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社区+医疗”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的构建及策略

2022-12-31杨晶晶姜旭黄卫东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杨晶晶 姜旭 黄卫东 (长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预计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数的14%,将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1〕。我国正处于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形态,养老保障制度仍不完善, 多数家庭靠着以房养老、集体养老等旧型养老模式,思想僵化停滞甚至落后,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社会赡养压力,导致我国养老问题日益严峻。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推动了互联网产业链的重构,互联网线上、线下经济暴发,互联网产业迎来新的市场增长空间,给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2〕。“互联网+社区+医疗”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结合中医学辨证施护,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根据社区老年人健康情况,形成个体化、独特化的膳食、康复训练计划,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保健服务和防病治病需求。

1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传统智慧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养老供需不平衡,服务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仍是政府主导型,养老服务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3〕。国家对于智慧养老缺乏统一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对智慧养老的宣传仅停留在表面含义,指导性工作主要是由智慧养老设备公司来做〔4〕,易忽视老年人特殊的疾病、心理疏导等问题,服务内容单一化,同时,老年人作为社区居家养老的主体,在智慧养老过程中参与度、兴趣度偏低,导致养老服务缺乏个体性、主体性,难以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能满足老人们不断变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传统的居家养老。而“互联网 +”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利用数据库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料,建立老人的需求档案和健康档案,通过数据深入分析老人的服务需求特点〔5〕,目前,我国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不完善,更新缓慢,以致国家-政府-社区相关信息衔接不紧密,不能很好地突出各个社区每位老人的特点和需要,导致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

1.2护理行业人员缺乏,服务内容局限 目前我国半失能老人数量达到4 000万,按照每4位失能老人需要1位照顾者来算,我国养老保健护理人才需求总数达到500万~1 000万。而在职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100万、持证上岗人员数量不到30万,每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学生不到5万人〔6〕,养老护理行业人员多在医院、养老机构工作,进入社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人员寥寥无几〔7〕。部分未经过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养老护理人员走进社区参与居家智慧养老,因其不具备养老护理员执业资格,在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难以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其次,缺乏对行业人才的有效吸引。养老护理工作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社会认同度低、工资待遇差、职业保障少、从业风险高等现象,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因此养老行业人才尤其是护理人才的匮乏问题日益突出。

1.3老年人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居家防护成为疫情常态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期间老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健康,居家护理工作每次进行人员更换会引起老人们的反感,一定程度上削减老人参与居家养老的主观能动性。刘茹等〔8〕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了解程度偏低,对于经济发达城市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了解相对较多;但对于三、四线等城市来说,其完全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导致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难以走进家门。其次,部分老人不认识汉字,对于手机等智能产品应用较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智慧养老的含义,并对其存在一定的误解。

2 “互联网+社区+医疗”居家养老新模式构想的基本内容

2.1实时监测,助力健康中国策略 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点,将孤寡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列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帮助其建立健康档案,逐步推进形成区域性养老信息和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网络体系,推动全国实现区域联网,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信息,实现电子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认,推动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在社区医疗健康管理实践中,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需宣传社区档案建设和实行健康管理的现实意义,不断强化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在推进健康档案建立上的积极作用,努力消除老年人对于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排斥因素,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及社区健康档案的归档率。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按照1∶5的比例组建健康档案调查记录服务队,以社区每栋楼为单位进行统计,信息技术部人员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将用户基础健康信息进行录入,根据老人现病史、既往史及家庭情况等方面,将老年人分为不同组别,建立独特的互联网管理机制,有利于根据其相似性及独特性制定相应的膳食计划和康复训练计划,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地帮助老年人恢复健康。

2.2精准辨证,组建专业固定团队 严格监测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疾病发展情况,结合中医辨证施护,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膳食平衡原则和中医理论基础, 以食物原料的最佳用量和最经济的配比为目标,综合评估和跨学科团队给予正确判断并不断调整,加强居家养老“互联网+”助餐服务,邀请专业人员带领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中医药膳、食疗实际制作小课堂,并开展相关调研,根据老人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及疾病特殊性设计个体化的健康食谱,以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化的医疗养老服务及健康指导,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居家智慧养老的优质服务。同时,在多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社区低龄老人成为志愿者,实现晚年生活的自我价值。

以社区、家庭为单位,营造“1+2=1+1”的健康促进模式,即一个社区配备一个膳食规划专家、一个康复训练师;每个家庭配备一个护理人员、一个护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社区老年人健康,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疾病康复与治疗,将预防、健康促进等卫生保健活动落到实处,带动社区医疗服务网络的构成和完善。同时,建设“社区主导+社会组织协同+社会工作者参与”机制,推动服务合作共赢。

