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指向及策略寻绎
——以学生专著《它们》为例

2022-12-28潘丽云

中学语文 2022年32期
关键词:言语语境交际

潘丽云

朱学谦是我的学生,他的随笔集《它们》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3 篇文章,其中有关动物的9 篇,有关植物的29 篇,研究性文章5 篇,共19万字。书一面世即热销,并获华东地区教育类优秀图书奖。作为语文老师,在辅导朱学谦写作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对个性化写作的教学指向与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总结。

一、创设个性化言语表达平台

面对写作,学生最大的困惑是“没什么可写”。其原因之一,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学生觉得“没什么素材可写”。其实,表达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就是天生的写作者,都是一个独特的言语表达个体,都有言语表达的冲动。“失语”只是因为他们暂时还没找到个性表达的理由和出口。

《它们》的作者朱学谦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语”例子。当年入学初,他对写作并不感兴趣,每次作文常常寥寥几笔,就无话可写了。如何唤醒他言语表达的冲动,成了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尽快全面了解他的个性,我主动联系其家长,得知他喜欢动植物,小学阶段还有让蚕宝宝吐彩色蚕丝的养殖经历。为了激活他“独有的生活”,我投其所好,有意布置了作文题《童趣》,希望能为“独特的他”找到一个言语表达所需要的“独特的出口”,希望看到他笔下独具特色的动植物。果然,他把“仓鼠”交上来了。他竟然把仓鼠写得活色生香:

我家的仓鼠曾在金华市花鸟鱼虫大学建筑系深造了两个星期,获得博士学位。所以,即便是我提供的这么一个结构简单的小笼子,它也能施展非凡的才华,把它变成一座华丽而又实用的宫殿。

这段幽默活泼的文字让我喜不自禁。在应试作文占主流的当下,生动有趣与个性鲜明的文风是何等重要!

叶圣陶先生对个性化写作有很多卓见:“教师出的题目,原是要我们练习,现在却说不愿练习,岂非同自己为难?所以我们得退一步,希望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够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然后选定学生能够作、愿意作的题目给学生作。”走近独特的朱学谦同学,“了解学生的生活”“设身处地地想象学生内部的意思和情感”,以量身定做的“童趣”题目,叩开他独特的心灵大门,让他“能够作、愿意作”。我们在慨叹学生写作“空洞无物”,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之余,是否反问了自己:在布置作文题目时,有没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在写作内容、写作文体上有没有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没有言语表达的自由,就没有言语表达的个性。个性化写作就是给每个独特的言语表达个体以表达的自由,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度其个性”,为学生找到一个个性化表达的出口,以言语表达的自由,催生学生言语表达的个性。

二、构建个性化的交际场域

写作是一种需要极强的动机、情感、意志参与的复杂的技能性活动。如何让朱学谦有持续的兴趣和动机,进而形成自觉的意志,设置写作的交际语境成为必要。只有把他放到具体语境交流中,他才会有动力。

1.建立个性化写作读者群。当我把《观仓鼠》一文公示于课堂时,全班同学被他细致的观察,幽默的语言所打动。在大家“再来一篇”的呼声中,我顺势明确了读者身份——同学;写作目的——科普;话题——身边的动植物;体裁——不限。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 生物学随笔交际语境示意图

这样,朱学谦在个性化写作时,就会想明白“写给谁”“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我要采用什么文体”等交际语境因素,在此交际语境下开展个性化写作。可以说同学这个读者群延续了朱学谦的写作热情,促使他的写作手法走向成熟。很快,《比较牛的牵牛花》《食客兔》等随笔一篇接一篇地冒出来了。《比较牛的牵牛花》有这样一段文字:“几株进了屋没找到能抱的佛脚,就互相缠绕着扭出了好远,一头撞在墙边立着的一把锄头上,这真是瞌睡虫遇到了棉枕头,立即就扒住不放,忽拉拉地,很快,长柄锄头上就躺满了休息的牵牛。”其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夸张动感的语言,不就是同学们的所爱吗?

