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
2022-12-30杨昆
杨 昆
宁夏大学 前沿交叉学院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主体文化,黄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3]、与传统村落的空间关系及形成机理[4]等方面,从研究区域来看,主要侧重全域尺度,缺少对黄河流域某一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鉴于此,本研究以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 10.3软件,借助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和集聚情况,以期为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5个级别[5],本研究采用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原始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的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含扩展名录)。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是反映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6],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1)中,R为最邻近指数,r1-为实际最邻近距离,n为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re-是理论最邻近距离,A为宁夏区域的面积。当R=1时,则表明点状要素趋于随机分布态势;当R>1时,则表明点状要素趋于均匀分布态势;当R<1时,则表示点状要素趋于凝聚分布态势。其中,均匀分布的点状要素最邻近距离最大,其次是随机分布,凝聚分布则最小。
1.2.2 地理集中指数
地理集中指数G是反映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7]。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2)中,G是地理集中指数,n是宁夏地级市的总数,Xi是第i个地级市研究对象的分布数量,T是研究对象的总数量,G取值在0~100之间,分布的集中程度与G值大小相对应,G值越大,则表明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越集中;反之G值越小,则表明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越分散。
1.2.3 不平衡指数
不平衡指数S是衡量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区域内分布的均衡程度[8]。其计算公式为:
公式(3)中,S是不平衡指数,n是宁夏地级市数量,Yi是各地级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在宁夏全区内所占比值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若S=0,则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匀分布在各地级市;若0<S<1,则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均匀分布在各地级市;若S=1,则表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部集聚在一个地级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分布上主要呈现出三种类型:凝聚的、均衡的和随机的,根据式(1)并结合Arc GIS 10.3软件工具箱Spatial Statistics Tools中的Average Nearest Neighbor工具,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邻近指数,从而判别其空间分布类型特征(表1)。计算结果显示,从2021年总体样本点来看r1- =11041.7964,re- =22726.1939,R=0.485862,实际最邻近距离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最邻近指数R<1,表明在黄河流域宁夏段尺度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趋于凝聚型。
表1 黄河流域宁夏段不同时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邻近指数
2.2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均衡性
1)集中程度分析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T=36,地级市总数量n=5,根据式(2)通过Excel软件计算得出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集中指数为G=51.07,假定36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匀分布在宁夏下辖各地级市,则每个地级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约为7项,则G-=43.48,对比两组数据可知,G>G-,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大于理想态势下均匀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数,表明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不均匀。从行政区域角度来看(图1),主要集中在吴忠市13项(占比36.11%)、中卫市10项(占比27.78%)与固原市7项(占比19.44%),其他2市共6项(占比16.67%),由此可见,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较为集中。
图1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域分布统计
2)均衡程度分析
由于地理集中指数只能从宏观视角反映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却无法揭示研究对象在区域内的具体分布情况,所以采用不平衡指数来进一步验证区域分布均衡性[9]。根据式(3)计算得出不平衡指数S=0.389,0<S<1,表明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均匀分布在各地级市,为了更直观地体现出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基于样本数据利用Excel软件绘制出洛伦兹曲线图(图2),结果显示,洛伦兹曲线呈上凸趋势,表明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吴忠市、中卫市及固原市,这三个地级市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共占宁夏总数量的83.33%。
图2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洛伦兹曲线
3)市域分布分析
为清晰地展现数据的不同差异,进一步借助Arc GIS 10.3进行可视化分级色彩符号系统设置,通过改变符号的颜色来反映点状要素属性的定量差异,并按照属性值的大小分级排序,得到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域分布图(图3)。由图3可知,颜色较浅的阴影与较低的数值相匹配,颜色较深的阴影与较高的数值相匹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各市域中的分布属于不均衡,其中吴忠市的颜色最深,说明该区域内项目分布数量最多,其次分别是中卫市、固原市、银川市,而石嘴山市的颜色最浅,故该区域内项目分布数量最少。
图3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域分布图
2.3 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密度特征
基于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本文运用Arc GIS 10.3软件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空间分析模块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宁夏不同时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核密度分析,从而生成黄河流域宁夏段2007年、2009年、2012年、2016年、2019年、2021年6个时期的核密度分布图(图4)。
由图4可知,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核密度在不同时期差异较大。2007年研究区内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共9项,由于非遗项目数量较少且分散范围广,所以尚未形成密度区域,只是零星散落分布在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图4a);2009年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固原市南部的边界处,其次是偎依在黄河东岸与灵武市接壤的吴忠市西北部地区,除此之外其他地区均为低密度地区(图4b);2012年宁夏平原中部地区集聚度明显增强,由此形成以吴忠市利通区为单核心的高密度区,与此同时中卫市和固原市低密度区范围也在逐年扩增(图4c);2016年非遗项目主要分布在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少数位于银川市和石嘴山市,该时期黄河流域河道两岸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核心区,其中宁夏平原中部引黄灌区精华地带的吴忠市利通区高核密度集聚最为显著,其他各市多呈“点状”低密度零散布局(图4d);2019年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的范围逐步提升,在黄河流域宁夏段中部两岸构成以吴忠市利通区北部为核心的“团块状”高密度集聚区,次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宁夏南端六盘山东麓泾源县地区,呈“组团状”分布态势,剩余各地市低密度区多以小规模“串珠状”连片聚集(图4e):2021年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呈现出“一带、两核、多点”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带”是指黄河流域宁夏段两岸平原地区分布带,“两核”包括1个高密度核心区和1个次密度核心区,其中,以吴忠市利通区为核心,逐渐向青铜峡市辐射扩散形成一个高密度核心区;以固原市泾源县为核心形成一个次密度核心区。“多点”是指多个“点状”低密度区,包括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等部分地区(图4f)。
图4 黄河流域宁夏段2007年、2009年、2012年、2016年、2019年、2021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密度分布图
3 结论
本文将黄河流域宁夏段省(区)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 10.3软件,借助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研究方法,对2007—2021年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在地理空间分布类型上呈现凝聚型。
(2)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下辖各地级市空间分布较为集中,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为其主要聚集地,而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分布数量较少。
(3)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宁夏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核密度特征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