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军事化”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探究

2022-12-28沙业青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国防军事

沙业青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广东 清远 511510)

国防教育是国之大事,国家实施国防教育30 余年,宏观上取得了以下成效:建立了初步的国防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了“军事课教学+军事训练+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国防教育模式,组建了较为合理的组织领导体制、建立了一支专职教师队伍,编写了一批军事课教材及军事训练教材,取得了一批国防教育科研成果[1][2]。

国防教育基地既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深化国防教育成果的重要载体。高校建设国防教育基地,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提供重要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强化大学生忧患危机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高校国防教育现状

1.1 高校实施军事课教学状况

2006 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简称《大纲》),高度重视高校军事课程建设,明确指出高校的课程建设必须要把军事课列为必修课程,要求按照规定的教学时数落实军事课任务,其中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 学时,军事训练时间不少于14 天,并对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了新修订。此《大纲》为普通高等学校落实军事课教学提供了基本依据,然而普通高校长期面临军事理论教师缺乏且理论水平不高、军事技能训练教官聘请困难、国防教育场所不足等实际情况不容忽视。如军事理论教师不足,通常以多个班合班授课教学,若教学时数未完成则以国防教育讲座代替,未能按规定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与时数;如因缺乏技能训练场所,军事技能训练难以全部实施五大项目教学,仅选择易于开展的“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等一两个项目施训,难以经常性、规范化实施军事技能训练。

2019 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再次修订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不单要求高校要把军事课列为必修课程,还要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要把军事课与我国强军目标的根本要求,以及高校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标识了“必讲(必训)”和“选讲(选训)”的内容,高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落实,明令严禁高校不得以任何方式为由调减、占用教学、训练内容和时数。显而易见,高校要落实军事课内容规定的必讲(必训)的章节和项目教学时数实属不易,除保障军事教师的数量以及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还要保障军事技能的教官及训练场所。如射击与战术的轻武器射击、战时防护的战场医疗救护及战备基础与应用等必训项目,必须要求有专业的军事教官教学和适合军事训练的场所。

1.2 高校国防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

1.2.1 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当前,国家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越来越重视,明确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发挥的积极作用。各普通高校逐渐建立完善国防教育组织机构,普遍设立了学校“武装部”和“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积极开展各种国防教育活动。但由于高校对国防教育认识的偏差,且受限于学校的实际情况,高校简单地认为国防教育按要求开设军事理论课和组织军事训练即可,教育效果不明显。如在课程编排上优先安排专业课程,将军事课“边缘化”,把军事理论课集中安排平时晚上或周末时间,以免占用专业课时间;军事技能训练简单地开展一些队列队形练习,认为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开展其他科目。落实国防教育工作单纯为了完成上级工作任务,难以发挥国防教育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长期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错误思想,形成“国防教育无用论”观念,致使学生国防概念缺失、国防意识淡薄现象,阻碍国防教育的发展。

1.2.2 军事课教师缺乏且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国防教育的特殊性,普通高校普遍缺少科班出身国防教师,加之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较少引进专业技能人才。由于种种因素,大多高校普遍存在军事课师资不足现象,通常以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为主体,且兼职多、专职少,专兼结构失衡。由于教师专业不对口、缺乏专业技能教学,且国防教育不是独立的学科,是挂在思想政治教育下的二级学科,晋升高级职称相对困难,因此在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研究时间花费相对较少,教学人才容易流失,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和军事课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

1.2.3 军事课教学模式传统

由于军事课的特殊性,军事理论与公共理论基础相比略显枯燥、乏味,军事技能比其他专业实践更为辛苦、单调。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且受限于职业性质而较少关注国内外军事时事动态,如按传统的教学依赖课前准备的课件照本宣科,必然难以调动课堂教学气氛,课堂上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致使更多的学生以应付任务来完成这门课程,学生将会对课程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军事理论知识教育[3]。军事技能训练“老三样”内容——站军姿、走队列、踢正步,从初中到高中、大学都是如此,训练内容大同小异,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带训教官训练方式千篇一律,按部队“机械式”操练方法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泛味,应付了事。

