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思考

2022-12-28庄立臣范俊峰孟庆祥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院系育人思政

庄立臣,范俊峰,孟庆祥

(山东科技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受到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开创新局面,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应运而生。课程思政是全面贯彻和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前沿问题,在开展理论研究与推进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课程思政本源问题的探究、关系问题的厘清、路径与实践问题的探索和评价指标制定等方面,这些研究更多集中于某些课程本身的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对如何全面系统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化组织和开展课程思政还很不充分,尤其是如何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力量,主动将课程思政建设自觉纳入党建内容,统筹谋划、整体设计、协同推进还有很大差距。

一、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2]院系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院系级党组织作为承上启下的基层组织,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改革和建设中同样不能缺位,必须牢牢把握好主体责任,紧紧抓住课程思政这个“牛鼻子”,持之以恒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

(一)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差

院系级党组织承担本单位党建与思政工作主体责任,应承担起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等责任。在工作中,有的院系党组织认为,教育教学是行政事务,由行政班子负责。这种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上的偏差,一方面,没有及时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纳入院系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范围,在教育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另一方面,个别党组织将课程思政混淆为一般的教学工作,统揽全局与组织协调不充分,未将课程思政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合力,没有主动把好人才培养标准、课程建设、教材选用、目标达成等事项政治关,“把关”过程流于形式等,政治作用发挥不到位。同时,在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党组织在教师中的思想引领作用不充分,成效不明显。

(二)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统筹谋划不到位

课程思政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把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简单叠加,更不是教学方法方式的略微调整和改变。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整体设计、精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一方面,要在培养目标的设计、教学大纲中价值引领的实现、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修订教材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全过程中加以体现;另一方面,要在教师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的提升和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教师队伍建设的多个维度中充分体现,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目前,有的院系党组织深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够,对课程思政建设还停留在一般性布置任务、在个别课程或教师中开展试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课程思政设计。整体设计的缺失,教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度不够。

(三)对教师队伍育德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不够

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是价值观的引领。教师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育德意识和能力高低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在主观层面上,一方面,部分教师对思政工作的目的和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不够高,育德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习惯于单一性传授知识的专业教师,对如何主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技能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还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育德的能力还偏弱。再者,高校教师要实现价值引领,担负起育人使命,需要自身具有较强政治觉悟、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宽广的视野等良好的品质和素质,在落实育人者必先育己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二、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职责定位

院系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结合学科和专业的特点,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又要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育人特点、每位教师的育人主体地位,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负总责。坚定不移把握课程思政总方向,注重引导、设计、评估和审核各个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方案,整合各学科、专业、教师队伍资源,规划设计路线图和“施工”图,切实承担起新形势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体责任。

(一)精准把好课程思政建设政治方向,切实履行政治责任

院系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把担当政治责任作为重中之重。当前,国际形势存在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形势更加趋于复杂严峻。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院系党组织更要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主动和自觉担当起培养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任。院系党组织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基,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毫不犹豫地加强党的领导,让共产主义的大旗在青年学生心中牢牢树立。

(二)多渠道整合课程思政建设资源,切实履行组织责任

院系党组织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组织责任主要体现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要整合课堂之上与实践过程中的资源,广开渠道主动延伸课堂内容,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度。院系党组织要主动担当,打通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堵点,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既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又深刻感悟到个人的使命与担当。要不断整合各方面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拓展课程思政的宽度,促使大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动力上升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高度上来,彰显课程思政的作用。同时,将一般资源与个别资源相整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精准度。充分把握课程思政的精准度特征,旨在区分不同课程之间的差异,在强调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性的同时,凸显教育的课程性和专业性,找到适合于各自专业和课程的润物无声的思政元素切入点。

(三)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方案,切实履行推动责任

在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院系级党组织要明确自身责任,充分发挥推动和落实责任,时刻牢记并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制定责任清单,充分激发和利用教师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教师的排头兵作用,从而带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课程思政建设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思政”而“思政”,强拉硬拽,生搬硬套,简单“贴标签”,形成“两张皮”。在实际操作层面,一方面,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要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做好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从师资队伍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教师,成立课程思政先锋队,充分激励和发挥他们冲锋陷阵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全员上阵,将课程思政建设的行动方案落到实处,形成院系党组织助力、党支部发力、教师党员协力、全员出力的良好工作局面,构建起课程育人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之中,也会出现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院系党组织在推进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要厘清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把关的责任,在统筹推进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

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和前提,而课程思政建设在这个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就要高效率、高质量落实好课程思政建设,而院系党组织势必要着手推进,并努力做到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院系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大学的应有之义。高校必须把握好政治高度,院系级党组织更应当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解决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这个关键问题,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三是一以贯之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指导其进行有效实践。院系党组织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筹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深刻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

(二)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立足于提高育人工作针对性和亲和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有机融入到教学、管理、服务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对育人资源的全面整合,更是对育人格局的重新建构。“三全育人”突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作为综合改革的契机与抓手。[5]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自觉挖掘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做好授课计划和课程设计,使思政与各课程有机融合,提升他们思政育人的意识,提高他们思政育人的本领,在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过程中,找准着力点,下好先手棋。

(三)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衡量和评价教育的标准,无疑就是教育工作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这不仅是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式,更是其最终目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只有在教育评价标准中突出强调立德树人的成效,才能牢牢把握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评价才更具有正确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个根本宗旨和任务,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有机统一地融进思政元素,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站位以及价值观念不断提高。

四、院系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高等学校在深入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过程中,要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贯通。

(一)完善工作体系,形成理念共识

院系党组织要根据自身角色和定位,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全方位多渠道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方法,及时总结课程思政建设的差异化特点,准确把握其推进规律,优化工作路径,逐步探索和制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举措。基层党组织应在院系党组织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协同作用。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多渠道提升全体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共识,创造和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提高全体教师推进课程思政的能力;要不断完善政策,广泛搭建平台,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更新教学观念,强化内涵导向

院系党组织要通盘筹划教学体系改革,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切实发挥好政治功能,努力建构起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保障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科学实施。[6]院系党组织要主动作为,选好各系各专业带头人,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潜心研究、全面总结各专业及其课程的特点。同时,各专业带头人要努力深挖本专业中的思政要素,充分将思政要素与专业课堂教学深入融合。院系党组织要充分结合思政教育,大力加强课程内涵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准确定位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三)丰富内容体系,提升内容实效

院系党组织要注重引导教师个人从道德修养、价值塑造以及家国情怀三个层面去研究和挖掘,引导教师给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政修养以生动具实的引领。要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立足点,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特点,巧妙设计思政内容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要指导和督促教师继续提高教育能力和育人意识,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科学地协同起来。[7]

(四)完善评价体系,确保建设规范

院系党组织要以统筹全局的高度,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确保课程建设的规范性。坚持追求评价的实效性,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原则。院系党组织要以育人为根本导向,准确认识教育工作的本质规律,做好评价工作,并注重绩效评价;坚持做到科学融入、有机融入,把课程思政要求纳入专业发展之中,形成立德树人的系统机制。院系党组织要将自身作为总体设计者,将各党支部作为推动者,将各系各专业作为落实者,将教师作为直接主体,科学全面地评估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意愿和本领;院系党组织必须提出规范的评价标准,提供科学的评价依据,搭建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组织实施评价时,院系党组织要做到将评价标准和教育教学相结合,结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例如: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整体和特色评价,等等,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8]

高校思政工作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这一环节必不可缺。同时,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逻辑需要持续摸索,基本内核需要不断提炼,实施方式需要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院系级党组织最需要做好引导、组织、实施和检验。

猜你喜欢

院系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高校院系经费分层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