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国家治理的赋能和释能

2022-12-29任艺璇

大连干部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西式全过程民主

任艺璇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我国民主模式的集中凝练和系统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深化民主规律、总结民主经验、推动民主实践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界定了我国民主形态的运作主体和价值遵循。 “好的民主一定是良政善治的,一定是推动国家发展的”[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优势一定是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是为国家治理赋予并释放动能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动能,在实践中将民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人民民主的规范化水平,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指向释放我国新型民主形态对国家治理的动能和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

一、祛魅与超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赋能

西方长期以来主导着世界话语权,将世界的民主政治分为西式民主和非西式民主,并凭借霸权地位对外输出民主模式,以独特的话语表达隐匿了西式民主的资本主义本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提出的重大论断,以独特优势和治理成效破除了对西式民主的既有迷信,破解了西式民主强势灌输下造成的民主困境。民主治理模式下的 “西方之乱”和 “中国之治”的效果之差,也反映了民主本质、民主形式、民主成效和民主话语的差异,通过分析并比较二者的实质差别,在揭示西式民主困境的基础上,具象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超越性优势,从而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型民主形态的优越性。

(一)复归民主本质:廓清了西式民主运作下资本主导的迷雾

西式民主将民主运作对象和民主受益方限定于特权阶层,将 “人民的统治”简化为人民行使投票权,宣扬 “民主政治就是政治家的统治”[3]415;将人民从民主本质内核中抽空并悬置,置换为资本主导的价值逻辑,服务于精英统治和资本逐利的需求。西式民主按资本逻辑制定了一套以选举和竞争为核心的民主运作模式, “人民实际上从未统治过,但他们总是能被定义弄得像在进行统治”[3]365-366,使民主沦为统治者的游说口号和宣传标语,并以形式上的民主选举掩盖了实质上的政治不平等。相较于西方国家坚持资本至上的逻辑,我国始终坚持人民本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摒弃了资本逻辑下的金钱政治和政党恶斗,以人民至上超越了资本至上的理念,将民主本质复归至人民主权。西式民主维护精英统治的特点造成了政治疏远和民主异化,归根结底抽离了人民主权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至上,在选举过程中坚持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由人民选出代表,保障民主权利的同时也保证国家权力的有效实施,从而突破了西式民主空洞化、“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困境。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突破了西式民主 “一次性民主”的弊端,以 “多数人”的治理理念更新了 “少数人”的独裁统治,传递了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管理国家的正确的民主观。

(二)丰富民主形式:突破了西式民主下选举民主的限定空间

西式民主将人民行使主权限定为选举政治代表进行统治和事务管理,造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现实分离,进而形成政治精英和人民大众的分化。西式民主之实只存在选举过程中,“人民是作为选民,亦即从选举权的角度,行使他们的权力。”[4]政党获选后的制度运行和治理实效只落脚于本阶级的既得利益,造成选举时天花乱坠、选举后无人问津的政治现象,极易激化大众的政治冷漠感,降低参与感。出现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将民主简化为选举民主,认为民主的实现就是民众选举领导人的过程。按照亨廷顿的观点, “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挑选领袖”[5],这一表述只是复述了选举和竞争作为西式民主的核心特征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表面看人民似乎享有自主选择权和意见表达权,然而,利益集团和资本力量对民主政治的全盘操控完全无视民众的意愿和诉求,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只会招致制度性危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全新的民主理念,是 “完整的制度程序”和 “完整的参与实践”的统一[6],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真实地体现到政治生活全过程,构建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环环相扣的运行机制,突破了西方国家将民主限定为选举环节的制度壁垒,解决了西式民主异化人民主权和损害民众利益的弊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统一的工作原则凝聚了政治共识,保证了政治制度的公正性,有效避免了国家治理碎片化、民主权力缺失的现象。

(三)提升民主成效:破解了西式民主对民主发展的路径限制

西式民主自奉为 “历史的终结”,凭借经济实力和发展优先权大肆推行西方模式,并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为参照系,以是否存在 “选举民主”作为判断民主成效的核心标准,把民主成效的评价标准单一化,忽略各国具体实际,这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片面性,阻碍了各国民主事业的发展。西式民主的特殊性被固化为普适性的民主模式,混淆了西式民主的 “特殊”同世界民主事业发展的 “一般”,将民主的发展更新限定在局部范围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窄化了民主发展空间。全盘挪用西方模式引起的 “水土不服”只会招致民主失效和治理失衡,并使危机外溢至全球,影响国际稳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贯穿人民政治生活全过程,跳出了单一线性、单向维度的西式民主模式,以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模式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这一模式是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成果,不仅证明了我国政治道路的正确性,还增强了政治制度自信,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人民至上的民主原则,纠正了西式民主将民主抽象化和神圣化的错误原则,以广泛多样的民主形式实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以显著的治理成效破解了西方国家对民主路径的垄断。

