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八一展风华

2022-12-29本刊编辑部

军嫂 2022年3期
20世纪50年代,八一学校部分女教师合影

那一盏盏灯,犹如学生明亮的眼睛,也像天上闪烁的星辰。

2021年12月24日,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原创思政话剧《前夜》在校内荣臻礼堂隆重上演,学生们认真专注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

该剧在时空变幻中,巧妙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历经险阻、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研制“两弹一星”、八一学校学生研制的“科普小卫星”成功发射三个故事……贯穿其中的灯,穿越了历史,照向了未来,也照亮了八一学校的昨日、今天。

红色传承

走进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区的八一学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素雅古朴,而建筑上独有的绿色窗户又显示出这所学校与军队之间割舍不断的历史渊源。校园里,聂荣臻元帅题写的校训“继往开来,开拓无前”,赫然在目。

八一学校前身是晋察冀军区荣臻子弟小学校,1947年3月1日,诞生于河北省阜平县沟漕村(现向阳庄),是我军在战争年代创办的第一所子弟学校。

当日,晋察冀军区政委罗瑞卿、组织部部长王宗槐代表军区参加了学校在村外河滩上举行的开学典礼。在军区机关工作的刘晓春同志十分激动,后赋《西江月》词一首:“壑窄沟黑月朗,歌高曲壮人喧。沟漕建校别有天,鱼水军民欢。山下警连比武,山头樵唱回峦。荣臻晨歌赞庄严,队队红缨学战。”

创建之初,学校仅有教工人员24名、小学生32名、幼儿生18名,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教职员和学生的生活待遇都是部队供给制。教职员穿的是供给部发的军服,孩子们的衣服则是学校领来布再做。大家经常上山打柴、割草,鞋子磨损,破得常露着脚趾头,学校便组织打草鞋补充。

基本的教材、书本、笔墨都十分匮乏。老师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用木箱当桌子,拿石头当凳子,把锅灰刷在土墙上作黑板,用白土当粉笔,带领学生们学习。学校教师张秀阶骑着毛驴到边区教育处好不容易找来一本课本,老师们先誊抄好了,再交给孩子们去学习。

在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师生们跟随部队辗转于河北和山西一带山区,养成了严谨的军事化作风。1949年3月,学校奉命搬至北平(现北京)西单李阁老胡同20号,1952年8月又迁到现在的校址,开始步入正规化办学阶段。

学校最初只收华北部队的烈士子女和干部子女,随着大军南下和抗美援朝的形势发展,党中央、政务院(1954年改称国务院)、各大军区和各兵种的干部子女也纷纷来八一学校上学。北京军区指示学校:为了支援战争和干部子弟教养问题,不仅要收学生,而且要为全军开展保教工作打下基础。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接见八一学校师生代表,勉励他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1953年秋天,毛主席把金日成赠送的苹果,转送给了八一学校的师生与工作人员。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等多次到八一学校视察。

八一学校的师生亲如一家,老师全方位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们课前为老师端水、摆椅子,尊师爱师蔚然成风。著名导演谢飞20世纪50年代在八一学校读小学,他曾回忆道:“八一学校的集体生活,老师和学生间的革命战友、部队式的关系,熏陶了我的思想品质,提高了我对党、对革命队伍的感情,这也会永远留在我记忆之中。”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八一学校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校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1992年1月,八一学校开启“寻访学校旧址,拜访老区人民”的寻根之旅,至今坚持30年从未间断。此外,学校组织师生重走聂帅路,到江津聂荣臻纪念馆学习聂帅生平事迹,去东风航天城感受航天精神,到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祭扫聂帅墓……红色基因为师生铺就人生底色。

八一学校几经更名,但“八一”情结一直都在。学校始终保留着对人民军队的特殊感情,保持着军队学校的优良传统。在“思想领先、艰苦奋斗、高度负责、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引领下,学校逐步形成了融洽、和谐、守纪、奋进、向上的良好形象,在教职工中间形成了“校兴我荣”的凝聚力。

“老师们背我们转战晋察冀,我们背着小米走到北京去,当我们在阳光下幸福地读书,同学们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为革命献身的父老兄弟……”师生们在歌唱《八一校歌》中,铭记着历史,展望着未来。

品质文化

学校初建时,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便对学校办学做出了明确指示:“不办就别办,要办就办好。”

历经各个时代的发展,八一学校在艺术、体育和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八一人”对足球情有独钟。早在1979年,八一学校就成为“北京市足球传统学校”,1988年成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试点校”,1997年5月成立“八一中学翱翔足球俱乐部”之后,八一学校的足球水平更是突飞猛进,已为各高校培养足球骨干90多名,为北京国安等职业俱乐部输送20名运动员。驻足在翱翔足球俱乐部的展柜前,各类奖杯见证着八一学校足球的历史与辉煌。谈到学校的足球运动,有老师说:“学校曾是军队子弟学校,学生如不穿军装的战士,身上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精气神。”

八一学校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历来重视学生的科技教育。每年一届的科技节,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教育氛围,已发展成为北京市学生科普活动的亮点。

2003年6月,八一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示范”的涵义是指:“示课程改革之范,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全面育人之范。”

“未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将集中体现在学校文化之间的差异。”八一学校校长沈军说。

