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棵柿子树
2022-12-29贾荣勤
二十六年前我高考落榜,来到燕赵腹地当了一名守护铁道桥的武警战士。无意中发现,指导员每天傍晚都会登上营房东南角小土山上的六角亭,先是扫视河对面桥北的哨所,然后总会有意无意望向西南方向。
这一天,我看指导员上了六角亭,也跟着爬了上去。顺着指导员的视线,我看到四五里外的山头上隐隐约约有一棵树。
指导员回头看了我一眼,说:“那是棵柿子树,现在正是成熟时,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般的柿子。”
此时,我发现指导员的眼睛特别亮。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担任了文书的工作。工作忙碌而充实,转眼到了次年的春天。这天,吃过晚饭,发现指导员在等我。他看了我一眼,问道:“最近怎么没有备考啊,不想考武警指挥学校了?”
见我低头不说话,指导员接着说:“真想退伍后靠你三姑的关系找工作吗?”
我愣住了。他咋知道我三姑在县里当领导,甚至连我退伍后的就业想法也门儿清?
或许是看出了我的疑惑,指导员用手指轻轻敲着笔记本,笑了笑说:“我不光知道你的信息,全中队所有战士的信息我都了解。你有文化,做事认真肯吃苦,我真希望你能考上军校,做一名指挥员。”说完,他叹了一口气,把笔记本向我一推,径直起身离去。
我拿起笔记本,发现整页都是关于我的情况。翻到下一页,是刘班长的信息。翻遍笔记本,发现中队一百多名战士的信息,都记录在册,每人一页,甚至连家人的健康状况也记得清清楚楚。
我突然记起,两个月前,母亲来信说吃完我寄回家的治疗风湿的中药,她的老寒腿不那么疼了,能干些轻微的农活儿了。我当时蒙在鼓里,一直在纳闷。现在明白了,除了指导员,还能是谁呢?想到这里,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
放下笔记本,我看向窗外。指导员在院子里踱了一圈,爬上了土山,远眺桥北岸的哨所,见无异常,又转身凝望着西南方向。我知道,他在看那棵柿子树。
我出门爬上了六角亭。指导员显然知道是我来了,没有回头,轻声说道:“知道你想问我,为什么总来看那棵柿子树。”
然后指导员讲起了他的故事。
指导员出生于鲁北平原的博兴县农村。入伍第二年时,他回家与邻村一个叫丽的女孩相亲。两人对过目光,觉得是自己等待的另一半,约定等他退伍后就喜结连理。入伍第三年时,他考取了武警指挥学校,毕业后,到这座铁道桥边担任了排长。工作稳定后,回老家迎娶了丽。一年后,可爱的儿子出生了,取名叫哲。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很少,一封封充满思念的信件,成了一家人联系的主要桥梁。这样的日子平静地过着,直到三年前,有一次他回家探亲……
我听得正入迷,一声紧急集合号突然传来,指导员和我几步跑下土山。
几分钟后,指导员全副武装来到队伍前,目光坚毅地下达战斗指令:“支队接到公安厅协查通报,临县发生一起特大人身伤害案件,嫌犯有可能会在附近出现,如发现嫌犯踪迹,务必擒获。中队长不在,由我全权指挥,现在开始行动。”说完,推过中队部门口的自行车,飞身上车向桥北哨所而去。
三天后,嫌犯被刑警擒获,警报解除了。空闲时,我经常想:指导员回家探亲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和那棵柿子树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天,我揣着好奇,又跟随指导员上了六角亭。我试探着问道:“那天您讲到回家探亲……”指导员神秘地笑了笑:“以后会告诉你的。”看他不想说,我转移话题道:“按部队规定,您升到副营职就达到带家属随军的条件了。估计很快就能升职,一家人就团聚了。”
那棵柿子树的秘密,我时常想起,可是又不敢再问,只能藏在心底。
转眼到了瓜果飘香的秋天。这一天,支队发来一份调令:调指导员去石家庄担任支队宣传股股长,副营职。
指导员交接完工作,已是傍晚。指导员拍着我的肩膀说:“走,我带你去和那棵柿子树辞行。”
走到半路上,我问道:“那次您回家探亲,遇到了什么事?”指导员有些伤感地说:“我回家探亲一般是穿军装,那次穿了一身便服。回到家,哲看到我进门,愣了一下,问我找谁。虽然儿子随即认出是我,扑进我的怀里,但是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山包前,远远看到了那棵柿子树,树下坐着两个人。走近了,树下一位少妇和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起身向我们急速走来。小男孩高喊着“爸爸”冲进了指导员的怀抱。
此时我才明白,指导员回家探亲没有被儿子认出后,索性把娘儿俩接过来,租住在了柿子树下的村子里。
我眼前不由浮现出每天傍晚,丽和哲娘儿俩坐在柿子树下,眺望着营房的六角亭。指导员则在六角亭凝望着这棵柿子树。
指导员抱着哲,转身望向那棵柿子树。
那红红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在秋风中轻轻晃动,仿佛是在给我们送行。
指导员放下怀中的儿子,用力握住我的手,脸色凝重地说:“我希望下次回到哨所的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指挥员!”
我紧握住指导员有力的大手,迎着那期待的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选自《海燕》
202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