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家风”涵育学生家国情怀

2022-12-30朱燕芬

中小学校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家国家风情怀

□朱燕芬

好家风,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好家风,是一种无言的嘱托;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好家风能够感染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品格,而家庭中良好行为与思想的高度共识,也会发挥其影响与作用,涵育儿童道德发展的有利环境。

一、“好家风”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和传统约定,是儿童与父母等长辈共同成长、共建家庭德性之风,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规训。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具有独特性。

“好家风”适合儿童自由生长,应当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帮助儿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所以,笔者认为“好家风”应包含庭之风、校之风、国之风三个层面:庭之风即家庭之风,是主要以家训、家书等为载体展现的家庭风貌;校之风则是以校训为主体形成的校园文化;国之风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的家国情怀。我们应不断拓展“好家风”的内涵,从狭义的“小家风”出发,进一步培育出校之风的传承及国之风的担当,进而形成广义的良好“大家风”。

回归家庭生活的亲情价值:爱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儿童成长过程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密切联系。“好家风”是一种恒久记忆,是一个深深烙印,是儿童的第一起跑线,“好家风”的涵养比追求成绩更有意义,对儿童的影响是无言而最直接的。要挖掘家庭丰富的人文资源,让家庭生活和亲子互动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挖掘家庭生活的亲情价值,在儿童心里种下“爱家庭”的种子。

镌刻学校生活的集体时光:爱学校。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在学校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学校要通过家校融合、资源融合、方法融合和价值融合,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课程资源体系,提供丰富、鲜活、适切的课程资源,培养集体主义的良好品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要在学校大家庭中为儿童早早播下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的种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成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涵育家国情怀的育人空间:爱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好家风”的涵养,不仅要引导儿童孝敬父母,更要引导其热爱祖国,以所学回报祖国与社会。

二、“好家风”涵育家国情怀的育人路径

“好家风”的涵育需要家校社的三方协同,需要将德育与心理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建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创新等置于共同的生活场域,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社会教育的协同作用,建立共同育人的形式、内容与机制,在重构中搭建多元平台。

在实践中,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构建了“好家风”的实践体系和现场教学基地,不断探索“好家风”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

构建“好家风”的物态环境,以场景育人。学校突破了传统的家风概念,通过打造“好家风记忆馆”、联络名人故居馆、参观“红色基因联盟”三大核心培育场景,依托“两馆一联盟”实现场景改造,融入具有趣味性、导向性的儿童元素,推动优良家风、校风、社会风气的一体化发展,潜移默化地涵育学生品格。

创设“好家风”的实践体系,以活动育人。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冀和鞭策,学校通过“采集好家风文化”“承扬好家风精神”“践行好家风理念”三个板块,开展了“家书节”“吟诵日”“寻访周”“畅想月”等六项具体行动,通过实实在在的“有根行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探索“好家风”的涵育样态,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学校积极探索“好家风”涵育工程,从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抓起,建立集家风家训展示、家风宣讲、家风体验与培育为一体的现场教学基地,开展“润育、培育、养育、优育、蕴育”五育协同工程,形成了协同育人范式。

锤炼“好家风”的评价体系,以文化育人。学校结合已有资源基础和“好家风”涵育活动,设计了“家国情怀圈”评价体系,评选“活泼泼好儿童”“暖融融好家长”“最美家风家庭”,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深化家庭实践,通过评选典型来引领带动更多的家长和家庭。

三、开展“好家风”涵育家国情怀的“有根行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好家风”是“有根行动”与家国情怀的纽带,学校通过建立“1+3+1”的涵育模式,搭建“一个核心、三个专题、一个评价”的主题框架,开展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的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融资源、环境、课程、活动于一体,以“好家风”为纽带,有效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一个核心:打造全场景阅读的“好家风”浸润资源库

“好家风”讲述的是好人好事,凝聚的是社会正能量。我们依托“两馆一联盟”实现场景改造,满足了学生在多场景下的体验需求,遵循“主题发布—场馆选择—浸润体验—实践表达”等范式,融入具有导向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儿童元素,以“评家风、赞家风、学家风、传家风、创家风”为形式,开展“继家训、传家德、树家风”活动,树立“艺之雅、书之香、健之美、创之雅”等最美家庭典型,将家风美德传播到每一个家庭,使每一个儿童学有榜样、比有标杆。

学校打造了“好家风记忆馆”,分为“中外名人家训”“一封家书”“家风学堂”“家校社协同育人”四个展区,用于展示最美家庭的事例,讲述“好家风”故事,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家”温暖、“家”发展、“家”文化,体现“小家”服从“大家”、“大家”服从“国家”的无悔情怀。

挖掘名人故居家风文化资源。天下名士有部落,常州蔚然有儒风。学校充分挖掘故居家风文化资源,通过引导学生寻访刘海粟、周有光、刘国钧、赵翼、李公朴、史良等名人故居,使学生从小了解常州名士的家风故事,感受家乡名人志士的大师风范,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

参观“红色基因联盟”。学生们生活在红色的土地上,英雄故事世代流传,红色印记随处可见。学校带领学生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常州红馆等,让学生从小受到红色经典精神的濡染和熏陶,鼓励他们传承红色精神、铭记革命先辈的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继承革命烈士的伟大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二)三大专题:开展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

