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12-29蒋玉婷潘昌滨金文俊
蒋玉婷, 潘昌滨, 金文俊, 付 君
(茅台学院,贵州 仁怀 564507)
畜禽养殖业作为“三农”中的基础性产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肉、蛋、奶生活必需品,比种植业拥有更强的生产优势,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1]。“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计划。据仁怀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资料,仁怀市此期投入生态畜牧扶贫资金3.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2.5亿元,实施畜牧产业项目350个,通过实施畜禽养殖扶贫实现贫困户全员脱贫。仁怀市是我国的优质酱香型白酒产区,白酒产业发达,畜禽产业生产总值占比较小,不到1%。本文通过对仁怀市畜禽养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1 仁怀市畜禽养殖现状
1.1 畜禽养殖分布情况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全市畜禽养殖地分布不同。在城乡与集镇周围交通便捷且距离市城区50 km内的地方,养猪户的数量较多且具有一定规模,尤其是茅台、茅坝、中枢、鲁班、三合、坛厂等乡镇最多。牛、羊则集中在仁怀市中南部,北部数量相对较少。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乡村大多以养牛、养羊为主,养猪数量偏少。家禽养殖在仁怀市各地均有,但大多数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城郊和公路沿线范围。
1.2 畜禽养殖生产情况“十三五”期间,仁怀市提出“外引企业,分步实施,稳生猪,重牛羊,扩家禽”的发展思路,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尤其是规模化养殖得到快速发展,养殖方式逐步由散养向规模化发展[2]。据仁怀市农业农村局统计资料,全市畜禽养殖生产情况如下。(1)生猪:“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5 000头生猪规模化育肥场50个。2021年出栏17.13万头,同比增长19.4%。生猪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5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59户。(2)牛羊:积极推行“秸秆酒糟饲料化加工+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一体化全产业链养殖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形式,采取“分户饲养、集中育肥、培育品牌、统一营销”发展模式,逐渐扩大饲养规模。2021年牛出栏2.44万头,同比增长5.3%;羊出栏5.60万只,同比下降4.9%。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6个,50头以上中小规模场 26个,1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544户;羊存栏1 000头以上规模场3个,100头以上中小规模场29个,5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25户。(3)家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两鸡两蛋”为重点,推广绿壳蛋鸡、乌骨鸡、竹乡鸡、本地土鸡等地方品种。2021年建成70万羽笼养肉鸭养殖基地和3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10个,30万羽蛋鸡养殖场1个,禽蛋供给实现从进购到外销的彻底转变。家禽存栏1万羽以上规模养殖场15个,1 000羽以上中小规模场17个,200羽以上规模养殖大户40户。
1.3 畜禽养殖发展变化情况据2016—2021年《仁怀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分析,2021年仁怀市畜禽结构以猪、禽、牛、羊为主,猪在畜禽养殖中占主要地位。由图1、图2、图3可见:2016—2021年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波动较大,呈现大幅下降后略微上升的趋势。牛羊存栏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出栏量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家禽仅在2020年(存、出栏分别为61.1、82.8万羽)、2021年(存、出栏分别为56.1、78.3万羽)有统计数据,存、出栏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报道[3],非洲猪瘟疫情是导致2017—2018年猪存栏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非洲猪瘟疫情背景下,生猪养殖场(户)进行规模压缩,导致存栏量迅速下降,出栏量也随之降低;散养户在严格的疫情管控下,养殖意愿降低,生猪出栏量也随之降低。牛羊存栏量降低主要是散户养殖意愿下降所致。家禽主要是市场价格低迷,粮食价格提高,导致禽类养殖企业压缩养殖规模,且随着环保压力的逐年加大以及禁养区的划定,散养户减量养殖和部分规模化养殖企业关停。
图1 2016—2021年仁怀市生猪存、出栏情况
图2 2016—2021年仁怀市牛存、出栏情况
图3 2016—2021年仁怀市羊存、出栏情况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后劲不足仁怀市畜牧业的发展资金主要靠投资者自筹,而养殖行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加上近年来受新冠肺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饲料、燃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养殖业主对扩大再生产信心不足。此外,仁怀市农业生产的大部分用地采用流转方式,不能作为信贷质押,也加大了养殖业主的资金压力。
2.2 设施农用地选址困难仁怀市位于大娄山西段北侧,地形主要为山峦、斜坡,属于地少人多的山区内陆城市[4]。由于白酒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用地指标被大量占用,荒山荒坡相对集中连片地块大多被划定为农田和公益林,导致拟建的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大型项目选址困难,存在无法“落地”的情况。