沈军1989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八一学校,先后担任物理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教学副校长,多年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为他奠定了坚实的管理经验,让他把工作关注的目光始终定位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2010年担任校长以来,他用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教育改革新机遇,提出了特色办学新思路。他认为:“八一学校历经多年发展,自然有着自己的文化,但老教师退休,文化面临延续传承,新教师加盟,文化面临渗透融合,当‘口口相传、以身作则’再也无法满足现代化学校教学发展的节奏和步伐的需要,梳理体系化的学校文化并加以固化便成为时代的选择。”

2012年3月1日,在建校65周年之际,在沈军的带领下,八一学校完成文化体系的梳理,确立“品质文化”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八一校训、八一精神、八一办学特色、八一沟通口号、八一十二人才基因”为核心的“品质文化”体系。同年9月,全校开始了“品质文化”落地实践。

为推动优质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海淀区推行学区制改革,八一学校也随之得到了空前发展,已然成为一所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历史名校。目前,学校集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于一体,同时承办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延庆),一校六址,形成北京市八一学校教育集团。

学校在合并和新建过程中,尤其注重“八一精神”的传播以及“品质文化”对新校的辐射和影响。北京市万泉河中学并入八一学校后,原万泉河中学教师马丽娟撰文写道:最初心中难免有些顾虑和担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到融入的新鲜、兴奋、和谐,觉得八一学校有着严谨又不失自由的宽松氛围。

令全校师生难以忘怀的是,2016年9月9日,在第32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母校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N35FeN88FvJmnvIEAQsb6tFQ5e9Qq/s1vlEr51ggFnM=贺和诚挚问候。总书记深厚的母校情结,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总书记分别就着力办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三个方面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几年来,八一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引路人”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阔步向前。

守正创新

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一直以来,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八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八一学校统筹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多种要素,形成育人合力,提出构建以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为主体,以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为浸润,以学科思政为支撑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开拓学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2017年,在纪念北京市八一学校建校7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中,北京市八一学校,新疆疏勒县八一爱民学校,重庆市江津中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小学、东风中学,河北阜平城南庄八一希望小学、向阳庄八一小学等多家单位,成立了“八一教育协作体联盟”。联盟以“弘扬聂帅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着眼未来教育、共育品质人才”为宗旨,整合全国各地以聂帅精神为纽带的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教育服务协作平台,探索适合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模式与途径,宣传红色基因、弘扬聂帅精神,激发联盟内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八一学校党委书记牛震云说:“未来教育是什么?打破的围墙、跨界的资源、平等的师生……八一学校正从‘联盟’做起,让每个孩子‘同一个课堂’。”

2022年3月15日下午,由八一学校召集,“八一”教育协作体联盟四地十所学校的师生代表一同参与,通过远程教育模式,共同完成了一堂《从北京冬奥会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思政课。该活动从大思政的角度做了可贵的探索,将德智体美劳融合在一起,活动课程化,课程项目化,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推进全覆盖、系统化,共筑育人“同心圆”。

2022年3月15日,北京市八一学校等四地十校共同开展“从北京冬奥会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思政课,图为活动现场的部分八一学校学生

在以往各项艺术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近年八一学校又开拓了戏剧教育的功能。2021年,师生原创思政话剧《前夜》广受好评。舞台上,当象征以“信仰的火焰共同点亮中国未来”的长明灯划破黑暗时,现场观众被深深震撼,久久沉浸在红色精神的洗礼中。牛震云介绍,八一学校与儿童电影制片厂签订了协议,开发“光影悦读课程”,学生在“双减”课后服务时间观看红色电影。

此外,八一学校在海淀区政协的指导下,开展模拟政协课程,探索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等等。

八一学校的教育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为学生们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与空间的同时,也成就斐然: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科技示范学校,获得课程改革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教育现代化试点校、创新型学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在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创建绿色生态学校的同时,继续重视航天科技教育。八一学校科普小卫星研制团队研制的小卫星是我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2016年12月,在小卫星发射前夕,团队35名同学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12月24日,总书记回信给予勉励:“希望你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保持对探索的兴趣,培育科学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带动更多青少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更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12月28日,“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后,八一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建立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室;2019年6月,学校参与研制的中学生太空生物实验舱“方舟一号”发射成功;2020年7月,学生参与研制的科普卫星“西柏坡号”发射成功……

八一学校的科技、艺术、体育和生态等特色教育突出,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团体奖项、个人奖项不胜枚举。在荣誉面前,八一学校并未止步。沈军说,新时代的八一学校,“坚守”是底色,“改变”是基调,“开放”是核心,“学生观”是灵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八一学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一切工作的核心。

八一学校校园里,有一片令参观者不免惊诧的京西稻稻田。那是学校与香山公园、京西稻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开发课程的实践场地。2021年10月,当“京西稻品粥节”成为课程的尾声,金秋丰收的喜悦映衬着师生们的笑脸,他们自豪,更备感珍惜。牛震云感慨道:“孩子们真出汗了,才知道汗滴禾下土的价值。”

弦歌不辍兴基业,继往开来续辉煌。2022年3月1日,北京市八一学校迎来75岁生日,这所拥有悠久红色历史的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朝着“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科技高中”的美好愿景不断迈进。

编辑/彭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