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绵疫病的病原分离及鉴定
2022-12-28谭智勇谌潇雄韦海霞郑燕飞陈文俊谭军
谭智勇,谌潇雄,韦海霞,郑燕飞,陈文俊,谭军
(1.铜仁学院 a经济管理学院,b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2.贵州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3.铜仁市锦江绿色蔬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 铜仁 554300;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香料饮料研究所,海南 万宁 571533)
茄子是贵州省聚焦种植七个优势单品蔬菜之一,全省种植面积达4万hm2,绵疫病为茄子三大病害之一,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时损失超过50%,主要危害茄果,也能危害叶、茎、花器等部位。据相关文献报道,辣椒疫霉菌[1-3]和烟草疫霉菌[3-4]均能引发茄子绵疫病,不同地区引发的病原菌有所差异。据笔者调研了解,近年来碧江区茄子绵疫病发病较重,目前尚未见贵州碧江茄子绵疫病病原菌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引起贵州茄子绵疫病病原菌,旨在为生产上防治茄子绵疫病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20年9—10月,分2次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蔬菜种植基地采集茄子绵疫病病株。
1.2 病原菌的分离
选取感病的茄子果实,用75%的乙醇擦净表面,去除表皮,在病健交界处剪取小块组织至PDA培养基上25 ℃培养,待分离物上长出菌丝,挑取菌落边缘进行纯化,置于4 ℃冰箱中保存。
1.3 病原菌形态观察
病原菌接种至PDA平板培养基,于25 ℃恒温箱暗培养,定期观察病原菌的菌落生长,记录菌落的颜色、形态及生长情况,在光学显微镜下拍照记录病原菌的菌丝和孢子形态。
1.4 病原菌分子鉴定
参考文献[4]。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ITS1、ITS4为引物对菌株的rDNA进行扩增。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5 min;35个循环,95 ℃变性30 s,58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循环结束后72 ℃延伸7 min。PCR产物用AxyPrep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取各菌种纯化后的PCR产物,使用测序仪ABI3730-XL进行DNA测序,将所得序列在NCBI中比对,选择相似度最大的序列作为物种鉴定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茄子绵疫病症状
田间症状。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图1),病部果肉呈现黄褐色至黑褐色腐烂状,部分严重果实上面有白色絮状菌丝。
图1 茄子绵疫病果实症状
2.2 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落为白色,表面密被绒状(图2中A)。菌丝无隔膜,孢子囊呈椭圆形,且有明显乳头状突起(图2中B)。按照柯赫氏法则步骤将所分离到的疫霉菌株(编号gjq)接种茄子后发病症状与大田的症状相似,从发病部位再次分离得到的病原菌的形态与图2中A相同。
图2 茄子绵疫病形态学鉴定结果
2.3 病原菌分子鉴定
将测序所得序列进行BLAST在线比对,通过分子系统发育(图3)分析发现,分离获得的菌株gjq的rDNA 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对应登录号KJ696538.1、LT707536.1、KC677731.1、GU111643.1和MH842162.1序列的相似度为100%,病原菌菌株gjq鉴定为辣椒疫霉菌,与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相似度为65%。
图3 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3 小结
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贵州碧江茄子绵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这与四川的情况相同[5]。据报道,辣椒疫霉菌寄主范围包括葫芦科、茄科、豆科等18科78种植物,寄主范围较广[6-8],是一种土传卵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可存活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对贵州碧江区茄子绵疫病的防治建议。及时拔除病株,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合理轮作换茬,降低土壤中病菌的积累量;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病害感染率;选用有针对性的药剂开展防控,降低病害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