1.2.4 军事训练缺乏经常性

经常性开展军事训练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提高政治觉悟。然而,高校要落实开展军事训练的最大难题就是聘请教官,特别是军改以后,聘请现役部队官兵承训审批更难。因此,各高校基于完成学生军训任务要求,大多会将学生军训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周或第一学期末,此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基本不再开展军事训练。学生在军训过程养成的优良作风,随着军训的结束就慢慢被淡化,难以持续保持形成习惯,可见这种短期军事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

2 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需求分析

国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范围非常广泛。国防教育基地是实施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建立完善的国防教育体系,关乎国家国防综合实力的提高。纵观西方发达的国家,大力施行全民国防教育,尤为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把大学生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以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来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4]。

2.1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在需求

综合调查国内各高校实施大学生军事训练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自训。组织校内退役复学大学生、高年级优秀学生或教师组成学生军训教官队伍,通过内外培训提高队伍专业技能,再对新生进行施教训练。二是外训。直接将新生送往校外的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军事训练基地,由承训机构教官施训。三是外聘。聘请现役部队官兵或社会经营的军事训练机构教官进校开展新生军训。以上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如第一种教学成本较低,实施效果有待验证,国内也有一些高校试点;第二种体验式效果较好,但教学成本较高,且较少国防教育基地或者军事训练基地可容纳众多学生;第三种实施教学方便,投入成本相对少,但与第一种方式一样存在训练场地限制,很多训练项目难以施教施训。此外,受训练场所和经费限制,高校难以保障经常性开展军事训练,通常只是按要求落实完成大一新生军事训练任务,弱化军事训练对培养学生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军训结束后,学生会逐渐淡化国防观念及爱国主义意识,使得国防教育收效甚微[5]。

2.2 全民国防教育的外在需求

虽然我国早于2001 年推行全民国防教育,并将每年9 月的第三个星期六定为全民国防教育日。在党中央大力推行下,全民国防意识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当前全民国防教育“三个淡忘”“四个缺失”现象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危机意识逐渐被淡忘,国防观念逐渐被淡忘,价值底线逐渐被淡忘;国防教育法规的刚性约束力有所缺失,国防教育工作的保障要素有所缺失,国防教育的宣传感召力有所缺失,国防教育的正向引导力有所缺失[6]。因此,进一步提升全民国防教育质量效益,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可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用武之地”。

综上可见,由于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缺乏阵地保障,导致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特别是军事训练难以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国防教育难以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国防等方面难以形成辐射效应。因此,高校建设国防教育基地,既可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还可为地方社会、国防部队提供服务效益,能有效发挥重要作用。

3 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方略

基于当前发展趋势,高校建设国防教育基地既是素质教育内涵发展的需求,也是全民国防外生动力的需求。结合高校自身功能特点,建设校内准军事化国防教育基地符合切身实际,也是大多数高校能尽快实现的一种模式。

3.1 规划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基础建设

3.1.1 建设国防教育“三阵地”

建设高校国防教育基地,阵地建设是基础硬件保障。高校拥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阵地,包括各类课室、运动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至少可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三类阵地。如各类课室直接建设成为国防教育的“理论教学阵地”;图书馆可设置单独的军事理论书籍阅读区,添置一定数量的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相关书籍,形成“军事知识阵地”;文化馆或展览馆设置单独国防展览室,陈列国内国防先进武装装备模型,实时播放军事短片,建造成“国防展览阵地”。

3.1.2 搭建军事训练“三场馆”

场馆是国防教育基地开展军事训练的主阵地。设施完备的国防教育基地通常拥有“体能训练馆”“障碍训练馆”“模拟仿真训练馆”。当前很多高校运动场馆处于紧缺状态,高校可通过改造或新建健身房、运动场、实训室等场所,并添置军事训练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满足学生军事训练需求。

3.1.3 组建国防训练师资“三团队”

国防教育教师是构建国防教育基地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7]。高校要通过多形式、多方法、多渠道来培育一批专业军事教师,以确保国防教育基地教学管理正常运作。一是挖掘校内理论教师和引进专业军事人才,通过内培外训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培育一支理论水平较高的“军事理论教学团队”。二是实施体育与军事技能融合教学,发展一批体育教师成为军事训练教师,同时引进一批转业军官或退役士兵,组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军事训练教学团队”。三是密切联系地方部队达成共建,组建军事专家库,储备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军事战略教学团队”。

