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讼师:“古代律师”为什么总是被丑化

2022-12-30讲历史的王老师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笔统治者普通人

讲历史的王老师

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九品芝麻官》里,有一个讼师名叫方唐镜。他在公堂上向主角包龙星叫嚣“你打我呀”,最后真的就“求锤得锤”了。讼师这一职业在古代颇为普遍,其工作内容相当于今天的律师。

古代的讼师大多来自读书人,特别是那些科举不中当不了官的,很多就当起了讼师。毕竟,讼师帮人打官司不仅要逻辑能力强,还要能引经据典,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具体地讲,讼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技能。

首先,讼师要了解各种法律条文和诉讼程序,会写各种法律文书。古代并没有专门的政法学校来教这些东西,却有很多讼师职业技能的培训书籍,称为“讼师秘本”。为什么要叫“秘本”呢?因为古代统治者非常厌恶民众打官司,认为这会导致社会不安定,“息讼”观念根深蒂固。

其次,讼师要有非常好的文笔。讼师的主要服务方式是在背后给当事人出主意和代写状词。状词是讼师主要的用武之地,不仅要文笔干练、法条运用精准,还要善于引用儒家经典,因为这样的状词容易赢得儒学出身的官员的信服。

古代讼师要具备如此多的技能,收入自然不菲。清朝时期讼师写一份状词要收三到五两银子,涉及死刑大案时要价会更高。要知道,清朝普通人一年的收入也才十两银子左右,讼师写两三份状词就够了。

尽管有文化且收入颇丰,但古代讼师的社会地位不高,颇受舆论歧視,甚至被称为“讼棍”,跟恶棍差不多。这是为何呢?首先,古代统治者反感民众打官司,官员也不愿意处理民众的官司。想判得双方都满意很难,有不服者会越级上访,更有甚者赴京告御状,谓之“京控”,给官员带来很多麻烦。其次,有些讼师贪图金钱,故意搬弄是非,教唆诉讼甚至做伪证,这也败坏了讼师群体的名声。最后,讼师一个月就能赚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很让人眼红,容易招黑。其根源在于:古代中国是人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讼师的作用是帮助民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毕竟,对专制统治者来说,无知且听话、不懂维权、不知法律能帮自己的民众,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好民众”。

摘自《古代人的日常生活②》

猜你喜欢

文笔统治者普通人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答问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