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老化理论视角下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服务实践思考

2022-12-31许国梁朱祥磊广东医科大学广东东莞523808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老化老年人

许国梁 朱祥磊 (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东莞 523808)

随着老年人服务的发展,投入到老年人服务业人员越来越多(如老年社会工作师等),对老年人认识、沟通、咨询和活动开展的知识技术培训需求也越来越多。与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对老年人服务的研究仍停留在政策和项目规划方面上,细致的咨询辅导理论实践和新理论的拓展方面远远落后。目前的从业人员对老年人“理解了”是不是真的“理解了”?咨询员认为“尊重”老年人是不是真正“尊重”到老年人了?是不是真能接纳或做到个别化?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正常老化”议题的看法?老年人服务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时最基本的心态和处理方向?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深思研究。本文从传统老年认识到超越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提出老年人咨询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社会工作者实践或研究有所助益。

1 老年人问题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出现诸多障碍和病理改变,活动的能力下降如听力丧失、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机体免疫功能变弱、自我调节功能变差、抵抗力下降及慢性病缠身等〔1〕。许多老年人照顾者会不自觉地将反映文化投射在老年人身上,对老化有负面反应,通常表现为贬值化、边缘化、内化和标准化等,但衰老是无法抗拒的生命自然法则,不论任何1个理论,不论年老与否,社会工作者都应尊重老年人的特性,而不应该将他们套在固定的框架里〔2〕。

传统上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一些认识,生理功能的变化导致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心理状态也随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3〕。目前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应用,一些老年人会产生心理不安全感、衰老和自卑情结,而一些体弱多病或退休老年人也会产生焦虑和抑郁,表现为不能适应休闲生活的变化、总有失落感,心理表现为孤独、自卑、空虚、消极对待生活〔4〕。

20世纪80、90年代后的退休潮中,一旦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被遗弃,因离开工作岗位而感到空虚。Robert等〔5〕提出老者被视为无生产力、僵化、无趣、退缩及反应迟钝等,人们对老年人的认识无处不反映着歧视;Cohen〔6〕则称失能老年人因目标取向及低估自己的潜能而使自主性受到限制,老年人服务的标准化过程也开始蔓延。

2 理论的发展与检视

老年人服务发展初期,病理观点描绘老年人的健康风险,关注身心健康,建议维持良好的生活形态,预防疾病风险,延缓老化危机,解决老化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病理观点偏重于强调疾病,忽略以生活调适的角度,发展多元生活辅助方案之必要,也为老年人照顾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及其他理论中生理变化议题奠定了基础〔1〕。

2.1生命周期理论 Erikson〔7〕提出生命周期理论,阐述了老年人在自身所处阶段的生命历程及不同经验,依据 Erikson人生心理发展8大阶段的过程,解决了老年人如何面对挑战与持续活跃投入现在的生活,同时又能统整过去生命历史的问题。

2.2撤退理论 Cumming等〔8〕在《变老》一书中最早提出撤退理论,主要观点认为老年人群体退休后的人际交往量逐渐减少,参与活动也慢慢减少,从社交生活与劳动力参与中退出具有减轻维持社会规范和面对死亡的压力。撤退理论认为老年生活是一种逐渐撤离原有社会角色的过程,老年人会减少参与其所在社会系统的活动及与他人的互动。其中也存在一部分人不愿意因年老而撤离原有的社会角色,他们因“退休、高龄”而产生“自由感”,乐于参与社会活动以满足自我与社会的期待。

2.3社会活动理论 1963年由哈维赫斯及其同事提出,与前文两种理论观点对立,他们认为老年人会延续中年时期的生活形态,建议在面对老化过程中,个体应当保持过去的活动,包括体力、心理及社会的活动〔9〕。社会活动理论指出晚年生活的满意程度来自个人积极地维持人际关系,并且持续地投入有意义的事物,老年人从社会中撤退将导致其社会互动减少,违背其本身的期待与意愿。因此,社会活动理论强调“要活就要动”,充分的生理与社会活动能维持老年人的生活适应功能,因此,需要促进各地社区大学、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蓬勃发展,开设各式各样的学习与生活课程,鼓励老年人活到老学到老。

