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发展:“立足全局看上海”

2022-12-3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上海发展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打下的烙印深深刻在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征途上为全国探了一条新路、创了一个样板

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的“后卫”,到勇立潮头的“前锋”,上海经历了重要的角色转换。日益开放的中国,需要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上海,需要一个创新涌动、更具活力的上海,需要一个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下一步该向着什么方向走、怎么走,当年的上海亟待破题。

习近平对上海的定位,是“排头兵”和“先行者”

习近平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调研的范围很广,每一处都经过精心选择,有一根主线非常清晰——与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与国家战略在上海实施相关的点,他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2007年3月31日,担任市委书记仅一周的习近平,来到浦东新区——这里,是他开启全市19个区县调研的第一站。

在浦东新区展览馆,习近平仔细观看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观看浦东开发的沙盘图、航拍图。当天在展览馆给习近平当“讲解员”的,是时任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陈高宏。对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习近平非常感兴趣。他边走边看,听得很仔细,还不时问陈高宏一些细节问题。他对陪同的领导干部们说:“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开发开放浦东这项国家战略的重大意义。”对习近平的这句话,浦东新区的干部们感触很深。因为包括陈高宏在内的不少浦东干部,都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一路参与浦东开发开放,并见证其高速发展的“新上海人”。令大家感受很深的是,习近平不仅对浦东开发、开放寄予极高的希望,而且还提出要求,浦东的工作要更多地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因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指向,不仅是建设一座新城,更是要为全国探索一条新路。

后来不少人认为,正是这次浦东之行,习近平展示了自己在上海主政时期重要的施政理念和工作突破口:上海既要海纳百川,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产业、高能级生产要素等,更要加强辐射、更加注重“走出去”,带动不同地区整合与共同发展。

2007年5月24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当天,党代表和市民们第一次从习近平的口中,听到了他对未来上海发展定位的提炼与概括:“四个放在”。这是中央的要求、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意愿,更是庄严的政治使命。这也是习近平留给上海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个放在”的核心,就是上海的发展必须有全局意识,这是习近平的重大关切。习近平要求凡是国家战略要求的,上海都要勇于担当、主动担当。

2007年,上海正进一步敞开大门,依托各地各方力量来共建“四个中心”的大业;同时,又在通过这个建设过程,与长三角、与长江流域、与全国一起共享“四个中心”的发展平台。

“四个放在”强调了上海必须要有大局意识,那么在全国这盘大棋局中,上海应该让自己具体处在怎样的位置?

对此,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就有判断和论述。在2007年5月18日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上,他说了“三个必须”:“必须综合考虑、统筹把握各种机遇,进一步放大效应、形成联动,努力实现上海发展质的飞跃;必须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大有作为;必须以全局的眼光、战略的眼光,融入全国、服务全国,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更是不断对上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2013年3月5日,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会议。在会上他明确提出:“希望上海的同志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深入探索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两年后的春天,习近平在同样的场合,对上海提出了新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11月,习近平赴上海考察,对这座城市而言,他的这次上海之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定位、赋予使命、勾画蓝图。习近平对上海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作了更鲜明的概括:“上海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上海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同时,他给上海布置了五大任务:更好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上海新一轮的奋斗,由此展开。而其核心,是十多年前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提出的“四个放在”。这是上海通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路上一切工作的基點。

当年,习近平再三强调,上海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如今,“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已成为上海干部的一个重要方法论。上海的干部从内心深处认可一个道理:上海从来不是靠“自娱自乐”发展的,门开得越大,服务全国的意识越强,自身的发展才会越快;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就在于上海能够为全国服务,为全国作贡献。

上海,“中国最具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地区之一”

习近平履新上海不到半个月,就在衡山宾馆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会谈中,基辛格表示:“自35年前来上海参与中美《上海公报》的签署后,这些年多次来上海,这座城市是中国繁荣的象征,是中国最具活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地区之一。”

