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青:丽娘离魂
2022-12-29吉普赛

昆曲大师张继青最后一次登台是2018年10月,与弟子单雯同台表演《牡丹亭·游园》当中的皂罗袍一折。那时张继青已经八十岁,妆容盖不住脸上的皱纹,倒是唱腔仍然婉转细腻,起承转合滴水不漏。
谈论昆曲绕不开《牡丹亭》,自然也就绕不开唱《牡丹亭》极为出色的张继青。《惊梦》《寻梦》两折,连同《烂柯山》里的《痴梦》,都是张继青最拿手的折子戏,她也因此被评论家和戏迷称为“张三梦”。“这不是我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才能,而是昆剧有着太深厚的积累。”2021年9月,张继青这样对媒体说。
张继青原名张忆青,1939年出生于苏州,祖父、母亲都是苏滩艺人。14岁时张继青成为民锋苏剧团的正式学员,第二年,剧团聘请清末昆剧名角尤彩云前来任教,张继青得以正式开始学习昆曲。
那几年,昆曲的发展正好处在一个紧要关头。民国时期昆剧衰落,像尤彩云这样教授过梅兰芳的名旦也曾生计无着,被迫在街市摆小吃摊糊口。1956年,浙江国风苏剧团携《十五贯》进京演出,47天公演47场,被周恩来誉为“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经典”。
昆曲起死回生,张继青也因此顺势而起,同年转入江苏省苏昆剧团(现为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次年便与昆曲名家俞振飞同台合作了《白蛇传·断桥》。1984年,张继青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奖,文学评论家冯牧评价她说:“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一个演员把人物性格表演得像她这样既清楚,又含蓄、蕴藉,既丰富,又单纯,既非常严谨,把昆曲许多高难度的程式运用得十分准确,又非常自由。”
对于这些褒奖,张继青很谦逊。“我这个人比较笨,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戏。”每次演出,她都提前三小时到后台化妆、包头,她怕分心,开戏前几乎不讲话,也几乎不坐,“因为好不容易熨好的衣服,坐久了会皱。”
2003年,张继青为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做艺术指导。几乎每场演出,她都亲自把关。2005年5月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指导排练时,张继青不慎踩空跌倒,导致股骨颈断裂,即便如此,她仍然参与了后续的巡演。“有人问我还有什么心愿未了,我说没什么心愿,就是带学生……我别无所求,只想把昆曲传下去。”过了六十多年,张继青仍然记得最早和尤彩云跑码头演出的情景。一群人坐装石灰的手摇船,自己搬箱子,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跑。张继青不清楚剧团给不给尤彩云生活费,只记得每次演出完大家能吃顿饱饭。“所以我们这些人啊,到现在都不娇气。”
2022年1月6日,张继青在南京因病去世。告别仪式没有对外开放,据现场媒体透露,送别时用的是《牡丹亭·离魂》一折。“拜月空堂,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