2.4连续理论 Maddox〔10〕提出连续理论,其内容主要强调尽管老年人面对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地位的下降,仍会在老年阶段持续维持他们在少年、青年乃至中年一脉相承下来的个性、活动及各种关系。有些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还能保持社会活动以实现老年化成功转型,另一些具有自身特性的老年人则会按照撤退理论逐渐从社交活动和劳动参与中退出,平静面对死亡。连续理论说明老年延续中年的生活方式与自我认同,以线性发展方式解释现阶段的发展受上一阶段影响,串连不同人生发展阶段,过去影响现在,现在影响未来。

虽然病理理论、撤退理论和社会活动理论都有各自发展脉络与现实意义,但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忽视了人格(生活方式或心理状态)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或片面强调撤出,或强调活动。连续理论看到了这一局限性,并指出不同阶段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在适应衰老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对许多老年人来说是常常不受某种固定生活模式拘泥、生活方式的改变常能随社会环境变化。但连续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其过分强调连续性不可避免的误导老年人,忽视了外部社会因素对人格变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影响〔10〕。

除了以上讨论的4个理论外,还有角色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发展理论等应用在服务当中。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老年阶段有其特定的任务,面对相应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挑战;角色理论、社会崩溃与重建理论主张重新定位老年人本身,修正新角色;社会交换理论在不断找寻老年人的潜力与资产,并联合同辈力量与其他弱势团体结盟进行改变;发展理论强调要整合老年人自身的各种生活经验从容面对老年阶段〔11〕。经历与老年人完全不同生命脉络的社会工作者,是否真的可以应用某个理论来解析老年人问题,设计方案并予以解决?社会工作者感知到的老年人心理或状态的变化是否真实也需要深思。

3 超越老化中的老年人图景

老化是继续性、普遍性、进行性、本质性与衰退性的复杂过程,涉及体内每一个分子、细胞和器官,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的老化〔7〕。Erikson等〔12〕的研究看到每个人的人生历练不同,有不同的生命故事,老年人的生命历程及想法可能跟其他群体有很大不同,如何在两极中寻找平衡并活跃参与,实践者在讨论健康老化、活跃老化时更要有超越老化的层次才可以更好的看到老年人服务全景。

“每一个老年人都有自己的过去,而这些过去是社会工作者未曾经历过的,我们觉得老年人的过去是时代久远的事情,对他来说就在不久之前”;“每一个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的,这些经历是好是坏历经他自身风雨考验,深深刻在生命的印记上,社会工作者所认为的事情他们或许早已有了答案,在意或不在意”;“每一个老年人都已经为自己走向的路途做了准备,或多或少,而社会工作者对此应该一无所知,当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知道的时候或许知道的可能也仅是自己对它的想象”。

社会工作者需要带着老年人的生命历程,即老年人面对社会变迁、学习、向往、疾病或痛苦重新勾画健康或正常老化时,就不单是需要被照顾、不讲卫生等样态,图景里应该有“老年人自己生活”和“他与它的意义”。一个健康老年人的形象应是:“有自己的事情做,有自己的圈子,对生命和死亡有自己的理解,能看到不同的人生,真诚面对生活,可以关心他人,也可以摆脱身体的束缚,有自己回味的过去,顺其自然的心境,对未来生活有向往”。

作为现代社会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如今老年人寿命增加,可以四世同堂,老年人群体更多;对老年人的认识要从老化开始,了解老年人要从其生命经验中去找,外表思维等表象已无法对老年人做出真实判断;注意力、认知能力、反应力的降低不只与生理因素相关,受教育程度、生活经验也有影响;经济承担上老年人的参与能力已经开始跟以前“无能”概念发生变化……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应看到,除了 “衰退”“落伍”“拖累”的烦恼外,老年人还面临着无法有效学习新知识、新科技;家庭结构变迁不利于老年人情感寄托;社会环境变化使老年人越来越有陌生感;经济问题让人难以安心老化等。

