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群教学中的改革探究
——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绣织坊”工作室为例

2022-12-28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服装实训

李 雯

(广西纺织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专业群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核心,以纺织、染整、服装形成专业群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以服饰产品为载体,形成专业群人才链。专业群现有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展示与礼仪、民族服装与服饰、纺织技术与营销、染整技术五个专业,拥有广西中职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实训基地。学校的服装专业群现有多个工作室,包括“穿针引线”名师工作坊、服装工作室、谢秀荣大师工作室、数码印刷工作室、织锦工作室、搜品营销工作室,并共同注册品牌“绣织坊”,进行产品市场推广。服装专业群内能够组织实施 “纺织—染整—服制—展示—销售”专业链链条式实训流程,与产业链对接程度高,有利于服装专业群“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项目开展。

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概述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起源于德国。以工作室为载体,整合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生产实践,将传统教学转变为面向生产实践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名师或专业教师牵头,以承接专业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紧密结合生产和教学,在承担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或虚拟订单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综合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适合在设计以及产品开发类课程中教学实施。

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群教学中的开发路径

2.1 打造服装专业群联动项目课程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以纺织、服装、染整等多个专业来打造服装专业群,规模较大。专业群内各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开展项目教学,将实训项目链与企业生产链、实训学生作品链与企业产品链对接,让教学内容接轨市场需求,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人才。专业群内基础课程即为专业共享课程,包含《民族图案设计》《纺织服装材料》《民族服饰品产品开发实训》3 门课程。以夯实专业技术知识基础,培养专业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以此体现示范专业群课程体系共建共享特点。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开展专业群联动的项目化实训教学,在不同工作室完成项目的不同流程步骤,最后进行成品展示销售,实现专业群实训链与产品生产链的对接。

2.2 以专业群培养目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专业群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核心,以纺织、染整、服装专业群对接纺织服装产业链,开展染织绣民族服装与服饰产品开发专业群联动一体化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侧重为区域内的茧丝绸企业、运动休闲服生产企业、民族服饰企业、销售服务企业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综合型技能人才;以民族服饰产品为载体,形成专业群人才链,即:面料工艺员→数码印花工艺员→服装与家纺设计员、工艺员、导购员、陈列员。对于专业群中的不同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侧重点,突出教学的相关性和连接性,充分强化共同理念,使课程教学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培养专业群体中不同岗位的相应能力。虽然各专业在这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专业联动课程和基于项目的模块化教学,可以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在课程实施中的不同需求。在工作室教学中实施项目各环节,各专业培养目标都有兼顾,但不同专业在课程学习的侧重会有所不同。在各工作室教学实施中,不同专业授课时任课教师要注意专业培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侧重点。

3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服装专业群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向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将真实产品项目引进教学,将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为专业群发展及人才培养服务,能更好地开展产训融合,寻找合适的企业和产品进行合作和教学。以专业和地方产业为纽带,促进专业、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进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学生,通过项目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各专业分别与对应的企业合作,专业群生产型实训基地开展真实项目实训,开展专业群联动染、织、绣服饰品设计与制作产训融合一体化项目,以联动型实训项目的构建立足专业能力需求,产教融合,掌握专业技能。以工作室为纽带,深化校企合作,多途径、多方式共同培育专业群人才,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对岗位和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2 师资队伍“专能通向”团队化提升

服装专业群内各工作室是以专业名师或骨干教师为导师,构建了“名师引领、师生授艺”的师资团队。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服装、纺织、染整专业教师为骨干的师资团队,进行服饰产品开发合作。以实际项目为抓手,各专业针对本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在不同的工作室开展教学。师资团队为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分工协作、相互承担产品链各环节实训教学。由于服务不同专业,在真实项目实施中需要教师的专业技术过硬,对教师知识面要求也较宽。教师要精通项目实施的各环节,要做到“专能通向”。目前结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专业群骨干团队分3 个方向:产品设计研发团队、工艺研究教学团队和产品宣传销售团队。同时,聘请民族技艺传承人、民间艺人、企业讲师不定期进校进行技艺传承及专业讲座。

3.3 利于教学中真实开展产训融合项目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服装专业群内联动课程以项目形式开展,专业群内各专业在中职第一年阶段依托服装专业群各工作室,融入染+织+绣服饰作品产训融合项目,在真实工作任务的完成中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在不同工作室中进行不同项目的实训,使实训既达到训练专业技能的目的,又能关联生产,达到良性循环效果。结合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在第二学年阶段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企业真实产品的生产实训,真正实现生产和实训的融合,使学生“作品产品化”,对接纺织—染整—服装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展示、销售、推广,进行染+织+绣民族服装与服饰产品开发,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服装专业群教学中实施研究