习近平是这样回应的:“目前上海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正按照中央对上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实现‘四个率先(率先转变发展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把上海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这番话颇具深意,这是习近平主政上海后,谋发展的核心思路。

筹备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那段时间,习近平接连开了好几个座谈会,分别征求各大系统党委书记、区县党委书记、老干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及无党派代表人士等的意见和建议。当时,市委办公厅的同志建议:“距离党代会召开的时间很近了,是不是减少一两个座谈会?”但习近平坚持还是要开,一方面是集中大家的智慧把报告写好;另一方面,习近平也是要通过一次次的座谈,激发引导大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

对于如何谋求上海更大发展,习近平倾听集纳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履新后,围绕民生、发展、世博会等问题,他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就上海发展的难点痛点集思广益。

2007年5月24日,习近平在参加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市级机关第一小组讨论时,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深刻认识上海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紧紧抓住上海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他又着重强调:“上海必须抓住重大历史机遇,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时摆在上海面前的,有哪些“重大历史机遇”?习近平提出有四大机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央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其中,举办世博会被放在了第一位。

2007年8月,上海世博会迎来开幕倒计时1000天,习近平接受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采访。他强调:“举办世博会是国家行为,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上海将牢牢把握住机遇,全力以赴创造更好条件,搭建更大平台,在更广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放大世博会效应,与兄弟省区市一道共享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成果,力争让上海世博会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标志。”

“我做了一个粗略统计,习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至少13次在公开的会议活动中专门谈到世博会。”时任上海世博会执委会专职副主任、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党委书记钟燕群说:“习书记还提出要把今后5年都和世博会筹办、举办和后续效应的发挥连在一起,因为它实际上是一次‘经济奥运会。”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金融中心建设一直是他心头牵挂的重点。他多次指出,“四个中心”建设中,金融中心处于核心地位。

2007年9月4日,习近平用一个上午的时间,走访了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对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嘱咐随行的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金融办的负责人:“对于这些金融市场机構,上海的有关部门要做好服务,协助它们发展,当它们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帮助。”

在上海干部印象中,习近平在推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工作上非常有章法。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的调研中,习近平提出:“在市委常委会上,要听取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思路汇报。”上海市政府接到这个任务后,要求市金融办充分调研,提出政策建议,由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向市委常委会汇报。当时汇报的核心思想是,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在税收、人才、土地等政策支持方面多想办法。

在2007年5月18日召开的上海市委常委会上,市政府党组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政策。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改革开放,难免会遇到各类困难与障碍,上海的干部要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一大法宝。”他再次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党的干部队伍是决定因素。上海要加快培养人才,党政、科技、企业的干部都要加强培养,使上海这座城市更加开放、更具活力,加快自身发展,为区域发展、全国发展作出新贡献。”

无论是金融机构的引进,还是专门人才的吸纳,习近平都强调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在习近平看来,当时上海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若干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迎接挑战、克难攻坚。”

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依然十分关心。在2018年11月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更是把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之一。而此举对金融中心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聚集了一大批中外资金融机构,成为中国大陆金融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区,以及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2007年7月12日,习近平赴虹口区调研,这次调研的重点是“四个中心”中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说,这次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5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必须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他提出:“当前我们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一方面要抓好洋山港建设和运营,巩固和提升上海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港口之一的地位;另一方面要更加着力完善航运发展的软环境,提高港口的服务功能,提升上海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一直牵挂着洋山港的建设。2018年11月初,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指挥大厅,视频连线了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听取码头建设和运营情况介绍。他郑重指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洋山港建成和运营,为上海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更好条件,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2021年,上海港的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东方大港不仅保持着规模速度,更追求发展质量。从2017年底投运的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到智能重卡全程无人驾驶,上海港的软硬件都已今非昔比,不负习近平当年嘱托。

指出中国大都市发展与欧美不同的路径

2007年4月初,刚到上海的习近平收到一封长信,信中的语气有点急切。写信的是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他彼时的心情直接反映在信中:“联合利华正在进行全球战略调整,要在上海建立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但该项目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开工批准,已让伦敦总部心生疑虑。”