Tornstam〔13〕于1994年提出超越老化理论,该理论跨越传统的成功老化观点,着重于老年阶段的发展与改变,认为进入超越老化阶段的老年人,对事物的看法会有所转换,由原本注重物质、现实转变成豁达的观点,并对时间、空间、生命、死亡、自我都有自己新的体会和认识,在精神、灵性层面的需求也会提升且伴随生活满意度的增加。Tornstam〔14〕指出超越老化是老年人自身或经外部协助其蕴涵表现出圆熟智慧,顺利结束这一生的旅途,对社会的反馈与贡献,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成功老化的终极目标应是达到“超越老化”的境界。Tornstam〔13〕提出的超越老化理论突破传统老龄化的负面认知,从积极和宽广的角度看待老龄化进程,强调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发展和变化。超越老化强调尽管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老年人可以离开过去,重新体验生活中的一切,并且可以在更广阔的视野中看到衰老过程,也就是说,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在这个阶段将变得更加成熟和充满智慧〔15〕。

目前为止,探讨超越老化的文献仍然较少且多局限于探讨影响老年人自我超越老化观感的相关因素,对超越老化观感的实证文献也仅3篇,都在世界观、自我及社交互动3个方面对研究结果作解释。其一为Tornstam〔14〕采用质性半结构访谈方式访问了50位52~97 岁的瑞典居民,借以了解他们对于自我超越老化的观感。第2篇为Wadensten〔16〕选取 6 位由年龄68~80 岁瑞典妇女组成的讨论团体,于团体中介绍超越老化理论并请每位妇女分享自身老化经验。第3篇为林沄萱等〔15〕考虑本土文化特性了解台湾老年人本身超越老化观感,运用焦点团体研究法,采半结构式访谈及录音,分两个团体对16位机构老年人进行访谈,经转译及内容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研究发现台湾与西方老年人对超越老化之观感虽意境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颇为相似。

超越老化可分为世界观、自我及社交互动3面探讨。世界观方面,认为老年人对生活中的一切,能跳脱现实框架,来回于过去与现在的时空背景中,即使有许多老年人对往事有不堪回首之感,偶尔会掉落过去悲苦的经验中却又能适时跳离负向思考,感觉能顺从本性及天命。同时,与前人的感觉缩短,感到与祖先们心灵上的连结,了解生与死乃自然现象,能坦然的面对死亡〔17~19〕。自我方面,老年人开始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关于自我的改变及发展不在意身体外观、功能改变,从自我中心转变为利他行为,而达到自我的超越,意识到自己是世界整体的一部分,无法与其分离。同时也降低对物质层面的需求,将其转换为精神、灵性的需求,最终能自我统整、重建自我价值、创造生命的意义〔20〕。社交互动方面,老年人变得与少数人有深交,而与多数人仅止于点头之交,不在意他人眼光,勇于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在帮助他人做决定时也变得更为谨慎。能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在意他人眼光,超越对与错,不再事事替他人做决定或给予忠告,变得更加成熟。

4 从超越老化理论谈老年个案工作的介入

通过对超越老化理论的整理与分析,对老年人个案工作的介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从超越老化中寻找老年人生命的意义和自我价值 超越老化是一个全新概念,它填补了过往诸多无法完全周延解释老年人面对老化的困境。社会活动理论虽强调“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能改善因年老所引起的负面经验,对老年生活有正向帮助,并提升生活满意度”,但实际上,有部分人并不期待或不愿意藉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来满足晚年生活需要,他们宁可远离热闹及人群,选择安静的日子与生活〔15〕。老年人的成功老化应奠基于自我的圆融智慧和成熟的人格特质,既不应受社会活动理论限制,也不应被撤退理论捆绑,能从老化过程中找到自己所期待的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才是超越老化的目的。

