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模式与路径探析
2022-12-29冯权
冯 权
(北京控股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023)
在国际的大舞台上,各国对财务公司的定义都因其制度、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的差异而大不相同。在我国,财务公司大多是由企业集团申请、由银保监会批准设立、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巩固和加强企业集团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财务公司应该提供相应的产业链金融服务,以此来拓宽财务公司服务范围,提升公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促进企业集团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一、产业链金融相关概念
1.产业链
从本质出发,产业链是用于描述由多个企业构成的企业群内部结构关系的概念,出自于产业经济学,大体是指产业内各部门之间在一定技术或经济关系基础之上,根据特殊逻辑联系所产生的链条式关联的形态。其主要由价值、企业、供需、空间四个维度构成,并且这四个维度在相互联系、不断均衡的过程之中形成了产业链,即“对接模式”,此对接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推动着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2.产业链金融
产业链金融概念发轫于21世纪初,起源为供应链金融。在产业链金融初期,相关工作的重心主要偏向于企业物流与资金流二者。主流观点为,企业物流能够对资金流实现控制,并且能够起到优化作用。随着时间的发展,产业链金融的内涵与应用逐渐丰富,目前已然成为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群各项金融服务的扩展业务。概括来说,产业链金融即金融机构以某一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中心,将上下游企业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通过对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上的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信用支持等综合金融服务,从而促进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财务公司而言,由于其所属的企业集团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地位,因此,作为企业集团“内部银行”,其具备为企业集团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天然基础。从业务范围上看,财务公司经批准后可以向产业链下游开展成员单位产品的消费信贷、买方信贷和融资租赁业务,可以向产业链上游开展“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和应收账款保理等延伸产业链业务。这些业务的开展既能够促进企业集团自身经营的发展,又能够对上下游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从而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供有效支撑。
二、产业链金融模式与传统融资模式的区别分析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财务公司立足于实体经济,在集团产业链上开展金融服务,有着传统融资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
1.拥有更广泛的服务对象
对于产业链金融而言,其金融服务的对象是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该链条上的上下游各个企业,服务提供方则是财务公司。这就意味着,产业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不再是传统金融的单个客户,而是一个链条上的客户群,金融服务对象也不再是传统的点对点,也不是针对某一产业环节的点对面,而是面向一条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与所有环节,是点对体。
2.风险更加可控
产业链金融同传统金融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更加有利于财务公司把控整体的金融风险。一是将对上下游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纳入集团成员单位的综合授信,可以形成一定的信用保障和信用约束。二是通过资金闭环操作,可以确保贷款用途合规,保障业务和资金安全性。三是借助处于核心企业地位的集团成员单位的信息优势,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并做好防范。
3.能够实现信息共享
产业链金融可以对链条上的各项信息实现汇集与共享,能够将链条上下游的所有企业归纳到统筹范围之内,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链条上企业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统一处理,最大化地发挥信息所产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4.金融服务更加系统
产业链金融更加侧重的是对于整条产业链的把控,将过去传统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业务开展方式变为点对体的复合业务,进而构建出了一套更加协调、更加系统、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
三、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一些产业链上的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的信贷信用较低,贷款逾期风险较高,在当前资金流动性弱的金融背景之下,一些外部的金融机构对其贷款意愿较低,同时企业自身也难以把控相关风险。而集团内财务公司对于所处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企业财务情况与资金情况可以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提供相应额度的贷款。同时,由于处于产业链之上,企业贷款逾期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也更加可控。因此,发展产业链金融,不仅能够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强化集团的风险管控能力。
3.有利于满足公司自身发展改革需要
过去,财务公司的服务范围存在局限,使得业务主要集中在集团内部展开,并且由于资金成本较高,造成所开展的业务回报相对较低。此外,财务公司可提供的金融服务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高度重合,并且受资金规模、业务扩展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财务公司并不具备竞争优势。这就造成了财务公司的发展瓶颈,亟须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创新自身金融产品,提升竞争力。
而发展产业链金融恰好能够使财务公司实现自身业务的突破,在拓宽收入来源渠道的同时,又能够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实现资金流转,促进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增强本集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黏性,助推集团健康发展。
四、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金融人才不足,不利于产业链金融业务长远发展
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对相关人员的金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是当前产业链金融人才缺失问题较为普遍,大部分财务公司相关人员都是边干边学边摸索,缺乏系统的培养体系。这也导致在相关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员工随意性较大、操作不规范,给相关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阻碍,不利于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应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专业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公司相关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2.风险评估及控制能力薄弱,隐性风险压力较大
对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意味着财务公司要接受更多潜在风险因素的考验。财务公司在选择客户时更多是依赖于作为核心企业的集团成员单位的推荐,在进行风控评估和风险控制时更多是基于作为核心企业的集团成员单位的支付能力、信用背书或对于商品的控制能力以及交易的主导地位进行考量。一旦核心企业自身经营、所处环境、市场地位等发生风险,对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将会传导至财务公司,而财务公司对于此类风险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隐性风险压力就会相应增大。因此,财务公司在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既应该注重对核心企业风险的把控,又应该加强客户准入、规模控制、限额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3.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制约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的发挥
财务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团成员单位的存款,总体负债规模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虽然还可以通过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和同业拆借来筹集资金,但是发行债券对于财务公司自身的要求较高、发行难度较大,同业拆借的规模和价格受资金市场影响较大、拆借期限也很短,因此均无法成为财务公司资金的有效来源。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银行”,筹集的资金需要优先满足集团内部成员单位的支付结算和信贷方面的需求,这样使得可用于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资金更加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服务能力的发挥。
4.信息化程度需要加强,产业链金融模式探索遭遇瓶颈