“好家风”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殷殷嘱托、学校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国家对儿童的满满希冀。学校设立三大专题,分别对应八大行动,引领师生、家长挖掘祖辈、长辈、朋辈的优秀家风基因,传承良好家风,通过实实在在的厚根行动,为卓越家风点赞,构建文明社会风尚。

1.专题一:寻·访“好家风”文化

学校每年的寻访活动,都会甄选3000 多个家庭的家风家训,挖掘家族的姓氏起源,并通过绘制家谱、阅览家谱,让学生、家长了解家族历史,弘扬家族文化。学校还开设了家风剧场,以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总结“学、勤、礼、诚、善、责”等诤言,让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和带动整个学校,使学生们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如表1 所示。

行动一:寻“好家风”。学校通过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温童年”行动,从3000 多个家庭的家风中遴选优秀家风,让学生感悟家庭实践中的中华传统文明。同时,也让学生走进爷爷奶奶和父母的精神世界,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找到自己的价值坐标,感悟优秀家庭的家文化。

行动二:育“好家风”。学校倡议开展社区评比,培育班级大家庭的文化,评选最美班级;为迎接一年级儿童,开展“童心书包节”,和家长形成共识,让“乐学·好学·创学”的最美家风成为学生们的共识;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我们的好邻居”“全民读书月”等活动,把培育好家风拓展为班级和社区大家庭的文明新风。

行动三:展“好家风”。学校在每学年的家风剧场展示“好家风”,以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将勤俭持家、艰苦朴素、尊老爱幼、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等优良家风在舞台上展现,使家风内容突破家庭和家族的局限,由小家向大家、由个体向群体扩展,影响和带动整个学校,使学生们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2.专题二:传·扬“好家风”精神

学校在这个专题中开展了“优秀家风共吟诵”“家有儿女共书信”“家风学堂共立志”三大行动。举办“好家风”公益宣讲活动,“扬好家风 树家国情怀”先进事迹报告会,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同时开展好家教好家风文艺创作,通过书法、歌曲、书票、绘画等形式,营造涵育“好家风”的氛围,如表2所示。

表1 寻·访“好家风”文化

表2 传·扬“好家风”精神

表3 修·践行“好家风”理念

行动四:优秀家风共吟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名人家风,也可以选择自己家的家风家训,通过整班朗诵、音诗画、创作吟唱、情景朗诵等方式,将好家风融入学生的日常规范,渗入每个学生的家庭,全面展示学生家庭的精神风貌。

行动五:家有儿女共叙事。通过开展“萌童故事—家有好儿女”“长辈轶闻—家有传家宝”“偶像榜样—我们是一家”系列活动,讲述朴素的家庭故事,让师生、家长感受到家风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例如,三年级“感恩家书节”,孩子给父母写《感恩有您》,父母写给孩子《给未来的你》。

行动六:家风学堂共励志。学校举办“名士家风润童心”“红色家风立大志”“最美家风能致远”系列活动,开设“家风故事”学堂,分享“疫情中的家风故事”“家长志愿者的故事”“家庭读书故事”,同时还邀请张太雷、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后辈讲述家风故事,让家风的单项传递变为双向的代际沟通,人人讲真、讲善、讲美,共建有温度的家庭教育生态圈。

3.专题三:修·践行“好家风”理念

学校开发了“幸福家庭密码”100 个好家风系列课程,包括“红色家风”“清廉家风”“书香家风”“利在天下而谋之”的家风等,形成好家风的独特表达。同时开展100 个好家风微视频征集活动,形成学生家庭好家风的独特表达,如表3 所示。

行动七:开发100 个好家风故事课程。学校整合语文、美术、音乐等不同学科,以全场景阅读为核心,通过读、演、做、传、讲等形式,选取100 个政治家、艺术家、国家英雄、科学家、时代楷模等,共同开发“100+N”好家风故事课程。

行动八:征集展演100 个好家风微视频。组织师生、家长、社区共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州城市文化、姓氏传承文化、家风民俗文化等,开展“好家风”微电影、微视频征集活动,传承好家风、凝练好家风、表达好家风,共同传达对家庭、家教、家风的理解。

(三)一套评价:构建涵育“家国情怀圈”的多主体评价

评选“最美家风家庭”。学校深入挖掘每个家庭内在的教育资源,历经寻访、推荐申报、筛选初评、评审公示、表彰展示等五个阶段,选择家风健康向上、家庭和睦美满、生活方式文明的家庭,以绘画、器乐、舞蹈、武术等形式展现,评选“最美家风”“最美家庭”“暖融融好家长”,让有专业技术水平、支持学校工作、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的家长成为标杆,带动更多家长陪伴孩子的成长。

评选“最美家风学堂”。最美家风走进学校、走近儿童。学校在开设“家风学堂”基础上评选“最美家风学堂”,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持续性,促进多元成长,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效应,引导学生爱家、爱校、爱国。

拓展“最美家风地图”。校园内的“好家风记忆馆”以及校园外的名人故居馆、红色基因联盟等德育实践基地等,共同构成了学校家风地图的板块,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德育实践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的基地,聚焦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国家对教育的期许,不断拓展家风地图,促进家校的共生共长。

猜你喜欢

家国家风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家风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国情怀(组诗)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