(四)构建民主话语:打破了西式民主作为民主样板的话语垄断

西方国家凭借民主先发优势掌握了民主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将民主视为西方国家的专利,为西式民主赋予所谓的合法性和正统地位,把西式民主当作解决民主难题的唯一方案。不仅掩盖了西式民主的弊端和矛盾,隐匿了西式民主的资本主义本性,而且阻碍了民主的自我更新和完善,扼杀了民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西方国家对民主话语的垄断服务于资本扩张、全球霸权的地缘政治逻辑,以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对非西式民主妄加评判,宣称 “伪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民主为核心议题,为民主的定义和解释预留了发展空间,坚持了人民本位,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参与实践。既指明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特征,表明了我国民主发展的理论基点,又提出了 “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的民主程序,提供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运行思路,区别于西式民主的机制构建和话语表达,通过构建本土话语体系,优化话语表达方式,在增强民主认同的基础上提升我国民主的国际话语权。

二、建构与运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发于我国特定政治土壤,总结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经验,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内涵,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立足人民需求,依托民主流程,坚持广泛参与和平等协商,以对共同利益的积极认同和自觉行动来维护我国民主实效和发展质量。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民主的发展机制主要集中于利益的表达和实现,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衔接,推动闭环管理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和目标互嵌机制合理运行,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

(一)闭环管理机制:完善民主程序,提升民主质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突破了西式民主将民主局限于选举环节的弊端,延伸了民主链条,建立起闭环管理机制,从民主参与到平等协商再到监督反馈,建立起上下联动、内外贯通的民主程序,避免环节脱落而阻碍民主进程。从民主程序设计看,我国人民民主以完备流畅的程序保证人民全程 “在场”。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献言献策活动,仅在两周时间便收到超过101.8万条建言, “这是全党全社会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献计献策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7]。从民主转化环节看,通过平等协商来集中共识,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将分散的社会个体凝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力;通过代表反映和法律保障及时将人民诉求上升至国家意志,转化为国家层面的治国理政来保障利益实现。从民主实际效能看,我国民主坚持人民主权,结合实际延伸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我国民主的特点在于 “全过程”,不仅程序和环节完备真实,而且保证了人民民主的可持续发展,既以改革为动力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主机制,提高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增强人民民主的功能指向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赋予我国民主实践指向,以民主实效服务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切实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二)利益整合机制:凝聚民主共识,共享民主成果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于西式民主将民主窄化为资产阶级的特权,而是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不同阶层经济差距的影响,人民内部存在着多样化的民主需求,如何基于表达机制整合差异化的利益需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平稳运行的关键。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是整合人民力量、协调矛盾分歧的重要形式,通过畅通基层立法联系点、座谈会、听证会等民主形式,基于平等对话收集多方意见和诉求,并由决策主体通过分类归纳、资源调配等方式整合差异化的利益诉求,基于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做出科学决策,并以治理绩效反映和检验利益整合和诉求实现的具体结果,从而实现民主和治理的有效对接。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利益整合机制只有以共享民主成果为落脚点,才能实现民主政治的良性循环和高效运转。只有让人民获得真实的参与和表达体验,享受到民主发展红利,才能使个人目标服从于共同目标,并自觉趋向共同利益的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鲜明的治理绩效来反映我国民主建设的成果,将民主共识集中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中,实现了在程序中坚持民主原则、在实践中回应民主诉求、在治理中彰显民主成效的有机统一。

