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2-12-29魏锦荣
魏锦荣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1]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指出,以农村基层党组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保垒。[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着国际与国内环境的双重考验。从国际环境看,面对疫情的冲击,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老龄化与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因此,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剖析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恰当的实践路径,成为当前紧迫又现实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定位
(一)政治引领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领导在基层的重要载体,政治属性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属性,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引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宣讲功能。乡村是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让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在乡村落地生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群众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二是净化政治生态功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政治标准为选人用人之根本,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优秀人才选拔到党员队伍中。三是示范引领功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起着“领头雁”的作用,肩负着引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
(二)发展推动功能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党员在产业振兴中积极创办项目,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致富;推动群众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种植高收益农作物。二是推动党支部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推进党支部活动载体、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加强党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动党支部活动从“偏于形式”向“突出作用”转变,更贴近乡村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服务群众功能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4]364在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功能主要体现在践行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上。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诉求,把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强化阵地建设,搭建服务平台。
(四)乡村治理功能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结构和社区形态不断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乡村治理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健全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功能,从而更好地引领乡村振兴。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实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心将转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但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掉队”现象,乡村振兴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不足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6]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推动力主要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前,虽然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但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仍有待提高,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显、农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品牌效应不明显、乡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缺乏有效衔接,乡村经济发展整体内生动力不足。加之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和致富人才的流失,导致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后劲不足,弱化了党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革新力不够
一是党员队伍活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党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当前,乡村党员大部分年龄偏大,党员队伍“青黄不接”,结构失衡,党组织内生动力弱化。老一辈党员思想觉悟较高,但普遍学历水平低,知识更新慢,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能力不足。乡村党支部书记等基层干部对党员和群众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号召力不强。二是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4]182。部分党组织生活纪律不严,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性意识不强,党的组织生活监督不够、开展不规范、效果不明显,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完善,组织生活载体单一,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不匹配。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力不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7]。乡村治理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金钥匙”,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领导者与实施者,乡村能否和谐有序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起关键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惠农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境等领域出现违法乱纪现象,基层黑恶势力膨胀,乡村公共安全体系不健全;一些乡村出现了“三治”分离的现象,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的效果不明显;部分村民价值观出现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蔓延,“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层出不穷,农村基层党组织亟待提高治理能力。
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实践路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8]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总体要求,搭建了五个层面的主体框架,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该以这五个方面为基本遵循,精准发力,破解困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夯实经济基础,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时提出,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9],阐明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必须充分发挥其引领产业振兴的作用。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让乡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发农民自身的内在动力和蓬勃活力,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发挥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针对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关键环节,在财政支持、融资保障、宣传推介、市场拓展、技术创新、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壮大集体经济引擎。建议将集体经济作为“书记工程”,纳入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切实整合各方资源、盘活各项资产,着力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不成规模、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建立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产业的党建联合体,着力做好“引领、融入、服务”三篇文章,带动兴产置业、富民强村。二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二)强化内育外引,壮大乡村人才资源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4]43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强化正向激励,关心关爱干部,优化年龄结构,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大力培养年轻干部,提升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整体合力。二是加大乡村致富人才的引进力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积极创造回乡创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加大力度引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文化能人和农村电商人才,号召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号召“新乡贤”回乡创业,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思想引领,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2017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10]思想引领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在文化领域的体现。一是引领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乡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乡村社会心态。可以根据当地特色,开展农村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讲活动,唤起广大村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与自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二是弘扬优秀乡土文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保护古村落,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融入乡村文化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引导文化从业者和志愿者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化、爱乡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乡村文化工作队伍,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四)站稳群众立场,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11]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背景下,站稳群众立场,积极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乡村发展永葆活力、提升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法宝。一是完善和创新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和方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作为加强班子作风建设的基本前提,不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坚持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搭建起党组织与群众交流的畅通渠道,疏解群众情绪、解决群众面临的难题。二是执行群众纪律。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处理党群关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不得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不正之风,要切实整治、严肃查处,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五)健全相关体系,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农村的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12]一是转变治理观念。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思想建设,强化党性修养,从基础工作出发为村民办实事,做村民合法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解决“短板”问题,更好地协调村民的利益诉求,有效提升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缓解乡村社会矛盾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二是创新治理模式。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要注重强基固本,完善村级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集体资产管理等基层治理相关制度。创新村民议事形式,重视吸纳利益相关方、社会组织、驻村单位参加协商,完善议事决策程序,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探索“网格管理、四治联动、积分赋能”治理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推行“1+N”党员联系户制度,在网格内组建积分管理评议小组,因地制宜确定党员、农户积分内容,合理设置量化指标;采取正向激励为主、奖罚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和农户积分管理;积极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积分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崇德向善;深入推进“党群活动日”制度落实,广泛开展党员“家庭挂门牌·个人亮身份”“乡村建设·我承诺我践诺”等系列活动,农村党员挂门牌、亮身份、践承诺,做到红白事帮忙、急难事看望、纠纷事劝解、振兴事推进“四主动”,政策宣讲、决议传达、意见征求、服务代办、公益活动“五到户”,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