3.2 健全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管理体系

3.2.1 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机构

由行政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得知,普通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管理体制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防教育的效果和效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必须实现管理体制建立的规范化[8]。高校要实行准军事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组建成立学校国防教育委员会,统筹国防教育基地工作;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机构职能职责,形成行政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统一思想、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体制,营造一个干事担当、团结合作、管理有方的组织保障和育人环境。

3.2.2 建立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

高校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光靠硬性推动是不行的,还要更好地利用地方政府、军事部门、高校多重优势,充分整合有利资源,地方政府或高校提供经费、政策或基地建设立项审批等技术支持,通过签订基地“协同育人”协议,按照“基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抓、成果共享”的原则,明确各方在“协同育人”中的职责任务,建立起“政府主导、军校联运”的“三位一体”国防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政军校各方协同抓落实、担责任的新局面。

3.2.3 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的主体是高校,主要对象是大学生。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既要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相一致,又要仿效和传承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思想方针、教育管理,要遵照国家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岗位发展来制定和实施。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基地要坚持从严治校、严字当头、铁的纪律的办学方针,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准则,从日常行为、仪表仪容、内务卫生、学习训练等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管理。随着形势变化和新时代要求,高校要结合形势变化和实际需求来完善,如发现不足之处,还需要结合高校实际和实践实施过程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进一步创新管理办法和工作手段。

3.3 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模式

3.3.1 注重“体验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知识探索,忽视学生能力发展[9]。军事课有着独特的魅力,需要运用更多现代教学领域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习。如互动体验教学,在学习中体验军事课的魅力与乐趣,在体验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情境和激发情感在体验中贯通。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的“三室”——教室、军事阅览室、军事展览室,“三馆”——体能训练馆、障碍训练馆、模拟仿真训练馆,“三库”——武器库、器材库、物资库,可为大学生开展军事课提供阵地和载体,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体验,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情境促进激情,让学生亲身体验“兵味”,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促使国防教育由传统的“说教式”向“体验式”转换。

3.3.2 开拓模拟仿真训练课程

利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仿真操作平台或者四维动感立体环幕、特效眼镜及操作工具,发挥电脑特技镜头和仿真技术的高科技特效,建立虚拟现实仿真系统,通过让学生亲临其境方式来体验模拟现实,或运用电子竞技模拟射击技术,进行对抗射击,让学生置身于军事现代化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场景,有如身临其境,充分体验军事现代化战争背景下的惊险与激烈,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4 拓展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社会服务

3.4.1 坚持“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开放是为了走得更快、更远,共享是为了提高效能。高校不仅只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还应为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服务。在全民国防教育的领域里,高校国防教育基地应承担起全民国防教育的重担,为增强国民国防意识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基地要充分发挥社会辐射功能,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放共享,不断开拓与社会、与市场对接渠道和服务功能,建立形成基地发展长效机制, 形成产业化,推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把国防教育基地引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4.2 开拓“合作共赢”营运模式

如何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教育效果,发挥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的社会辐射功能和社会影响力,离不开专业的管理服务团队。因此,高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机构或企业的资源,通过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或者直接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人才、专业的团队来拓展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如专业的军事训练机构、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开发团队、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或者退役人员等,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及运营机制,使国防教育基地在满足校内需求的基础上,更大效果地拓展社会服务能力。这种高校与社会互补式的合作形式,也是近年来采用较多的一种教育基地营运模式。

4 发展建议

加强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国防教育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民国防教育,高校应当把大学生国防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思想上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行动上给国防教育学科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切实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切实把国防教育课程摆在与其他课程平等位置,充分发挥国防教育育人作用。

加快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尽快确立国防教育的学科地位,建立国防教育学一级学科,畅通国防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渠道,让国防教育教师有学科归属感。这样既可加快高校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可解决高校国防教育教师职称评定渠道不通的问题,有利于高学历、高水平教师人才留在高校国防教育队伍当中。

加强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鼓励转业军官到高校,专职从事国防教育管理和教学,让专业的军事高素质人才以另一种身份从事国防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青年人才。

加强退伍复学学生的教育管理。发挥退伍复学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独特的优势,委派担任新生军训教官任务,参与学校日常性的国防教育工作。既可缓解学生军训教官短缺的突出问题,还可让退伍复学学生在军事素质方面突出自身优势,进而延续自己的国防梦想。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国防军事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