2.开辟个性化交流平台。为了让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交流场域固定化、物态化,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专栏,及时展示朱学谦的作品和同学的读后感、留言,良好的互动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写作环境。

再后来,同学读得不过瘾,索性向他要“菜单”(家里的动植物名单)“下单”。他果然开了家里的宠物清单。如下表:就这样,朱学谦一边写同学下单的宠物,一边享受着作品专栏中给他的留言。我和我的学生们因为朱学谦的习作,认识了身边很多动植物习性。我们也得以重新发现一个新的世界,发现自我。个性化的作品架起了他和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语文是人成其为人的证明”,通过自己的个性化写作,“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正逐渐“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群的建立,让朱学谦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更是其个性的被需要和悦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个性化写作最终的走向必然是个性化的人。

朱学谦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当成它们,讲述它们的生命故事,体会它们的感受,表达他的热爱。这段时间的习作如下:

于是,平实的叙述,生动的描写,实证的说明,有趣的故事,深刻的哲理都成了朱学谦表达自我感受的方式,而这种多样化的表达本身就是对个性的最好诠释。“人的言语需求,既外在于生命,又内在于生命”,如果说“言语表达个性”的萌发,满足的是“内在于生命”的“言语需求”,而“言语表达个性”滋长,满足的是“外在于生命”的“言语需求”。但必须注意的是“应内(生命)外(生活、社会)同致,以内为本”,这里交际场域的构建是以不违背学生的内在言语需求为原则的,因为内在的言语需求是个性化写作的内核。

三、促发个性化的读写研究

有关动植物的随笔固然生动有趣,但终究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本真认识。写多了,知识不够用,有时候笔乏,越写越无趣,个性会因为知识的匮乏和思维的浅层渐渐泯灭。因此,用深度的理解和深切的体验来夯实其写作个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1.比较中的深度理解。如何让朱学谦在表达上趋向理性?我想用写作倒逼他去探究更深广的学域。基于鼓励学谦往生物学道路上勇敢前行的想法,我以整合习作出书为由,告诉他,除观察、思考外还得多研究,对同作者、同主旨、同话题的作品,进行甄别,从名家作品里汲取养分。有必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遇见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如果能坚持,这些随笔将是一本很好的科普读本。

他开心地领命而去。一头扎进《沙郡年记》《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瓦尔登湖》《人类简史》《可怕的科学》《自然史》《植物地理学》《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Magic Treehouse》系列、Roald Dahi 系列作品和《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等众多生物学专业书籍。

2.研究中的深度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实践向来都是不可分割的。研究性学习,让学谦的视野更开阔,选材更不羁。校园内的野草、市区的行道树、婺江里的水葫芦等都成了他的监护对象。这些习作或描摹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用途,或记录它们的生存法则,或探究它们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探究不同沉、浮水生植物组合快速净化生活污水的方法,探究抑制癌细胞的可能。“我认为癌症是一种原生动物疾病。也许可以使用治疗原生动物疾病的药物来治疗癌症。”研究中的深度体验,使其作文内容由最初的直观描写到多维的理性思辨,他的观察和思考还涉及了某些严肃的社会问题。这段时间,他完成了小论文《投喂色素法养殖彩色蚕茧的实践与观察》《立体培养沉、浮水植物快速净化生活污水》。

若问读那些书有何用?他必说“启我思想,型我文风”。个性化写作视域下的个性化阅读必须基于“我”,舍“我”,就是舍“本”。《它们》出版后,学谦获得了巨大的鼓励,更坚定了学生物的决心。写作给了他莫大的自信和成就感,激发了他对生物持久地热爱。如今,他在伯克利分校就读分子生物学专业,在他热爱的生物学里孜孜以求。

朱学谦的《它们》是个性化写作的成功案例。个性化写作的世界里可以看一个生命的成长,个性化写作的世界里可以将兴趣发展为特长,乃至自己未来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化写作也是一项渡人的法术。

猜你喜欢

言语语境交际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