2.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仁怀市生态环境脆弱,存在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大量坡耕地和石漠化山地需要治理等问题[5]。赤水河流域沿岸人口和企业较为集中,赤水河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一些流域、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环保压力很大[6]。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大量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及生物污染等问题。若将过量的畜禽粪污用于施肥,会引起土壤透气性和渗透性下降,导致土壤板结[7]。仁怀市是中国酱香白酒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白酒产业是仁怀市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经济引擎。酱香白酒的酿造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对包括养殖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2.4 疫病防控压力大动物防疫体系缺乏完善的风险追溯防控机制,疫病监测和溯源难度大。缺乏规模化的育种场,养殖户大多通过猪(牛)贩子购买种畜,仔猪和家禽还存在网购的现象,“三无”产品较多,疫病传播风险较大,监管十分困难。
3 对策建议
坚持“因地制宜、绿色高效、种养循环”的原则,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市场为导向,分类施策,推动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强化规划引领以《仁怀市支持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仁怀市生态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为纲领性文件,结合《仁怀市生态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仁怀市投资生态肉牛产业助推产业革命工作计划》《仁怀市2020—2022年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计划》,扎实开展调研工作,摸清底数和养殖现状,科学谋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定期对规划实施进行评估和调整,强化规划执行力与引领作用。
3.2 强化企业引领(1)育“龙头”,突出产业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做好现有规模化养殖场的示范龙头企业帮扶指导,加快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的培育。积极依托已建成的规模养殖企业,坚持规模示范、中小结合的养殖发展方式,积极改变传统粗放的生产模式,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益。(2)持续巩固壮大现有产业规模,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支持现有规模化企业发展,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高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开拓省内外市场,争取从分散养殖、规模化养殖、集中屠宰、肉制品加工、产品外销等环节打开局面,确保畜禽产业有规模、上档次、有亮点。家禽产业应坚持培育中大规模场保供城镇居民禽蛋、农村散养群众自食的发展定位,立足现有养殖规模,积极推进养殖大户和小规模场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中大规模养殖场。
3.3 强化补齐短板(1)保障畜禽种源。夯实育种基础,支持企业构建自有种质资源,定期引进良种进行扩繁、培育,加快畜禽良种培育进程。建设种猪和家禽繁育基地,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强化种源信息统筹,引导养殖户合理开展补栏工作,稳定畜禽存栏量在合理范围内。(2)补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短板。科学分类有效治理,按照“一场一策”要求,针对不同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和治污模式,制定不同类型、不同投资规模的粪污治理方案。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养殖场采取“干湿分离、堆肥发酵、粪水肥料利用”等模式开展种养循环利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积极指导养殖业主采用“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一控”即改进节水设备,控制用水量,压减污水产生量;“两分”即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湿法清粪工艺,推行干法清粪工艺,实现干湿分离;“三防”即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两配套”即养殖场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一基本”即粪污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工艺,推广“猪+沼+茶(菜、高粱)”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要求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干粪堆积池、化粪池、沼气池、排污管道等粪污处理设施,对粪污进行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以高粱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年产40万t酒糟、2万hm2高粱秸秆优势资源,同时探索高粱基地休耕期种草养畜,按照“宜羊则羊、宜牛则牛”的发展思路,培育种养大户(扶持种植大户发展为养殖大户),引导粪污有效处理后还田,解决高粱基地培肥问题,有效减轻秸秆焚烧环保压力,保证高粱产业长效发展。围绕高粱产业的耕、种、防、收环节和牛羊产业的前端、终端做好文章,夯实产业发展要素。
3.4 强化疫病防控坚持疫病防控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疫情网格化管理。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相关法律法规督促落实畜禽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各环节从业者的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引导养殖场(户)改善动物防疫条件,严格按规定做好强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持续落实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强化疫情排查、监测,严格产地检疫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强化引种引畜调运监管和肉制品监测,建立完善的兽药供应和配套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方式和信息平台做好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多措并举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