收到信后,习近平很重视,马上作出批示。在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联合利华上海研发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当年9月,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事的习近平,决定亲自去看看。

在联合利华大中华区总部,曾锡文告诉他:“2002年起,我们陆续关了上海的五家制造工厂,梯度转移到合肥,当时震动很大,我们的压力不小。其实,这是联合利华在中国的转型战略,把产能转移到合肥后,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全球最大的研发中心。”

习近平了解了联合利华上海研发、合肥生产的布局思路后,给予肯定:“上海的科研集聚非常重要,你们带了个好头。你们要利用中国的人才、市场发展中国经济,同时也要把中国的研发成果推广到全世界去,贡献全球。”

曾锡文又告诉习近平,一些外企觉得上海商务成本上升,优势不再,但联合利华却看到上海在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一张员工统计表前,他向习近平介绍:“现在上海公司超过80%是研发和管理人员。”“这就是上海的定位。”习近平当即说。这句高度凝练的评价,印在了当时在场者的心里,也传递给了很多在上海的外资企业。

2007年的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必须调是共识,怎么调是关键。习近平对此思考得很深入。

在普陀区,习近平考察了现代物流产业在上海“西大堂”快速崛起的情况,指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需要大力发展流量经济,需要充分发挥聚集和辐射功能;在虹口区,邮轮经济刚刚发端,他看到了这一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巨大潜力,提出要继续发展邮轮经济,做好规划、形成品牌;在卢湾区,他重点关注服务外包、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更应该凸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

不仅如此,在研究谋划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习近平也一直把“上海制造”记挂在心头。他接连到嘉定调研从设计研发到生产的汽车产业链,到浦东考察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在奉贤试乘燃料电池城市大巴……他在上海大众工厂调研时,关切地问全国劳模徐小平:“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徐小平回答说,自己1989年进厂,一直工作在一线,学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现在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希望以后掌握更多的装备技术,让企业降本增效,减少外汇支出。习近平鼓励他说:“一线工人不容易,希望你们继续好好干。”

“过去,许多城市以烟囱多为荣;现在,烟囱多一定是落后城市的象征。但减少烟囱,是不是意味着放弃制造业?”2007年9月,在一场上海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上,习近平提了这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他敏锐地指出,要把握上海这个城市发展的特殊性,上海的第二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前景。“上海长期以来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不要把它当作上海的包袱,而应当作上海的财富。”

对于GDP占比不足1%的上海农业,习近平也高度关注。“作为中国的上海,绝不能轻视农业。”习近平多次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把比重小的上海农业始终放在大战略和全局上谋划。

回首过去十多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走过的漫漫长路,上海学界对习近平的这一系列阐述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有了新的理解。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王战是市委研究室主任,他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产业共同发展思路,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突破,指出了中国大都市发展与欧美不同的路径。今天上海强调不能放弃制造业、避免‘脱实向虚,而十多年前他在上海就已经注意并强调这一点。”

其实,在讨论上海三二一产业发展关系时,习近平不仅提出要“共同发展”,而且特意要求加上“融合发展”四个字,当时一些同志对此并没有深刻的理解。“今天回过头去看,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习书记当年作出这样的判断和要求,是非常超前的。”王战说。

近年来,上海正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其中,“上海服务”意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经济能级,增强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上海制造”的内涵是,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显然秉承了当年习近平对上海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尽管已过去了十多年,但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打下的烙印,依然深深刻在这个经济中心城市的转型发展征途上。

创新,上海发展进程中的“执牛耳者”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时,就在思考“旧”怎么破,“新”又怎么立。习近平展开了一系列調研,他的关切是:怎样实现“创新驱动”?

