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密度对苎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试验分析

2022-12-30汪红武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苎麻鲜叶性状

徐 敏,熊 伟,王 维,汪红武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苎麻(Boehmeria niveaL.)是荨麻科(Urticaceae)苎麻属(BoehmeriaJacq.)多年生宿根性的草本植物[1],被誉为中国草,是中国特有的天然纤维植物。咸宁市是中国苎麻之乡,常年种植面积5 333 hm2左右[2]。在长江流域,苎麻1年可以收获3次,分别是头麻、二麻和三麻[3,4]。苎麻是一种很好的保水固土植物,可在山坡、丘陵等地种植,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5],常年种植苎麻的农田,改种其他农作物时可免施肥或少施肥[6]。近年来,中国苎麻单产提高,主要归功于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品种遗传改良[7-10]。同时,栽培技术的革新、新田间管理模式的应用在增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准确衡量栽培密度对苎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获得苎麻在咸宁市的最佳种植密度,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产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了苎麻主栽品种华苎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咸宁市大面积推广种植苎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纤维专用苎麻品种华苎4号,华中农业大学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2020年在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向阳湖试验基地进行。以华苎4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苎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苎麻于2018年移栽,密度设置5个梯度,处理1至处理5分别为15 000、10 000、8 000、6 000、4 000株∕667 m2,每处理选择5个点进行取样,每点取样面积为10 m2,一年调查3季,调查内容为株高、有效株数、茎粗、总鲜重、鲜茎重、鲜叶重、鲜骨重、干麻重、10片皮厚以及缺蔸情况。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绘制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密度苎麻的农艺性状

2.1.1 生物产量2019年9月中旬到11月初,咸宁市持续干旱,降水较少,苎麻的三麻生长受到影响,未达到收获高度,不计产量,头麻、二麻生长正常。2019年不同栽培密度苎麻的农艺性状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头麻生物产量(即总鲜重)处理1最多,处理4较多,处理5次之,处理2和处理3相同;二麻处理2多于处理1,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5依次递减,差异明显。

2020年咸宁市雨水充足,未对苎麻产量造成影响。2020年3季麻降雨充足,不同栽培密度苎麻的农艺性状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头麻总鲜重处理2>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1,差异明显;二麻,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处理5,差异明显。三麻,处理2>处理1>处理4>处理3>处理5,差异明显。

2.1.2 株高由表1、表2可以看出,2019年的头麻、二麻,2020年的3季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

2.1.3 茎粗2019年不同种植密度苎麻单株茎粗(表1),头麻、二麻平均茎粗为11、10 mm左右。2020年头麻、三麻平均茎粗,在10 mm左右(表2);二麻平均茎粗在11 mm左右。

2.1.4 10片皮厚2019年不同种植密度苎麻10片皮厚(表1),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头麻、二麻平均为6.8、7.2 mm左右。2020年(表2),头麻、三麻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平均10片厚为6.7、6.3 mm左右;二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平均在8.2 mm左右。

表1 2019年不同栽培密度苎麻的农艺性状

表2 2020年不同栽培密度苎麻的农艺性状

2.1.5 鲜茎重2019年(表1),头麻鲜茎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二麻不明显。2020年(表2),3季麻各处理之间鲜茎重差异明显。

2.1.6 鲜麻重2019年不同种植密度苎麻鲜麻重(表1),头麻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二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2020年不同密度下的苎麻,头麻、二麻、三麻的鲜麻重(表2),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

2.1.7 干麻重2019年(表1),苎麻头麻的干麻重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二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2020年(表2),3季麻干麻重各处理之间,差异均比较明显。

2.1.8 有效株2019年不同种植密度苎麻有效株(表1),头麻各处理之间相差较大;二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2020年(表2),头麻各处理之间差异明显;二麻各处理之间差异不大。

2.2 不同种植密度下苎麻产量性状的分析

处理1的苎麻产量性状见表3。2019年处理1的全年生物产量(总鲜重)、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3 862.0、1 082.0、2 780.0、176.8 kg,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差异较大;2020年处理1的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与二麻比较除原麻重外,其他差异均明显。2020全年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9 399.0、1 649.0、7 749.1、266.4 kg,均高于2019年。

