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促转型 以技术强实力
2022-12-28文/商霞
文 /商 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关键变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整合资源,实施颠覆性创新,深入推进谋久调优、内涵提升,以创新促转型,以技术强实力,有力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实施各类科研项目652项,获上级科技资金支持5587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38项;新获授权专利191件,其中发明专利21件;起草制定国家标准3项。
一、关键技术攻坚突破
新矿集团通过深入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积极引进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破解了一批制约安全高效生产的技术难题,有力促进了提速、提质和提效。
一是创新开采模式。着力研究“薄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模式”。孙村煤矿率先探索出六层薄煤层高效开采模板,引进深孔超前预裂爆破技术,直接过断层,每班7人,单班8刀,月产最高达到3.3万吨。针对内蒙古区域矿井多煤层、大倾角实际,攻关智能高效开采模式。长城一矿在42°大倾角工作面创新应用液压裂岩技术,超前弱化处理落差9米的断层,每个循环用时缩短65分钟,每班12人,月产达到8万吨。
二是提升掘进效率。围绕高效快速掘进建设,引进高端设备,打造快掘队伍,以掘进效率提升带动布局调整。榆树井煤矿3808运输巷、软岩巷道反底拱施工,连续3个月单进超500米。长城二矿全岩锚喷巷道260运输大巷,月进保持在120米以上水平。全集团18支快掘队伍32次达到快掘标准。
三是强化灾害防治研究。针对矿井重大灾害治理,坚持借脑引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防治水、瓦斯治理、防冲管理等治灾技术研究38项,汶河水、华源水以及赵官能源、邱集煤矿后组水等水害得到有效治理。研发“双层多分支顺层钻孔注浆改造顶底板双重灰岩含水层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国内首次解决了受顶底板双重灰岩承压含水层威胁煤层的安全开采问题,累计解放煤炭储量1700万吨。开展“柴汶河流域地表老空一体化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消除了地表及浅部老空水害威胁。开展“高地温自燃厚煤层长期停采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构建了可靠的防灭火体系。
四是实施“精煤增收”战略。打好“精煤增收”牌,组织选煤专家进行会诊,累计完成65项技改项目,成功研究出“中煤再洗、煤泥深加工”等国内领先技术。针对不同矿井煤种煤质差异,“一厂一策”制定洗选方案,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生产,促进产品结构调整,精煤产率由2018年的63.7%增长到目前的71.8%,提高了8.1%,累计洗煤创效13亿元。
二、系统优化释放产能
新矿集团践行“持续优化、循环优化”“优化无止境”等理念,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催生出一批设计及系统优化的经典项目,助力了矿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延长了服务年限。“系统越简单越可靠”,已经成为新矿集团各矿井的共识。
一是坚持系统优化,实现安全高效。盯住优化不放松,对优化项目进行再优化、再完善,通过新建井筒、补打巷道、优化调整等方式,重构生产系统,封闭低效采区,确保实现老矿变新、新井更优、系统更简、运行更高效。从2020年开始,先后启动协庄煤矿、华丰煤矿、良庄矿业、翟镇煤矿、孙村煤矿等矿井的生产系统优化再造,累计封闭闲置巷道4.5万米,减少采煤工作面5个,减少掘进工作面12个,减员2500人。协庄煤矿一期工程改造后减少主运输环节7个、皮带5部、管路8600米,缩减辅运距离2800米,密闭巷道5200米。华丰煤矿改造完成后,封闭巷道1.6万米,减少皮带15部,将结束“钢缆皮带运人”的历史。翟镇煤矿通过优化后组辅助运输系统,效率提升2倍,开启了老区矿井无轨胶轮车运输模式。
二是实施找煤扩量,延长服务年限。新矿集团老区骨干矿井千方百计实施找煤扩量,矿井服务年限可平均延长15年,正在加速重塑山东省内区域“千万吨炼焦煤”生产供给能力。协庄煤矿“三年三步走”改造完成后,可解放煤量1786万吨,封闭巷道3.6万米,减少主运环节18个。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一期工程改造后可释放煤量325万吨。华丰煤矿改造完成后,可解放煤量545万吨,通过优系统、调布局,矿井将实现1个工作面、年产100万吨、单班入井不超100人、年创利润1亿元以上的生产目标。良庄矿业改造完成后,可解放煤量600多万吨,封闭巷道1.2万米,减少皮带16部,职工下井时间缩短70分钟。
三、管理跃升迸发活力
新矿集团坚持市场、效率、效益导向,聚焦管理创新,大力推动三项制度改革、三化融合管理和全面经营创效,以更完善的体制机制,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活发展的“一池春水”。
一是推进机构改革。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化控员提效、“瘦身健体”,三年累计控员13877人。坚持工资与效益、效率同向联动,开展长城三矿精准激励、恒坤化工中长期激励试点,增强了两单位的盈利能力。
二是深化经营创效。整合生产服务业、洗煤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推进工程、维修、安撤、物业等专业统管,34个优势项目纳入山东能源集团内部协同,创效5.6亿元。开展“大清仓、大利库,大回收、大复用”活动,累计盘活闲置资产10.06亿元。完成协庄煤矿、翟镇煤矿、邱集煤矿压煤村庄搬迁协议签订,将解放压覆资源1900万吨。通过深化经营创效,三年来梳理各类创效项目272项,累计创效45.7亿元。
三是实施融合管理。先顶层设计,再分步实施,打造大数据中心,先后建设模块化数据中心、超融合架构的企业私有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工业物联网平台,通过数据赋能精细化、智能化协同运营,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管控与信息深度融合下的智能管理和科学监管,整体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安全生产、经营管控、指挥调度和决策等提供支撑。
四是强化创新激励。按照新矿集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以多种形式进行表彰奖励。2022年,新矿集团隆重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拿出2200多万元,对80项科技进步奖、24项技术发明奖、55项设计优化方案、10家创新先进单位以及各类创新平台、技术标准和先进个人进行重奖。
四、创新体系保障有力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存在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各个领域。新矿集团全面做实保障,营造最优创新生态,形成上下协同、机制顺畅、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
一是重塑创新管理架构。组建创新研究院,设立6个研究中心,打造自我创新、借脑引智、对标提升“三大平台”,搭建创新领导小组——技术委员会——创新研究院——创客中心“四级架构”,形成“全员参与、全层级贯穿、全产业覆盖、全流程融入”的多维度创新创效体系。
二是构建创新运行和保障体系。借助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将企业的难题放在国内和国际平台上解决,构建了独具特色、更具活力的科技创新运行体系和规范高效的保障体系。目前,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部级创新平台8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山东省瞪羚企业1个。三年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减免企业所得税2.62亿元。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在科技项目管理、投入保障、评价考核、激励分配、人才培育等方面,连续出台一系列制度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红利加速释放。建立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泰汶盐化“氯乙烯无汞触媒研究与应用”项目顺利发榜。完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三年累计研发投入21.24亿元,年均增幅25%以上。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健全管理、技术、技能晋升“三通道”,3名高技能人才、4个创新工作室分别入选第一届山东能源集团首席技师、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单。公司现拥有行业级科技人才620人、专业技术人员4200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为加快化解制约创新的关键问题,新矿集团注重群众性创新和成果转化,专注于加快数字转型,培育创新企业,激发“全员创新、万众创效”活力,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创新局面。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力之举,也是加快转型的必由之路。新矿集团将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强基补链”工程,攻坚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创新创效能力,实现向创新要安全、要产量、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