2007年,国产ARJ21新支线飞机进入了总装关键阶段,这是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喷气支线客机。那时,媒体回顾中国研制国产民用客机的几十年历程,用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样悲壮的说法。

9月20日,新支线项目举行百日会战动员誓师大会,目的是确保ARJ21第二年实现首飞。虽说这不是新飞机下线或首飞之类的大活动,但习近平出现在了会场。

上海飞机制造厂成立了由党员组成的突击队,主抓生产的副厂长陈明德担任队长。誓师会上,他穿着突击队队服,上台接受队旗,然后举起写有“突击队”字样的大旗,高喊“奋勇拼搏、决战决胜”的口号,带队绕主席台跑了一圈。誓师结束,陈明德正准备离开,却被请了回来,“习书记请党员突击队队长一起参加合影”。令陈明德意外的是,习近平让他站在自己右手边。合影过程中,习近平问他:“今天这身衣服是自己买的还是厂里发的?”陈明德说:“这是厂里为了‘百日会战特别定制的,衣袖上印着一面小国旗,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承担的是国家使命,是为国家事业在奋斗。”

那天,在上海飞机制造厂,习近平提出了“笑傲蓝天、展翅飞翔”的期望。在这之后,中国的民用飞机事业从“屡战屡败”的挫折中走了出来。

7年后的2014年5月,习近平考察上海时,来到成立于2008年5月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考察。在综合试验大厅,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高高悬挂,“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誓言十分醒目。电子屏幕上,播放着不久前ARJ21新支线飞机环球试飞的视频。习近平登上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坐在驾驶舱主驾驶座位上,详细了解有关设计情况。在飞机客舱里,他还两次坐下来感受。

在综合试验大厅,习近平对大家说:“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中国飞机制造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现在是而今迈步从头越,势头很好、开局很好,希望大家锲而不舍,脚踏实地,我寄厚望于你们。”

然后,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中国大飞机事业万里长征走了又一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少科研人员热泪盈眶。当习近平步出综合试验大厅时,许多人自发跟随着,不舍得离开,一群站在大厅二层的年轻人齐声高喊:“总书记要再来!一定要再来!”

2017年5月5日15时19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架在后机身涂有象征天空蓝色和大地绿色的客机,从云层中进入人们视线,稳稳地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四跑道上。对于C919大型客机历时近80分钟的首次飞行,机组报告:“飞机空中动作一切正常。”项目总指挥宣布:“首飞圆满成功!”

这个大家伙的成功首飞,标志着蓝天上终于有了一款属于中国的完全按照世界先进标准研制的大型客机,我国终于具备了研制一款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中华民族百年的“大飞机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了贺电。

对于走在前列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习近平始终高度关注,要求上海聚焦国家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担起应有的重任。他不仅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刻前去鼓舞项目团队,而且一直记挂在心。

2007年7月,习近平来到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调研,杨志刚从海外归来不久,他领衔的团队正在建设中国第一个整车汽车风洞。当时四层楼高的风洞已经能看到雏形,杨志刚向习近平详细汇报了汽车风洞的原理、项目的新模式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带动影响。习近平听得很认真,杨志刚说:“建好后请您再来看。”

两年后,风洞建成。杨志刚写信给已到中央工作的习近平,报告了这个好消息。很快,习近平委托工作人员致电上海市委,对中国第一个汽车风洞建成表示祝贺。

和杨志刚的经历相似,时任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徐洪杰也是在项目攻坚的关键阶段,迎来了习近平的考察,并受到了很大的激励。2007年,项目已经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当年7月,习近平前往调研。他跟项目团队说:“在来的路上就和随行的同志讨论,上海光源的意义恐怕和‘两弹一星差不多。建好上海光源,将标志着我国在高科技领域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习近平这番话,触动了徐洪杰和在场同事们的内心:“在我们心中,‘两弹一星是中国大科学工程的起点和丰碑,是上海光源工程学习的楷模。习书记这句话,对我们的激励胜过千言万语。”