表3 处理1密度下的苎麻产量性状 (单位:kg∕667 m2)

处理2的苎麻产量性状见表4。该处理下,2019年全年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2 713.0、753.7、1 960.0、127.4 kg,头麻这4项指标均比二麻高,差异较大;2020年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4 235.7、1 272.2、2 963.5、149.1 kg,二麻分别为2 735.6、579.9、2 155.7、70.0 kg,三麻分别为3 363.8、1 222.8、2 141.0、83.7 kg,即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差异较大,三麻与二麻比较,差异也比较明显。2020年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

表4 处理2密度下的苎麻产量性状 (单位:kg∕667 m2)

处理3密度下苎麻产量性状见表5。该处理下,2019年的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1 614.0、354.2、1 260.0、82.7 kg,头麻这4项指标均比二麻高。2020年处理3的这4项指标,头麻分别为3 964.0、1 101.9、2 862.1、130.5 kg,二麻分别为3 100.2、763.4、2 336.8、78.3 kg,三麻分别为2 465.2、905.8、1 559.4、60.8 kg。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均明显。2020年这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

表5 处理3密度下的苎麻产量性状 (单位:kg∕667 m2)

处理4密度下苎麻产量性状见表6。该处理下,2019年的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1 841.0、504.9、1 336.0、83.4 kg,二麻分别为1 034.0、193.4、840.4、47.4 kg,全年分别为2 875.0、698.3、2 176.0、130.7 kg。头麻这4项均比二麻高,且差异明显。2020年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都较大。2020年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

表6 处理4密度下的苎麻产量性状 (单位:kg∕667 m2)

处理5密度下苎麻产量性状见表7。该处理下,2019年全年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分别为2 748.0、510.3、2 238.0、120.7 kg,头麻这4项均比二麻高,数据间差异较大。2020年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明显。2020年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

表7 处理5密度下的苎麻产量性状 (单位:kg∕667 m2)

2.3 不同密度下的苎麻缺蔸情况分析

苎麻缺蔸情况见图1、图2。从图1、图2可以看出,2019年,处理1至处理5分别为9.1、8.3、8.5、8.2、5.5蔸∕m2,处理2至处理4均稳定在83蔸左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缺蔸数量逐渐递增;处理4、处理5缺蔸数量可以忽略不计。2020年,处理1至处理5分别为6.7、6.3、7.0、6.0、4.8蔸∕m2。处理1至处理4均在6.5蔸∕m2左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缺蔸数量逐渐增加;缺蔸数量2020年较2019年都有升高。

图1 2019年苎麻缺蔸情况

图2 2020年苎麻缺蔸情况

3 小结

从不同处理每季性状看,不同密度每季之间生物产量、茎粗、10片皮厚、鲜茎重、鲜麻重、干麻重、株高、有效株与密度没有直接相关性,但同季麻各处理之间除株高外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处理1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从各年份处理看,2019年处理1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均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均明显;2019年处理2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差异明显。2020年处理2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均比二麻高,差异明显。2019年处理3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差异明显。2020年处理3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差异明显。三麻均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均较大。2019年处理4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差异明显。2020年处理4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差异明显。三麻均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明显。2020年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二者差异较大。2019年处理5头麻的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二麻高,差异极明显。2020年处理5头麻生物产量、鲜叶重、鲜茎重、原麻重均比三麻高,三麻均比二麻高,除原麻重外,差异明显。2020年4项指标均高于2019年,差异明显。从缺蔸情况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缺蔸现象逐渐递增;缺蔸情况2020年较2019年都有升高。该试验仅证明不同密度对产量有影响,但尚未发现规律。二龄麻比三龄麻产量低,头麻产量高于二麻。不同密度缺蔸情况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高,到2020年基本稳定在6.5蔸∕m2,密度稳定在4 000∕667 m2。

猜你喜欢

苎麻鲜叶性状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定苎麻的饲用价值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悬铃叶苎麻基因组DNA的六种提取方法比较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
基于苎麻属野生近缘种形态变异类型的系统关系研究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