(三)目标互嵌机制:整合各方力量,满足多元需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整体事业,是各要素综合联动、协调提效的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五个文明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结果,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的过程,因此,理解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机制,还必须理解人民民主同治理、民生、文化等目标之间的共融互促的关系。首先,民主和民生相互促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必须基于人民利益诉求的实现,改善民生是发展人民民主的直接目标,是民主共享机制的直接成果,而民生实效又关系到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富裕,进而直接影响人民的参政意愿和我国民主的发展质量。以民主治理带动民生实效并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是我国发展人民民主和提高民生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追求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路径。其次,民主和治理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要依靠民主原则和民主理念,完善民主制度以加强制度保障,也要借助民主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彰显民主优势。同时借以国家治理空间延伸人民民主的时空界限,不断调适和优化发展人民民主的相关机制,以此实现民主和治理的互嵌共进。最后,民主和文化相协调。人民民主的长效发展是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双向驱动的结果,而政治认同和政治文化则是最主要的精神成果。既要以现代化民主理念优化文化发展的现实目标,借以民主渠道整合民众文化需求,使文化创作和产品衍生贴合人民的利益诉求,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也要以政治文化的内生作用增强人民的政治认同,通过塑造正确的民主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民主的运行机制和发展形态。

三、辐射与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释能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实践命题,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和现实效能。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对人民民主的有效探索和系统总结,以独特优势和治理成效打破了西式民主对民主的发展桎梏和思维钳制,增强了各国主动探索现代化民主模式的信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民主的本质,将民主价值和民主理念贯穿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宽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辐射圈,使我国民主不仅真实广泛,而且具体有效。

(一)探索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政治路径

全过程人民民主遵循人民民主的本质规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路径,始终坚持人民本位的价值逻辑,将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落脚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民众需求的满足和民主成果的共享。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9],人民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高质量民主的诉求和愿景则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动力和现实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现实形态,把 “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10]的政治诉求具体真实地体现到人民民主发展的全链条、全环节和全方位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畅通民意表达通道,并合理配置民主机制以听取并回应民意,维护了人民权益,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表达民主诉求提供了广泛的实施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方式提供了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路径,遵循了民主发展规律,契合了高质量民主的发展需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选举环节外,增设了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环节,畅通了人民民主的实现渠道,保证各环节衔接有效,发挥人民群众对民主建设和发展的 “主人翁”作用。

(二)贡献了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念解决民主问题的中国方案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解决民主政治问题的经验总结,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贡献了中国方案,彰显了我国民主制度优势。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弊端,揭露了民主政治背后的资本掌控,提出了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1],只有同私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才能确立正确的民主价值导向,从而将民主追求融入党的政治基因,将民主的关注点复归至人民。我们党在建立民主政权的同时,提出了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2]的民主使命,并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前提下,将人民民主的本质内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指向,将 “争得民主”的理论前提在中国的民主实践中变为现实,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提出了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3]的论断,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辅以制度化和规范化保障,升华了民主使命,并将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紧密相连,确保了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14]。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本位,关注人民的民主诉求和民主意愿,通过完整的制度程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将 “人民当权的”[15]的政治理念变为现实,以多数人的统治解决了资本主导下西式民主的发展偏差和主体异化的困境。

(三)拓展了平等合作基础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空间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作为价值形态,民主价值的实现依托于制度制定和机制运转,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目标指向;作为工具属性,民主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凝聚社会共识,提升治理效能。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指向在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以国内治理的良好成效为全球治理提供治理经验,通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来加强国际合作,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发展目标凝聚合力,以此超越西方治理的强权政治和竞争冲突的霸权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态,实现了价值理念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衔接,以民主发展的现实成效重塑了民主和治理的关系,并揭露了西式民主背后的利益争夺和霸权巩固的实质,打破了西方国家宣扬的民主神话,对于各国廓清迷思、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民主模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民主实质的一元性和民主形式的多样化探索,依托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传统,以真实广泛和具体有效的民主发展模式突破了西式民主强势输出路径下的政治禁锢,为世界民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使探索多样化的民主发展模式变为现实。

人民是民主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国追求的人民民主的实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但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往往受本国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的影响而不同,照抄照搬别国民主形式而忽略民主的适用条件和本质内涵,只会导致水土不服和社会动荡。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将人民民主的本质核心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现实,提供了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的现代政治方案[16],在此基础上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和参与形式,实现了人民全程参与、环节全程衔接、程序全程配套、机制全程运转和成果全面检验。中国民主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向世界各国分享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鼓励各国积极探索不同的有效管用的民主模式,促进了世界民主政治文明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独立自主和共谋发展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猜你喜欢

西式全过程民主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中国式民主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市售10种西式培根品牌产品营养及安全品质分析
分蘖洋葱对西式香肠品质及储藏特性的影响
生态民主
国际学校:留学无需“小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