2013年,徐洪杰代表上海光源项目团队去北京领奖,给他颁奖的正好是习近平。走上台时,习近平远远地就认出了徐洪杰,笑着招呼:“‘大光源来了!”徐洪杰再次感到惊喜和亲切,他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当时的叮嘱:“一定要把上海光源运行好、开放好、应用好。”“要在全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在习近平眼中,创新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它是上海发展进程中的“执牛耳者”。2007年5月21日,习近平在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郑重地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抓手,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动力。”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一直念兹在兹,每次参加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对上海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年,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之年。注重创新发展,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进入21世纪20年代后的关键点。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在很多人看来,上海农村小、农民少、农业经济比重低,占GDP不到1%的比例,“微不足道”。但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为这绝不是“微不足道”的问题。上海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也面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和现实問题。短短7个多月时间里,他深入上海郊区、农村,走田头、访农户,听民生、摸民情、解民忧。

在南汇区的一次调研中,习近平对区里干部说:“破除二元结构,就是要把农村抓好,新农村建设这个战略任务一定要在上海得到体现,不能说我们是国际化大都市,就轻农,就忽视农业,忽视‘三农。”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最简单质朴的一个“农”字,背后是民生之要、执政之基。上海许多领导干部都记得,当年习近平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都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坚持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农业比重低、农村人口少,为何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彼时,不少干部对此心中还有些疑惑。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深刻分析了“三农”对于上海的重要性。在上海市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尽管上海农业比重低,但我们绝不能以比重来看地位。从战略上看,它仍是重中之重。”

为何是“重中之重”?习近平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民生角度、统筹城乡角度、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城市的战略储备角度条分缕析帮助上海干部提高认识。他对“三农”工作的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上海如何看待“三农”、对待“三农”、抓好“三农”的问题,全面阐述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在现代化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根本地位,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历史新高度,为上海推进“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07年6月,习近平来到金山区吕巷镇“皇母”蟠桃基地,这里矮墩墩的桃树黝黑壮实,叶片青翠。当区领导向他介绍镇长施芬芬时,习近平风趣地说,“那你就是王母娘娘啰”。众人哈哈大笑。

习近平一边察看蟠桃长势,一边细细询问:亩产多少?品种是从哪里引进的?销往哪里?蟠桃合作社的运行情况怎样?施芬芬告诉习近平,“皇母”蟠桃是从江苏引进的品种、现在是吕巷农业的主导产业。“皇母”蟠桃基地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涌现了一批农民致富带头人,为1000多个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习近平边听边微笑着点头。

习近平又问:“这里的蟠桃树为什么都这么矮?虫害多吗?”合作社负责人说,蟠桃树树形矮化有利于吸收阳光,也方便采摘。蟠桃的确容易招虫害,不过,合作社在技术专家指导下很好地解决了虫害难题。

“你们办蟠桃大会吗?”习近平笑问。“王母娘娘”施芬芬乐呵呵地答道,镇里准备7月下旬举办吕巷首届蟠桃节,扩大“皇母”蟠桃知名度和美誉度,广告已经打出去了。

习近平特地跟区里干部说:“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习书记的‘三个百里,讲到了我们郊区基层干部的心坎里!让我们感到上海农业的确大有可为。”施芬芬感叹道。吕巷打响“皇母”蟠桃品牌后,施芬芬就一直在思考:蟠桃上市时间太短,只有半个多月时间,作为一个农业镇,吕巷怎么让农民持续增收?此后,她和镇村干部、合作社技术能手们办起了水果公园,想方设法拉长产业链,培育了30多种水果,让吕巷一年四季水果飘香。

习近平每到一地调研,都会叮嘱上海农口的同志,发展现代农业要学习借鉴“荷兰经验”,将农业搞得很精致、很现代化,具有高附加值,成为一个亮点。

在奉贤调研时,习近平冒雨察看了庄行镇水稻作物种植示范孵化基地。他叮嘱:“上海郊区大片良田不多,要保护好。”在闵行区调研时,他指出,“农业不求大而求精”“在现代农业方面起到一个试验田、示范区的作用”。在宝山区调研时,他提出:“要依托大都市的综合优势,坚持农业的科技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生态、高效、特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下乡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于上海的“三农”问题,习近平关注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其核心是关心农民的生活,强调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2007年,上海郊区正在大力推进“三个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奉贤区庄行镇新华中心村是试点之一,村里许多农户宅基地置换后,住进了镇上建设的丽水湾小区,和中心城区的小区并无二致。

