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及策略研究

2022-12-28河南省漯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赵晨

区域治理 2022年31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样品

河南省漯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赵晨

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对当前的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现状进行全面且清晰的反映,同时还能够预测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环境管理和规划工作中,环境监测数据作为其中的重要依据,能够助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全面贯彻渗透监测质量控制,无论对于哪一环节的工作,都必须要确保其高效无误地开展,一旦出现差错和纰漏,都会严重影响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因此,当下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要加强监测质量的控制,在把握关键性的质量控制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控制策略,不断地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

一、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

环境监测就是对环境指数通过量化,从而以参考数据的形式,能够对环境治理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对环境治理工作所获得的成效,做到有效的检验。通过环境监测的长期落实,不仅能够促进居住环境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确保对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因此,环境监测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特点,要想获得真实的监测数据,整个流程较为复杂,同时还涉及多层面的数据内容。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技术的运用,同时配合人工参与,会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消耗。环境监测这门学科本身较为复杂,对于所获得的数据,在精准性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获得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知识内容,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由多种要素构成,即空气、地质、土壤、水源。所以在环境监测中,要针对这些构成要素所发生的动态变化,做到全面监测和把握,这样才能够确保数据的全面性。环境监测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在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出现环境的实时变化。因此,必须要长期跟踪环境的变化,加强环境监测,这样才能够掌握具体情况。

在环境监测中,包括多个工作环节,而且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在侧重点上也有所差异。但是首要工作都是在监测对象确定的基础之上,进行具体检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合理安排监测频率,同时还要进行信息内容的收集。比如说,主要监测地区的水源、气候、地质等方面的基本信息,这些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还要重视人文影响因素,比如说污染情况、人口数量等。在完成信息的收集以后,就要有序落实好监测工作。针对所采集的数据样板做好分析,并且处理具体的监测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环境监测的结果。

二、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因素

(一)技术因素

面对复杂的环境监测流程,在各个环节的工作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有效性。对于所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来说,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监测技术。如果针对所要监测的环境对象,采取的监测技术难以落实到位,那么也会导致所得到的监测结果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缺失,偏离于实际的结果。如果技术水平不高,那么也会使得在监测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和缺陷,从而对监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在环境的测定中,所采用的方法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不同的污染物浓度也存在不同的分析技术,所以如果所应用的技术方法不够科学和完善,那么也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人员因素

人员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很多监测设备都需要人工操作,同时监测人员还负责分析监测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得到监测报告。因此,人员的参与贯穿整个环境监测流程。如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会对监测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在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中,具体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技能以及责任心,都会从主观上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一定的影响。现阶段,部分环境监测人员往往在技术上不过关,也没有较强的监测能力,同时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所以面对高要求的环境监测工作,难免力不从心。

(三)设备因素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就要确保监测设备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准准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在监测工作开始之前,提前做好设备的调试,这样才能够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精准的记录。不仅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同时还要根据监测需要,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与升级,采用先进的设备,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另外,还要根据所监测的对象,进行相应的监测设备的选择。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监测质量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设备。比如说,对于样品分析环节而言,所采用的测试系统将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

(四)监测布点

在监测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监测点的布置,监测点的选择也是监测数据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比如说排污口的地点、周围环境以及天气情况,难以确定一个理想的布点。就要根据现实条件,选择合理的点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相较于理论要求,所选择的点位与其具有较大的差距。在不规范的点位布设之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也难以确保样品和数据的采集,能够对现实环境情况做到真实反映。

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监督管理问题

针对具体的监测项目,相应的具有不同的监督职责,比如说对空气质量监测来说,主要的监测内容是项目检测,通过地区的划分,开展空气质量的监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监督工作并未落实到位,往往只是形式化的作业,监督机构的约束力度不足。因此,这也使得所开展的监测工作常常会存在缺陷和问题,使得监测结果难以贴合实际。对于一些小规模的环境监测机构来说,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并未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常常由于监督不到位,而使得在监测工作中频频出现问题[1]。

(二)现场采样问题

对于环境监测,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工作落实效果如何,也会对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带来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采样以及数据分析环节。在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常常会忽略质量控制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问题的出现。而且在现场采样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因素,对质量控制带来直接的影响。比如说缺少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较强的外界干扰以及较大的人员流动性,这都不利于对采样质量的有效控制。而且根据具体的采样现场,工作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采样技术。因此,如果人员难以全面把握和了解采样环境,就无法保证所采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在室外进行采样工作,常常会有恶劣的环境条件,这都会使得采样工作开展困难,难以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使得样本的质量无法符合检测的要求。

