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雨污分流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2022-12-28陈安阳
林 炅,陈安阳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 515071)
0 引言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水质达标后再利用或直接排入江河海,这样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内容一般包括铺设新的户外雨水、污水分流管道以及管网辅助设施,将村民各家的户内外雨水和污水引流至主干管,再进行处理。从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施工环境看,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兼有新建工程(户外新建管道)和改建工程(户外管道与旧用户内排水设施的连接)的特点。工程大部分是在已入住环境中进行施工,施工时常需要对旧有路面进行破坏、不能进行大面积成片快速施工、协调工作量大等,这更多显现了改建工程的建设特点。
由于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欠缺整体规划和控制,存在道路路面高程参差不齐,室内管道安装口径、位置不统一。这必将造成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在设计、施工现场管理等与常规的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存在较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雨污分流工程质量密切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关乎政府的公信力,应确保高质量完成工程各项建设目标。
但是,目前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承发包组织管理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导致的结果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的实际排水能力不佳,发生暴雨后问题尤为突出。有些地方甚至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和雨污分流工程项目改造前相比,改造后更容易发生水浸街现象,给老百姓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管理手段,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它们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1 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承发包方式
采用哪种承包方式主要依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建设单位自身的工程建设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应遵守国家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雨污分流工程的承发包管理效果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影响重大。在我国,农村集体一般采用村民自治的形式,虽然雨污分流工程建设资金来源经常涉及上级财政支持,但村集体组织经常作为建设单位的身份出现。由于村集体常缺少掌握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面临诸如承包方式选择、项目管理形式选择、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业主方如何参与项目管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都必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建设。现实中,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在招投标阶段存在的典型问题如表1:
通过正确的承发包管理,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并保持正常的甲、乙双方关系,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若处理不当,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其中,施工单位资质问题、工人技能问题以及监管不力等问题,都会在现场的施工阶段暴露出它的弊端,最终影响工程的建设目标,如投资、质量、工期及安全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表1 农村雨污分流招投标存在的典型问题
1.2 工期过短
工程建设有其自身规律,从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来看,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策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验收使用等阶段都有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目标。但目前有些农村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受部门绩效管理驱动影响,存在命令式决定项目工期现象,容易造成建设工程项目工期过短。这导致了建设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包括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资目标确定、施工现场勘查、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存在简单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都削弱了前期准备阶段对施工阶段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撑和指导作用。为了赶工期,施工现场必要的大量协调、变更、确认以及验收等工作没能得到有效执行,这与此类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产生严重冲突,必将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在确定工期存在严重的不科学和过错,在后期和承包方的配合中,不得不降低要求甚至违反工程建设法规、标准,陷入了质量控制的恶性循环中。
1.3 建设费用过低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目标主要由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决定,通过设计图纸表达,并由建设资金提供保障。因此,不能简单甚至不科学地决定项目的建设资金,特别是人为压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目标。如果一方面是必须按决策确定的既定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另一方面是不能与之匹配的偏差很大的投资限额,这样易倒逼业主方降低或缩减建设工程项目的标准或内容,甚至在施工过程中默许承包方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和竣工验收时降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但是,目前在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中,建设资金与建设目标不匹配的现象时有发生,可以想象,这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失去了保障。
1.4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控制不到位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根据农村雨污分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贴近施工现场一线,并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承包方资质及人员技能、责任心等原因,以及上述所提及的工期、资金等因素,经常导致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不规范、不到位。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不到位主要表现: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资格把关不严、管道安装前和施工过程中对管道的高程和坡度没有控制好;班组作业前的技术交底执行不力;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协调不及时、不充分;工人过于追求施工速度,导致工程变更等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质量验收没有严格按规范执行。这些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显而易见。
2 应对策略研究
结合上述,农村雨污分流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依据建设工程建设的程序、规范标准以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方法,提出如下质量保障应对措施。
2.1 遵守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要求
业主方是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体和核心。首先,业主方应掌握并遵守建设工程建设规律和要求,在进行诸如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目标、建设工期等决策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千万不能盲目人为压低建设项目投资目标和工期,所有的决策应尊重工程建设科学规律,遵守建设法规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开展。要达到此目标,建设单位应具备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需要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若自身不具备,应委托第三方的专业机构代表甲方进行管理。建设单位应确保在重要环节如项目招投标、建设资金管理、甲方代表委派等环节和过程中正确、全面、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货物及服务采购符合国家的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这样才能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一定要及时到位
由于农村雨污分流工程需要将各家各户已有的排污管道与户外新建管道进行连接,考虑到各家户内管道设计、管径、高程等的差异性,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制定相应地有针对性的管道连接方案,采取措施避免日后使用中出现的因排水能力不佳而出现的诸如污水倒灌、积水、排水压力过高等问题。所以应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力量和管理力度,制订并不断完善现场施工质量(包括连接方案)管理流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各户的管道排水能力。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是质量达标的关键环节。雨污分流工程主体是地下管道。农村雨污分流地下管道施工的一般流程为:勘查→测量→定位→放线→挖管沟→铺垫层→管道敷设(含砌沟、井等)→隐蔽工程验收→回填→地面修复→整体验收。
严格遵守上述施工流程,同时按照相关技术文件和规范进行施工,按规范标准要求完成工序的质量验收,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管道的施工质量。同时应特别强调,对于常压排污管道,按技术文件要求做好高程和坡度控制,是确保管道排水能力的前提和关键一环。
2.3 完善工程设计验收标准
基于农村雨污分流工程设计施工的特殊性以及工程涉及民生的公共属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并加强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的管理,应制定全面、有效的相关标准并严格执行。例如,对于农村雨污分流施工图的设计,应明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设计依据、设计深度,加强设计技术文件质量的审核,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内的整体排水量,进而正确设计管网。主管部门可委托第三方加强技术管理,确保设计质量,如探索创建准确的管道排水能力预测模型,科学建立管道最大设计排水能力标准,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一个参考依据。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可探索借助机器人对地下管道进行辅助验收;借助现代测量技术和绘图软件,提供包含GPS定位数据和三维视频的竣工资料。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工程验收质量,而且有助于日后的使用管理。
2.4 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问责索赔及售后服务
作为工程项目的主体——建设单位的上级主管或监督部门,应担负起工程建设过程相应的统筹、管理、审批及监督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必须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监察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对失职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的问责。
对于工程承包单位在工程建设工程中的重大过失或违法违规行为,除了上述提及的可与工程结算挂钩以外,还应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主管部门应完善合同违约责任条款,明确工程质量不达标承包单位的赔偿责任和标准,应将农村雨污分流工程的实际排水效果作为与承包单位进行工程最终结算的一个硬性条件。此外,应在承包合同中明确相应的义务条款,明确工程质量保修期和售后服务条款,完善承包单位售后承诺,通过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管理。
3 结语
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提升了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水平,完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建立完善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综合管理体系。但我们应该同时认识到,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存在不少与常规新建工程不同的特殊情况,建设单位、相关监管单位和人员责任重大,应担负起各自的职责,加强组织和监督,维护国家财产和政府威信力;对于承包方来说,项目现场施工难度和成本较高,应加强合同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管理能力,真正视工程质量为百年大计。应不断地探索,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完善农村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真正实现工程各项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