2007年5月,吴德龙一家搬进丽水湾小区,两室两厅的住房宽敞亮堂。8月,他的新家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习近平。

习近平坐在客厅方桌边,与吴德龙一家人促膝交谈:“搬到新居,住得惯吗?”吴德龙乐呵呵地连声说:“住得惯,住得惯!原先住在村里,家里电视机是有的,但没有装上有线电视,只有几个频道可以看,现在有60多个频道呢!”习近平关切地询问吴德龙一家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吴德龙说,自己在村里做招商引资工作,有工资收入,家里的承包地还种上了蜜梨,也有一笔不错的收入。

对于新华村宅基地置换,习近平评价说,庄行镇“三个集中”试点,总的方向是对的,把土地节约出来,集约运作,符合土地紧缺的东部地区发展需要,也符合一些农民非农化以后向城市转化的需要,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

什么是城乡一体化?在奉贤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提出,“一体化”要求城市与乡村在很多方面是互通的,农村生活水平和城市生活水平相比,不应有质的差别。他举了吴德龙的例子:“现在,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存在的,从事纯农业的农民,收入要低一些,但像新华村老吴家,你看他家的生活水平跟城里没有质的区别,管道煤气、冰箱、有线电视60多个频道,各方面都很好。”

城乡一体化,最直观、最实在的是细微处的落实。一台电视机、一条村路、一个灶头、一处厕所……都是一体化的观察点和着力点。习近平叮嘱上海干部,在公共服务供给上,让农民共享现代化和改革的成果。

在南汇区调研时,习近平指出,“基础设施的改善,向一体化方向走,城市向农村延伸,水电路桥将来村村通、户户通”“垃圾处理要实行村收集、乡镇集中、区县处理”“改灶、改厕等都应该全面推开”“软件,就是镇保、社保、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对于三无人员、五保户的集中供养,上海要解决得好一点,力度要再大一些”。在闵行区调研时,习近平要求,“在公共事业上,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这些重要论断,为推动上海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加快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上海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习近平十分重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强调“输血”和“造血”并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问题。

“本市经济薄弱村的面较广、量较大,推进其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这是2007年8月8日习近平在上海市农委《情况专报》上作的批示。他要求农口的同志抓紧落实,务实求效,切实把这项工作当作“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习近平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的倾斜力度,确保每年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特别是要加大市级财政对中远郊经济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必要的财政保障。

由此,上海加大了城乡联手结对的力度。上海的中心城区和市委各大系统工作党委,探索形式多样的帮扶模式,积极与远郊区县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例如,静安区资助崇明建设乡镇文化、卫生中心;卢湾区帮助奉贤实现有线电视、水泥马路户户通,农村河道、农田水渠条条通。许多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结对村增强“造血”功能。到2007年底,全市358个经济薄弱村全部找到了“亲家”。

在习近平看来,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进利益、保障权益。正确对待农民,真诚善待农民,习近平重农、尊农、爱农之情,给上海干部群众留下深刻记忆。

习近平在上海工作期间有关“三农”问题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农村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推动了上海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国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

沿着习近平指引的方向,上海在2015年初出臺了《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上海城乡发展一体化路线图”。2017年10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写入了修改后的党章。这一战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时,上海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与上海超大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真正实现产业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责编/张超 责校/赵雪纯、李希萌 来源/《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本书编写组著,北京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第1版;《“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要牢记历史使命”——“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一》,佚名/文,《解放日报》2017年9月27日;《“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之二》,佚名/文,《解放日报》2017年9月27日等)

猜你喜欢

上海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