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双减”,绝不“瓶”凡

2022-12-29尹苏洋

新教育·校园 2022年11期

记得2021年9月初,“双减”政策落地一月有余,面对新政策,我不免有些迷茫。转眼间,我们师生已在践行“双减”的道路上前行了一学年,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可谓是充实又快乐!

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新政策和新同学,确实也是新挑战。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好奇心满满,喜欢捡拾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物件,对孩子来说可谓是如获珍宝。孩子们经常在操场上捡些瓶子带回教室主动交给我,瓶子是可回收垃圾,如果直接扔掉,难免会让孩子失望,于是,我就把瓶子放进了教室后面的储物柜里。整洁的操场上经常出现瓶子,那一定是少数孩子丢弃的,虽说是负面行为,但也隐藏着教育的契机,于是,围绕操场上的瓶子,我开始了探索。

德育立人:溯源瓶子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们围绕“瓶子为什么会出现在操场上”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是其他同学没有注意卫生。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们爱护校园环境,我鼓励孩子们将捡瓶子的行动继续进行下去。对于孩子来说,捡拾的是废品,倡导的却是文明,这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我也期待孩子们的行动感染、带动更多的人,共创美丽校园。

“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双减”更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品德提升。这次通过追溯瓶子的来源,让孩子们知道要爱护环境,从不乱扔垃圾做起,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劳育养性:捡拾瓶子

想到学校的贝艺坊社团可以围绕贝壳进行开发创作,我开始探索用瓶子进行活动设计。为了准备充足的材料,学校操场偶尔遗留的一两个瓶子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我开始将目光转向校外。我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一小时劳动体验”活动,带领孩子们走进公园,和孩子们共同捡瓶子。在我和孩子们捡瓶子的过程中,他们既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又增进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孩子们捡起来的不仅是普通的瓶子,更是一份美德。

在每周的劳动体验活动中,我们积累了活动所需的原材料,还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教育来源于生活,劳动教育服务于生活,在这样有趣味性、接地气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的劳动热情被点燃,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在劳动中砥砺品行。

美育怡情:手绘瓶子

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对画画特别感兴趣,要是能在瓶子上画画,应该更有趣了。接下来,我就向美术老师请教,很快得到了专业的支持。于是,我利用每周二的延时服务时间,带领孩子们手绘瓶子。为了便于绘画,孩子们首先要用纸把瓶子包裹起来,然后用水彩笔进行创作。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寻找适合的主题及呈现方式,自由想象,大胆创新,原本普通的瓶子,变身为一件件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品,瞬间登上了“瓶”生巅峰。

瓶子虽小,却能装进万象。这样的活动既考验动手能力,又能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孩子们用发现美的眼睛认识世界、观察世界,感受美,创造美,既带领孩子们探寻了艺术本质和文化内涵,同时又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体育强身:乐动瓶子

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水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校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了一次大课间活动,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则是班级的个性化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我们班的资源,我邀请体育老师利用瓶子共同设计了“趣味保龄球”“瓶子接力赛”“夹瓶跳”等团队游戏,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培养了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与坚持不懈、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升身体素质。

“双减”减的是压力,增的是活力,通过挖掘体育的育人功能,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快乐地发展。

智育渗透:玩转瓶子

小小的瓶子,看似是可回收垃圾,也是我们班孩子的学具。在每周一下午的活动课上,孩子们把瓶子拿出来,分组进行自由活动。有的小组把瓶子分一分,分瓶子虽然简单,但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体会到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不同的标准分的结果不同;有的小组是堆瓶子,要想堆得高,就要进行比较,把粗的瓶子放在下面,细的瓶子放在上面,孩子通过一次次的比较,把瓶子堆起来,在比较瓶子的粗细、高矮的过程中,无形中又渗透了比较的意识;还有的小组把瓶子进行简单排列,有的孩子排出了规律,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促进思维发展,它本质上不是记忆的过程,而是理解的过程。

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数学的感知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玩转瓶子的过程其实也是渗透数学思维的过程,玩中学,学中玩,让孩子们爱上数学,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在孩子的脑海中萌芽。

小瓶子为“双减”赋能,通过开发丰富多元的课程,实现德育立人、劳育养性、体育强身、美育怡情、智育渗透的融合,助力孩子的核心素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