4.1 教学内容项目化开展

服装专业群各专业依托工作室,开展服饰各类产品开发项目和染织绣专业群联动一体化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整合企业资源,利用真实项目教学融入产品化理念,在服装专业群课程中实施任务式教学。以学期为单位,分成不同项目任务。项目类型分为专业内独立项目、专业群联动项目。专业内独立项目由一个专业在工作室由教师带领完成项目所有流程;专业群联动项目则由不同专业学生共同完成同一个项目,根据专业不同分工不同,不同工序环节需要在不同工作室环境下完成,专业链结合产业链进行步骤分解,通过群内各专业学生相互协助完成项目。在企业订单中有些较为单一的项目,例如某酒店服务员的职业装设计,这个项目只涉及到服装款式设计,仅需要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工作室利用电脑软件和根据订单要求完成设计即可完成项目。

在染织绣专业群联动项目中,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的项目产品开发流程为:寻找设计灵感—设计初稿—确定设计—作品评价/评选,再由纺织技术与营销专业学生在织锦工作室以设计稿作为“订单”任务,完成订单面料小样。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工作室结合各种面料小样,使用软件将开发的面料再进行设计调整,通过服装工艺可把设计图稿变为实物,再由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的学生进行展示销售。整个流程由不同专业的学生按照产品化教学,在学生的作业里就完成了企业的设计—开发—制作—展示全过程。依托“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中以任务项目进行实际教学,使得原来的教学形式更加开放,通过探讨、交流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4.2 教学实施过程调整

在教学实施中将项目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在教学形式上从原来的讲授式变为参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如下以某幼儿园校服定制项目实施教学为例,阐述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4.2.1 项目情况

教师介绍项目任务、客户需求,讲授项目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手段,阐述资料查阅的范围和专业信息收集的途径,为项目实践打下理论基础。

4.2.2 项目任务分配

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把项目任务分给各组学生,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各组做好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

4.2.3 进行项目调研

各小组利用网络及市场收集相关资料,制定出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专业市场调查,并对收集回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写出相关的调研报告。组长记录每位组员的参与情况,让教师作为平时成绩依据。

4.2.4 构思项目设计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相关素材设计出合理化方案,并以图文形式制作成项目书。要求方案架构清晰、组织严密、内容详实,结合客户要求合理可行。

4.2.5 讨论确定设计方案

各小组汇报调研情况,展示设计方案,其余各组针对方案提出问题,对方案进行讨论式认证。教师在此期间做好纪录,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再由教师对各小组的方案进行讲评和提出意见。各小组根据讨论中其他组提出的建议和教师意见修改方案。

4.2.6 完成项目产品制作

根据已确定的设计方案,小组成员合力协作,通过各项工艺流程制作完成幼儿园校服样衣。

4.2.7 项目考核评价

项目教学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外把学生的平时表现、项目参与度、项目成果和客户满意度等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4.3 教学成果产品化与市场化

利用项目教学产训融合,融入产品化理念,在服装专业群课程中实行任务式教学。项目实施形成的项目成果,即为学生作业,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实行将学生的“作业变作品,作品变产品”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完成知识成果转化,拓展创业途径,让学生的作业成为产品,走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结构建设,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场化推广。

4.3.1 在校内搜品营销工作室进行展示销售

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校内实体体验店、微店进行销售。学生产品出售成交后按一定比例获得自己的收入,学生在其中产生获得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让教学作品变为项目产品产生一定效益。

4.3.2 校企合作项目成果交企业采用

校企深度合作把真正的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当中,企业根据生产和销售需要设计项目任务,在学生课程中进行设计、开发,使学生将专业知识、技能融入工作实践,依托工作室为平台,以产品的形式展示于企业的客户面前。企业对学生产品进行评价考核,对于符合要求的产品给予采用,并根据项目情况给予学生奖励。通过正式项目的实践,让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创业中,能更加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

4.3.3 在社会活动展示销售项目产品

通过社会化的活动对学生的产品进行展示销售,如商场促销卖场、各种活动义卖销售和节日展会。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学生根据活动主题策划销售,这也是该专业的项目教学环节,通过真实的社会销售进行实践,接轨真实市场。也可以通过市场的销售反馈对学生项目的完成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产品进行考核,促进教学改革更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

4.4 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多元化,由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变成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考评主要以学生实际项目参与度和完成情况为考评重点,注重过程性评价与项目成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企业项目引进课堂,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与教师一起授课点评,用企业的标准去评价教学情况,用企业用人需求去评价学生技能获得情况,用高品质的产品要求去评价学生实践成果。通过市场销售运行分析和企业对学生成果的采用率等,评价学生作品的市场可行性、可推广性,使教学更贴近社会及企业的需求。

5 结语

通过服装专业群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专业群联动项目课程组对专业群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在实践能力上有更大的提升,教学更能体现市场需求,从简单的教会学生技能到教会学生工作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室教学中学到更多的技能知识,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融会贯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让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服装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道具服装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