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康养建筑若干问题及设计策略分析
2022-12-30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金 莹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商皓为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在读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难题。吉林省的农村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养老问题相比城市地区更加严重,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等特点。根据2020 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吉林省2019 年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73%,2001 ~2019 年间乡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青壮年严重流向城市地区,大部分空巢,老人没有稳定收入,无法负担养老院的花销,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或本村养老因而在吉林省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康养建筑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康养产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途径[1]。
1 吉林省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1.1 人口流失问题
农村年轻人涌向大城市甚至出国务工等导致的人口流失问题是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许多村庄的空心化现象,出现了大量的空巢老人。吉林省农村地区在寒地气候和地大物博以农业为主的两种因素影响下,即使是自理老人也无法长期进行务农活动,基本的自给自足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面对一些老年病的困扰。对于这些老人而言,舒适的养老生活成为奢求,他们是人口流失问题的直接受害者。
1.2 经济来源问题
吉林省农村地区大部分老年人依旧处于土地养老的现状,经济来源一部分靠自有土地,一部分靠子女赡养。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进城务工子女的生活成本也在增加,给父母的赡养费又增加了其生活压力。吉林省农村地区大部分老年人并未脱离务农活动,地域和地区的因素导致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来源十分有限。因此,农村老年人认为需要支付费用的养老机构不是第一选择,不希望因支付养老机构的费用给子女增加负担。
1.3 医疗设施问题
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落后,有些村庄缺少卫生所等基础医疗设施,仅有乡村医生能够处理简单疾病,出售基本药物。此外,多个村庄共用一个卫生所也是普遍情况,紧急情况下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加剧了吉林省农村养老的困难程度。
1.4 公共设施问题
公共设施的缺失也是吉林省农村地区养老的难题之一。常年的务农生活使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看电视成为了大多数老年人唯一的娱乐项目,生活乐趣十分单一。村庄内缺少棋牌室、养生运动会馆、公共图书馆、聊天室等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以及丰富老年人康养生活乐趣的场所。
养老服务相关的资金、机构、服务人员等配套产业发展滞后。2015 年全省各类养老机构1 928 个,床位总数14.7 万张,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2 张,与《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按照国家要求,社区护工与老人比例基本在1∶6或1∶7,但吉林省普遍维持在1∶20以上。服务人员的构成上整体也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执业资格,基本上无法胜任专业的管理与护理工作[2]。
吉林省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多因素导致的吉林省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建立健全康养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康养系统的核心在于如何建设满足吉林省农村地区养老现状的康养建筑。以农村为基础,以康养建筑为核心,借助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形成系统的康养产业,可以改善吉林省农村地区的养老现状,振兴农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
2 吉林省农村建设康养项目的优势和特点
2.1 康养建筑在农村发展的优势
康养建筑是在追求健康舒适养老生活的背景下出现的复合型建筑,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础,追求多元化发展,服务对象兼顾本村、邻村以及城市老年人。在乡村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以康养建筑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
2.1.1 服务于不同需求的老年人
吉林省农村地区康养建筑的优先服务人群是本村老人,要使其得到医疗和养老的双重保障。其次是服务邻村老年人,对经济落后村庄里的老年人提供康养服务。最后是有意向在乡村度过养老生活的城市老年人,满足他们向往田园生活的愿景,形成Long-Stay养老模式。接纳不同需求的老年人,使康养建筑的产业多元化,提高康养建筑的使用效率。
2.1.2 提升康养建筑的产业质量
康养建筑的本质是提供服务,合理建设基础设施才能满足老年人对于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以及医疗保健的需求。吉林省农村地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对闲置的建筑或空间进行针对康养建筑体系的再造,提升康养建筑的产业质量,促使农村环境得到改善,提升乡村吸引力,助力产业发展。目前,实施的模式主要有慕尼黑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以及联众模式等[3]。
2.1.3 完善基础设施
水利、电力以及基本交通路网等基础设施相对完整,便于外来老年人或游客的出行。同时农村地区还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让人们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自然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对于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1.4 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吉林省农村康养建筑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的规划背景下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形成独立的产业闭环,带动医疗、养老、旅游、文创以及农副产品产业的共同发展,并具有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通过多元产业创造的利润反哺农村,为村内或邻村老年人提供免费养老医疗服务。