4.2关注老年人近期和过往经历,满足短期需要 关注老年人近期状态时要注意文化、社会、关系的变迁,老年人面对突发事件后的知觉,需要看早年经历和经验、过去成就、退休前状况、认知、身体、经济和社会支持,也要看空间位移、心理位移、依附性、认同性和熟悉性的是否消失及老年人最近一两年内的重大事件。社会工作者在做个案辅导时需要关注老年人各种经历及生活变化,经历和某种转变不可避免,社会工作者也不可能完全体会老年人真正的心理状态,如老年人心目中“以前可以的或许是现在不可以了”“以前不可以的或许是现在可以了”,在这种情境中让老年人放下是件残酷的事情,曾经的事情都有某种程度的意义。但老年人受限于生理功能的变化及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对事情的期待和满足与其他年龄阶段有所不同,社会工作者不但要知道老年人追求的生活需要和未来规划,更要着眼于现实与明后天会做什么。

4.3理解老年人的图景,在老年人的历程中陪伴发展 从超越老化理论看,每个老年人都有过去,他们不断地勾勒与描绘生命历程的图景。在个案咨询中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不要总想改变,也不要急着给意见;不要对老年人的唠叨负面评价;表示关心(要避免过度,还要注意媒介);说故事;藉由一种媒介(科技、书籍、年轻人、环境)去连接环境,让老年人有一种不孤单的感觉,创造正向思考的氛围,不能只让老年人自己保持;在考虑身体的情况下挑战新事物;在老年人认知范围内寻找新的形象典范,可以减少学习阻力;让老年人感觉到有“我”的感觉等。

4.4留意态度,用好技巧 从超越理论看,老年人已存在固有的世界观、自我观和社会观,社会工作者介入老年人群体时必须清楚经验性的差异及老年人的未来期许,辅导方法与其他群体也要有所差异。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心理学专家萧文〔21〕认为做好老年人辅导工作要做到“7个不要”“6个技巧”“5个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把握对个案辅导的理解,更好的服务好老年人。态度“7个不要”:①不要过度保护,②不要急于分析与解释,③不要过早提出答案,④不要以偏概全,⑤要以单一事件的态度来处理,⑥不要埋怨老年人不合作,⑦不要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度量老年人。老年社会工作个案辅导的6个技巧:①倾听,②同理心,③增强与再保证,④澄清,⑤提供资源,⑥家庭访谈。5个注意事项:①注意说话的语气,②注意你的衣着,③不要抢话,④事先约定,⑤如果有可能,对当事人之间问题能先了解。此外,萧文〔21〕还提出,社会工作者个案辅导过程中要善用科技,虽然科技对部分老年人来说掌握有一定困难,但对一些掌握科技搜索比较好的老年人,充分的科技咨询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如自我的察觉、虚假网络察觉、核对自己的信息、自我疗愈及和解的效果。

综上, 超越老化是老年服务必须面对的议题,但并非所有人可以达到此境界。老年人生活经验是过去的延续,随着时间流逝,让自己在生活、身体与心理层面有着成功生活的老化,如果社会工作者在做服务时没有超然的视野,没有看待生命经验的珍贵与自我与环境的更高层次连结,服务效果可能会事倍功半。超越老化既是老年人重新定义自己的过程,也是服务人员重新认识老年人的过程。重新定义新的生活目标及与他人关系,同时也对生命有新的诠释,社会工作者也必须使用合适的专业介入策略和方法才能提供优质服务,使老年人与年轻一代有更多的连结、对生命与生活充满多元的兴趣、接受自己的外貌、拾回童心及喜欢自己的新角色,甚至有力量去完成以前的梦想。社会工作者应不断反思和挑战对老年人的态度和刻板印象,以最大程度理解和尊重老年人,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老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