2.3系统施护,私人定制健康计划 实现助餐服务精准化供给是居家智慧养老的关键。建议社区和企业联合开办线下老年餐厅,根据老年人经济情况、自理能力及疾病特殊性设计营养健康的护理餐,为老年人专门配发热餐及需要进一步加工的食材,餐厅内部所用所做公开透明,为老年人及家属老年人提供自行采购食品服务和线下餐食学习体验课程,老年人可通过自身学习、自己制作合适的营养护理餐,减轻家庭饮食经济负担,助推养老助餐服务。其次,结合中医的辨证施护,制作部分老年慢性常见疾病所特定的食谱,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失能、失智老人通过线上网址或手机APP进行编程,努力构建老年营养餐私人制定、安全制作和快速配送机制。同时,建立不同类型的微信群,定时发放养生食谱及制作方法,每天组织社区老年人在微信群发布三餐图片及饮食后心得,以便于膳食平衡团队按需进行调整,鼓励社区老年人分享按照养生食谱制作饭菜的视频,提供交流学习机会。做到线上线下互联共享,整合老年人健康数据资源和信息,精准预测、识别和判断不同身体状况老年人的需求和供给,及时匹配和有效对接供需信息。

基于中医基础护理学、中医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等特色学科,在公众号开设助餐服务课堂、康复医疗课堂、老年病及衰老课堂、康复技术课堂专栏。其中,康复医疗知识贯穿于老年急性医疗、中期医疗、长期照护和临终关怀各个阶段;老年病及衰老课堂则介绍高龄、疾病、失能、衰弱的相互缠绕下,如何解决功能恢复的问题,针对老年心理、疾病和失能特点开展跨学科团队医疗服务;康复技术则推荐项目与第三方企业合作售卖的家用康复器械,指导、帮助老年人掌握医学康复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精准化的医疗养老服务及健康指导。

3 智慧养老发展的建议及提升策略

3.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国家-地方-社区三级管理体系。目前国家虽有宏观制度政策出台,但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参差不齐,碎片化状态严重,鲜少有相关标准及政策出台。因此,地方政府需要立足于现有养老标准化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内容,切实落实国家政策,与地方社区建立密切联系,稳步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并在已发布的各项养老服务国家标准基础上,加快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新型标准体系〔9〕,因地制宜进一步落实智慧养老产业政策。鼓励和帮助社区制定一系列老年人管理标准,通过入户随访、个人访谈、座谈会、线上聊天等方式了解、掌握、预测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根据老年人患有的慢性病情况、家庭收入生活水平、是否有子女陪伴、文化程度等方面将社区老年人进行分类,因人而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帮助,真正使居家智慧养老走进社区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维度,进而促进社区智慧养老深入发展。

3.2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完善队伍建设 完整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多元、多层次的人才结构作为支撑。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统在家养老的特点,但更需要充分利用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力量与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服务,多维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心理和物质需求〔10〕。智慧养老产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研发、管理、运营、市场、护理等多方面的人才〔11〕。当今社会,临床护士依旧为智慧养老的核心人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用生命护佑生命,导致临床护理人员紧缺。因此,为缓解养老护理人才稀缺的社会压力,应当加强网约护士的培训和管理,融合多媒体教学途径,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将线下实践教学与线上终身理论学习联动,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社区从事居家智慧养老相关工作,并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监督、评价及反馈。其次,提升从事养老服务护理人员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尤为重要。同时,鼓励高校、医院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深层次培养和先进理念的引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赴不同发达国家进行集中学习,并融入国内居家智慧养老产业的管理学习中,围绕职业培训、学历教育等方面,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卓越体系;高等院校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养老服务领域,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运用教师在第一课堂所讲授的知识,通过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发布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赋予相应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结合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12〕,多角度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3.3多方联动有效供给,服务专业化、信息化 在国家的领导下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在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数据库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老年人养老需求信息和基础疾病录入及服务信息匹配,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信息资源互通互享〔13〕。地方应当从全局出发,将社区视为地域性平台,并由指定单位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因为社区居委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让老年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政府及企业可以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场所和设施,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基础上,加大智能设备的投入、电脑网络的搭建,提升老人智慧养老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体验〔14〕;将社会组织视为载体或载体依托,社会组织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在社会组织的资金帮助下,获得社区信任和支持,成功融入社区,进一步发挥组织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老年人医疗需求日益增加,《2017-2020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再次强调智慧养老产业信息技术需要提质增效,以满足老年人及照顾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15〕。因此,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打破常规社区服务模式,结合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社区居家养老的经验,从健康监测、精准辨证、系统施护三个方面构建“互联网+社区+医疗”居家智慧养新模式,随时追踪家人的身体状况,让老年人在耄耋之年也可享受现代化智慧养老带来的便利,以期对相关研究与中国养老制度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对策建议〔7〕。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