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与运用

2022-12-29李鑫悦

化工设计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育人

李鑫悦,张 欣

(江苏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1 课程思政概念及特征

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课程思政中的“课程”和“思政”都并非狭义的概念,而是指各门学科都应贯穿、渗透着育人理念和元素。课程思政旨在通过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1.2 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特征

1.2.1 隐性育人与显性育人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时事新闻中常出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废弃物处理与垃圾分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这些新闻热点均可作为化学学科隐性育人的材料,将其与化学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相结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亲身实践体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原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辩证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科学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是有效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隐性育人与显性育人相结合,既是化学学科推行课程思政理念的优势所在,也是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特征之一。

1.2.2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主要特点便是人文精神的展现。而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所展现的科学性极强,支撑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化学实验、化学史话以及伟大的化学家们均能展现出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些人文精神可使科学知识的内涵更加鲜活、课程知识教育更有情趣、学生能力培养更趋务实。因此,注意发挥其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能够让化学课程真正承载起育人的重要功能。

1.2.3 核心价值与创新意识相融合

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除了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外,还应充分地体现在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形成方面。高中生的心智不断发展健全,需要精心栽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引领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而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掌握技能,更应生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化学课程思政能够把化学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融合在一起,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勇担时代责任。

2 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2.1 思政元素的编排

人教社2019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以下简称“新版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化学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力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发课程思政资源,与化学课程的特点相结合,有机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而言,思政元素以科学成就、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化学、化学实验、化学与职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形式,蕴含在新版教材中。

新版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突出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以及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例如,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侯德榜的事迹和侯氏制碱法、化学家徐光宪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迹等,突出了我国化学领域的发展和科学家们的贡献;介绍我国成功研制的超级钢、高性能歼击机使用的隐形涂料等,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教材十分重视化学学科内容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以教材为媒介,通过展现我国科学家们对于化学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自觉关注时代发展和科学前沿,深入体会化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进。

新版教材十分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材中介绍了我国古代化学的传统工艺成就。如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开篇便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冶铁技术和成就。除此之外,考古中发现的青铜器、瓷器以及造纸技术、酿酒技术和火药技术,也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在化学领域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所凝聚成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因此,在青少年时期便加强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其坚定民族和家国信念,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十分重视化学发展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联系,在第八章整体介绍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伦理观念与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如利用化学反应合成新物质或改变原有物质结构,使其性能更加优异,是循环经济原则的体现;合理开发金属、海水、石油等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要求;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是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落实。教师应重视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着重分析其中的教学功能价值,设计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挖掘具有丰富思辨特征的教学内容,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积极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观念,这对于在化学课程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养成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教材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设置实验活动和探究等栏目,实验范围涉及广泛,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完成“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探究实验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使用后的腐蚀液,从而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绿色环保理念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实验室制取气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针对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如取用药品时秉持节约原则,记录实验数据时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处理实验后的废气、废液、废渣秉持绿色环保原则等。在教学中开展实验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新版教材在必修两册教材的编写中增加了“化学与职业”栏目,介绍了化学科研工作者、水质检验员、科技考古工作人员等职业,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与化学相关的职业以及日后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为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化学相关专业打下基础,有利于日后化学领域相关人才的培养。该栏目的设置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可以促进个人发展这一事实,并为学生未来职业的选择提供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栏目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学科在社会中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化学职业观念,为学生立志成为化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在新版教材中也渗透了大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与分解反应、中和与水解反应、溶解与结晶过程等能够体现对立统一规律,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含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三大守恒定律”能够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元素周期律可以体现质量互变定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够体现唯物史观的观点,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则鼓励学生躬身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开阔的人生视野。

2.2 运用思政元素的教学分析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实践,更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因此,各门课程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课程思政的践行途径和教学方法。而化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科学知识课程,既不是马列经典的选读,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现,而是深入挖掘化学课程中的“育人”元素,以化学内容和化学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课程思政而言,真正的成功在于学科与思政之间的相互促进,而非学科教学本身功能的弱化。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仍然是主体,要做好化学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化学价值观形成的有机结合,依托化学学科的“育人”优势,把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化学思政元素的人文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特点。

(1)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即系统规划可以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化学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即教学前明确思政元素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穿插思政元素或者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针对思政元素的评价;

(3)利用化学的学科优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引导学生发展思维,与兴趣相结合,开展创新性趣味实验,同时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

2.3 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梳理出的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要求,可以设计四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能够更加生动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

2.3.1 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史小故事引导学生自由改编十分钟短剧,并在课堂上演绎呈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创建教学情境,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正面影响。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了解查阅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的生平经历,并设计十分钟左右的化学短剧在课堂上表演,演绎徐光宪留学美国并冲破重重阻挡回到祖国,顶着各界质疑利用萃取法完成镨和钕两种元素高纯度分离的感人事迹。立足基础研究,着眼国家目标,这是徐光宪院士的真实写照,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的远大理想抱负。

2.3.2 课堂演讲法

课前,教师可以针对化学家们的科研过程、化学时事热点等设计演讲主题,请学生们根据主题进行演讲,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更加深刻地领悟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例如,教师设计“生活中的化学”演讲主题,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思考生活中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事实或事物,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课上每人进行两分钟的演讲,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分享给全班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3.3 辩论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针对化学相关时事热点设计辩论主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正反方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人生信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师组织“化学如何改变世界”的主题辩论赛,将班级学生分为正反两组,正方观点为“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方观点为“化学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支撑己方论点,在辩论过程中,正方同学主要通过列举化学促进人类发展的相关实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化学材料的不断改进等方面展开辩论,而反方同学则主要通过列举化学对环境的污染、化学手段制毒、战争中的火药对于人类的伤害等方面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辩证地理解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合理利用化学,注意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3 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正值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因此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化学学科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学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文化精神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是有效发展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梳理思政元素,探寻高中化学课程思政推行的有效路径,对于实现各门学科的协同育人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培养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化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