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范标准,因此在监测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根据标准要求,落实好具体工作,确保所获得的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对于环境监测而言,往往会涉及微量分析,所以微小的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尤其对于条件性的指标来说,在出现环境监测标准改变的情况下,要及时更新执行标准,这样才能够保障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提高样品采集和管理的规范性

在监测任务落实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任务内容,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做好监测准备工作。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土壤、大气、水,要确保所采集样品的有效性,只有样品能够证明来源,具体的分析结果才能够有代表性[2]。

所以,在样品采集的过程中,要保证具体的环境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因此样品采集就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不仅要控制气温等环境条件,同时还要科学选择监测点位,并且针对采样因素,包括采样的时间、容器等,进行合理选择,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在整个采样过程中,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做好记录,给样品编号,防止出现混淆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保护措施,提高样品的稳定性,确保其能够顺利地进行运输和存储,防止出现损坏丢失、样品污染等问题。针对采集样品,要按照不同的区域,分区摆放。并设置较为明显的标识,防止出现混乱和污染。在实验室接收样品这一环节,要做好样品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检查,并记录在案。在样品分析和处理过程中,确保样品可追溯性的实现。只有对各个检测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够确保所得到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数据失真[3]。

(三)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

为了提高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就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检测。在监测工作开始之前,确保所应用的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通过调试、校准等操作,确保仪器能够正常的使用。根据相关的检查标准,按照具体的规定做好仪器的调试,确保具有合格的灵敏度和量程。针对先进的仪器来说,根据国家的标准,做好校准工作。而其他仪器只要在具体调试说明的基础上,进行相应调试,根据相关的标准做好调试工作,同时还要按照测试的环境,进行仪器的调整,确保仪器具有良好的运行状态。

设备的使用也会出现老化、磨损问题。面对不断增加的监测测需求,要加大对设备的检验和更新力度,针对高标准的仪器,按照国家标准做好定期的检测工作。而对于一般标准要求的仪器,要结合厂家的标准开展仪器的检测,确保其具有合格的精密度和灵敏度。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就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加强监测人员的管理,将设备的使用情况纳入人员的考核项目中,从而激励人员科学地进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于日常的工作来说,要能够针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到实时关注,掌握设备的运行维护以及更新的情况,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制度,结合设备的使用需求,加强设备调控和维修工作,这样才能够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将设备工具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设备出现问题,要在第一时间安排修理,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转,重视设备的定期检修,并促进检修方法的创新和完善,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4]。

(四)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

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对于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监测人员要对整个监测工作的环节和步骤,做到基本了解和掌握,同时要能够对相关的仪器做到熟练运用,这样才能够提高操作速度保障监测工作的质量。另外,操作人员还要对试剂的配置有一定了解。所以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就要做好上岗培训,在培训通过以后,才可以到实际岗位工作。针对具体的操作岗位,要确保所安排的人员具备相关的资格证书,并做好岗前培训。对于监测质量的控制而言,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人员的素质,因此必须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监测人员的日常考核。同时还要在工作中,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加强专业培训,同时还要在培训体系中加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培养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的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岗位工作中,构建一支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5]。

(五)强化监督和管理

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要加大监督力度,通过结合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力量,共同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和环节,选择相应的监督程序和手段,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和完善当前的管理制度。在科学的工作制度之下,推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为了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要加大对于工作流程的关注力度,通过对工作进程影响因素的有效掌握,这样才能够促进工作的开展,促进各项规章制度有序落实。依靠严格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有效地审查与验证监测工作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对于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快速解决问题。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对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反映污染治理的效果。因此,当前必须要加强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落实,从而为环境管理的实施以及决策的制定,打下坚定的基础。

相关链接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化学、物理、生物、医学、遥测、遥感、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监视、测定、监控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标志数据,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评价的学科。

既包括对化学污染物的检测和对物理(能量)因子如噪声、振动、热能、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污染的监测;又包括对生物因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映和信息测试的生物监测,以及对区域群落、种群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的生态监测等。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样品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食品检验实验室样品管理的质量控制
食品检测实验室样品的管理及控制要点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室样品管理
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