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下好绿色转型一盘棋

2022-12-28俞灵琦

华东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亚洲转型绿色

本刊记者/俞灵琦

亚洲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碳排放已超过世界总排放量的一半,对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和公正转型意义重大。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风险,塑造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是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后疫情时代,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按照《巴黎协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以内,这对于世界各国都提出了新需求和新挑战。

那么,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该如何行动?在近期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我们或许可以收获一些解答。

布局碳中和、碳达峰

当前,亚洲是全球重要的增长引擎,碳排放已超过世界总排放量的一半,对全球经济绿色复苏和公正转型意义重大。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47个亚洲国家中已有25个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亚洲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日本和韩国已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定为2050年,土耳其为2053年,中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为2060年,印度为2070年。

这份报告指出,世界期待亚洲在促进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上做出步伐更大和更快的承诺。并需要看到,许多亚洲国家在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任务艰巨。而且,亚洲国家实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需要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需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援助资金加快补齐落地;需要得到更多的绿色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

对此,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统筹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成为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中坚力量。中国强有力地支持了国际抗疫合作,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签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共享减贫经验,向共同富裕迈进。

那么,如何实现向共同富裕迈进,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呢?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富裕国家有义务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来帮助改善气候问题。他提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应兑现承诺,给出路线图、确保资金投入等。他认为,气候行动不是义务或是成本问题,而是发展趋势与未来生存的问题,将来随着大多数国家实现碳中和,产品、行业或经济体的竞争力,或都将取决于其绿色低碳的“含金量”。

对于碳中和与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日本特许厅长官森清谈道:“我们必须深入讨论如何更好地将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力,为各种碳中和技术的发展和传播作出最大贡献。”

森清表示,日本特许厅目前正在致力于创建GXTI,该清单概述了一些气候变化应对技术。森清称,预计该清单将会作为一项共同资产,从专利信息的角度对气候变化应对技术的创新状况进行全面审视。

可以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正采取更大胆、更迅速的减碳行动。在此过程中,如何找到兼顾碳减排和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正确路径是关键的一步。

践行绿色转型理念,企业在行动

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提出各类气候承诺,并采用减少绝对排放量或者降低碳强度等同指标,来衡量二氧化碳或者更大范围的温室气体减排,有的企业甚至将上下游排放纳入考量范围。只有以气候科学为基础、有明确时间框架和透明进度跟踪的目标才能被认为是清晰的和可操作的气候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报告中提到,到2021年末,共有440 家亚洲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占全球企业数量的20%。该倡议旨在依据《巴黎协定》构建减排目标并设定框架。尽管亚洲数据在所有地区中排名第二,与亚洲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相比,这一数据仍然偏低。

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跃发言强调,践行碳中和理念各方都可获得实际利益,但仍有待从理念到高效行动的转变。

张跃指出,对于企业,建立碳中和中长期长效机制可以降低成本,是具有经济效益的。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优化能源结构也有利于保障能源和生产、生活安全。

房地产建筑行业一直被称为“碳排放大户”,对此,张跃指出,建筑业同样可通过增强保温、隔热技术、建设工厂化建筑、高效利用废热能源、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等手段助力绿色发展。

此外,碳中和的实现也与资本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资。光华课题组估测,到2050年,仅在中国就需要近250万亿元的投资。这是天量的数字。

“同时,企业的增长范式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把碳排放理解成一个生产要素,它会进入到生产函数中,并影响消费者效用函数。”刘俏表示,碳中和将可能是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变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政策应该在其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可以发行一些期限三四十年的长期国债、“碳中和”国债,大量投入到我们认为实现碳中和的节点领域、节点行业。此外,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包括PE、VC,要更加积极地促进与碳中和相关的技术投资。

眼下,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已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企业正向新能源转型纷纷按下加速键:传统能源企业正在进行清洁智慧能源转型;新能源企业在技术革命中不断更新迭代;高耗能企业一边加速提升能效,一边继续向清洁能源生产地进行产业转移;传统车企在谋划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甚至作为新经济的代表,互联网科技行业都开始制定脱碳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高速发展中,企业需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践行碳中和的理念,将愿景和期望转化至实际行动中。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推进碳中和、碳达峰,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

亚洲转型绿色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绿色低碳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转型
亚洲足球
沣芝转型记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咯—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