出防御,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规避此类现象,相关人员需要应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系统,确保信息全面覆盖在种植区域,在此过程中对于预警信息也要做出高效管理,针对区域性问题进行预警范围的设定,再结合潜在影响充实信息内容,确保此类信息能够满足实际农业预防需求,并且在信息表达方面也应该做出合理规划,使用最明显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5.2 提高服务质量
农业种植是长期性质的工作,对于气候灾难的预防工作也要作出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我国气象产业发展阶段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防灾体系为其农业发展提供权威的信息内容,以此降低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影响程度,并且提高整体服务质量,让后续工作更为顺利。在灾难性气象学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结合各类灾害内容,通过以往经验不断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比如说干旱问题,此类问题可以结合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工降雨的方式改善农作物缺水问题,再结合相应的信息内容了解准确无误的气象灾害时间,针对时间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此项工作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农村信息的流通性和共享性,大力推广气象科学,确保农民在使用气象服务体系后,整体农业生产得到提升,并且保证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6 结论
综上所述,气象灾害给我国农业种植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基于此,为了降低影响力度,我国相关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各类气象灾害特点进行防御,从而提高农业种植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