2.2 农村康养建筑的特点
面对各种政策的扶持,农村康养建筑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思路是完善产业闭环服务,经营模式由对内的公益性养老和对外的盈利性康养产业组成,主要包括医疗资源、养老资源、旅游资源、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产业等大方向。
康养资源的倾斜上,养老院要明确服务对象。农村康养建筑应该同时对农村及城市老年人服务,其功能需求有所不同,应进行区别设计。对内的本地农村老年人的使用功能更偏向于公益性质的养老机构,而对外的度假旅居项目功能应更偏向于疗养院或服务综合体。
服务产业的功能上,康养建筑应该能够为产业联合提供助力,包括配套的休闲娱乐和餐饮旅游产业,帮助本地居民产业和康养产业实现融合。依托农村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创造适宜老年人活动的室外空间,通过康养建筑体系配套服务产业,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同时为短期旅游老年人提供展览场所,展现本土乡村的特色历史文化和特色农副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3 农村康养建筑的设计策略
在项目建设之初应该明确对内的公益性和对外的盈利性。对内的本地老年人生活产生的费用由对外的盈利设施产出,力求实现自负盈亏或者盈利。农村康养建筑在设计时应遵循融合“度假+养老”“学校+养老”等综合服务的模式,建设不同于农业产业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项目的综合体,同时强调文旅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建设生活居住、文化景观、生活农业以及综合服务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3.1 功能分区设计
功能分区设计中,面对农村老年人所需的功能与传统养老院的功能相似,因为农村老年人容易出现慢性病和关节疾病,所以应该着重进行适老化设计。面对城市老人旅居模式服务的功能更加丰富,更偏向养老度假村或养老社区,通过为康养体系赋能,创造更多价值。
3.2 居住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的设计上,面向城市旅居人群的居住设施参考具有无障碍设施的酒店,以便实现高端、规范的旅居养老服务标准[4]。面向本地农村老人的居住空间参考民宿或本地特色建筑,内部装饰也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力求带来家庭的温馨感,让老人更容易接受。城市老年人Long-Stay 养老模式属于一种旅居方式,目的是体验乡村田园生活,可以利用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配置少量耕地让更多的城市老年人体验耕种生活。
3.3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中,吉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具有对自然的强烈亲切感以及对活动和交流场地的强烈需要等特征。公共空间应该呈现出开放和交流的姿态,在此基础上兼顾城市老年人对康养建筑的需求,以农业产业和文化景观为建筑核心,创造亲近自然景观的公共室内外空间并进行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提供便利。同时挖掘闲置建筑的改造潜力,将其建设成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棋牌室,丰富老年人康养生活的乐趣。此外,建设可供老年人运动锻炼的养生运动中心,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建设老年人相互交流的专用聊天室和心理室,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通过对闲置房屋的改造,既提高了村内建筑的使用效率,又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休闲娱乐选择。让原本枯燥的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康养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引导老年人走出自家宅院,与更多的老年人相互交流。多样化的娱乐选择也将吸引更多的城市老年人,使其在城市中所能享受的休闲娱乐活动在农村地区也能实现,消除其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全面的顾虑,让其在农村地区也能得到城市中的康养生活水平。
3.4 道路交通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中要提升村内道路的可达性和安全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弱化,导致他们需要更高的道路可达性来减轻出行的负担,因此要注重适老化设计,为老年人在村内的出行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村内道路与外部干道要有良好的衔接,为外来老年人提供便捷的进村路线,为村内和村外的联系创造更加通畅的条件,同时满足救援车辆快速便捷到达村内实施救援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施工过程中要找平修复整体路面,并填补道路坑洼地段,同时配置相应的道路排水系统,防止雨季出现水洼和大面积积水问题,从而降低老年人出行的风险。此外,道路两侧设置休息空间,为老年人散步提供舒适的条件[5]。
3.5 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中要注重村内自然景观的营造。农村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但不能仅靠外部的自然景观,在内部更要有良好的景观植入。舒适宜人的景观植入能让来此康养的老年人有更愉悦的心情,可借助绿植满足老年人体验园艺的需求。同时增加展览墙,宣传农村地区的风俗文化和特色历史,让城市老年人更了解农村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充分感受村庄内的人文环境[6]。此外,增加村内的照明系统,为老年人的夜间出行提供更明亮的环境,在慢行区域营造充满意境的夜晚灯光氛围,让老年人在晚饭后的散步中有良好的环境氛围。
4 康养建筑的成效及趋势
在我国老年人中,有一大部分是60 ~69岁的低龄老人,其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相比10 年前的老年人有明显的提高。在康养建筑中提供老年人灵活就业的空间,让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完成简单的手工业或做康养建筑家政服务等,通过灵活就业补贴家用,减轻家庭生活压力。
未来的发展道路决定了研究的成果,人永远属于自然的一部分,技术革命和城市发展都不应该将人和自然隔绝开来,保护农村与发展农村才是未来的发展之美。寻求一个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的发展途径,找到适宜的建筑设计模式,提供优质康养服务,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5 结语
发展康养建筑是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吉林省农村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吉林省农村康养建筑发展模式,并针对未来吉林省农村发展康养项目提出设计策略,以改善吉林省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为农村注入新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