从现有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来看,部分财务公司对于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识还较为薄弱,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却并没有被完全应用到产业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中去。相关人员的素质还无法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于互联网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应用也不到位。与此同时,信息化程度偏弱也使财务公司对产业链金融模式的探索遭遇瓶颈,因为新的业务模式往往需要范围更广且更加精准的信息支撑以及更加先进便捷的系统支持。金融信息化是我国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影响未来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把握好信息化发展才是完善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关键所在。
5.创新性服务有待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一些财务公司注重开展的产业链金融服务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从现有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来看,创新性服务仍然十分薄弱。作为集团公司的专属金融平台,财务公司能够全方面掌握集团实际发展情况、生产经营信息以及资金管理状况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对合作客户的需求、市场发展预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着一般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由于部分财务公司局限于自身的服务体系当中,忽略了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没有将金融产品与企业集团或客户的需求相结合,仍采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导致服务范围较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五、解决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模式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链金融提供有力支持
为了产业链金融业务健康长远的发展,财务公司应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一方面,财务公司应对现有相关业务人员定期组织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专项培训,考评结合,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财务公司可以在人才市场上直接聘用成熟的专业人才,并通过制订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在全司上下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学习的氛围,才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产业链金融提供有力支持。
2.完善风险防控措施,降低隐性风险发生概率
为了降低产业链金融业务风险,财务公司可以将风险防控与产业链金融业务紧密结合,多方面完善风险防控措施。一是可以与集团的采购、销售、财务、仓储、物流等系统进行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这样既能使财务公司及时获取核心企业经营和财务的真实数据、把控核心企业风险,又能使财务公司实现对业务全过程的运营监控和预警、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降低上下游企业风险。二是可以严格客户准入。财务公司可以结合核心企业意愿、客户信用评级结果、自身风险偏好以及业务风险程度等因素设定相应客户准入条件。三是可以根据财务公司资金规模和流动性管理能力对产业金融融资总规模进行控制,不宜超过财务公司资本净额。四是可以对产业链金融单一客户的授信额度进行限制,降低单一客户风险敞口并分散风险。此外,财务公司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业务操作规程、严格落实各环节审批等措施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隐性风险发生概率。
3.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虽然目前所受的管理和限制较多,但是在融资渠道方面还是具有一定拓展空间。一是可以加大与商业银行的同业授信合作,争取更多银行认可财务公司承兑的票据并提供保贴和转贴现专项额度,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转贴现和人民银行再贴现盘活持有的票据资产获得流动性补充。二是可以在完善自身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向监管部门申请适当增加财务公司同业拆借额度,延长拆借期限,降低财务公司债券发行难度,进一步降低财务公司法定存款准备金,允许开展同业借款等方式来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三是可以建议监管部门研究制定财务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专项债、金融资产证券化等相关业务的政策,为财务公司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4.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程度
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核心就是通过有效掌握各方面的产业链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金融服务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所以,对信息的掌握和运用是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重中之重。财务公司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财务公司系统与集团的采购、销售、财务、仓储、物流、合同管理等各类系统进行对接,目标是实现对产业链上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并可以对包括交易信息、发票信息、收付款信息、产品出入库信息、抵质押信息等在内的各类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和追踪,进而做到风险控制全覆盖。同时,为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应该大力推广互联网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的模式,强化产业链金融服务的信息管理,利用科技的力量,对信息进行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并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信息数据进行动态计算分析,为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服务的高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5.推动创新化发展,获取竞争新优势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产业链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财务公司在开展产业链金融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服务产品的创新。为了保证金融服务业务的吸引力,应不断创新发展,推出新颖且符合时代发展脚步的新型金融服务业务。同时,要学会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充分利用掌握的信息,制定符合其经营特点的服务业务。例如:中石化财务公司成功将上海票交所发布的“票付通”产品运用到了中石化集团旗下电商的线上支付,进一步丰富了电商平台B2B支付结算服务方式,提高了票据支付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航天科工、兵工等十家财务公司共同打造标准化票据产品“军工票”,实现了各大军工集团之间的票据互认、票据增信,进一步提高了军工集团公司产业链运行效率,提高了应付票据流通及应收票据变现能力,促进了财务公司票据业务的发展。因此,财务公司应该从这些优秀的公司中吸取经验,大力推动创新化服务发展,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六、产业链金融发展路径分析
产业链金融服务依托集团核心企业,具有较为广泛的客户覆盖面和业务覆盖面。财务公司在推动产业链金融发展时,应结合集团特点,找出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路径。首先,可以从战略层面取得集团的支持,将财务公司产业链金融业务主动融入集团的发展战略之中,借助集团的力量推动财务公司与核心企业进行业务协同。其次,可以与集团核心企业进行深入对接,通过系统对接、信息共享、金融需求匹配、协同配合、资金闭环结算等方式实现财务公司对产业链信息的全面掌握、对客户资源和业务需求的深入了解、对产业链交易的全程监控、对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提升集团产业链整体粘性。再次,可以加强自身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时结合产业链业务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自身产业链金融产品,从而深化与产业链各参与方的金融合作。最后,可以推动财务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化同业合作,在监管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拓宽自身资金来源,为产业链金融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结语
综上所述,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对于财务公司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财务公司想要健康长远发展,就应该更加重视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并且在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时,应该选择符合自身公司经营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借助金融科技提升自身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为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此外,还应该重视金融风险防范,降低隐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确保产业链的顺利发展,为实现集团整体战略目标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