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付费实习“黑产”净化大学生就业市场
2022-12-28甘楚林
甘楚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从2013 年开始,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突破700 万大关,2020 届高校毕业生更达874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市场上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已不如往年旺盛,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实习经历,实践锻炼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获取就业机会或更高就业质量的“加分项”。企业实习机会“僧多粥少”,在利益驱动下,付费实习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为灰色甚至黑色产业,严重扰乱大学生就业市场,亦成为诈骗滋生的土壤。目前,付费实习“黑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
一是加重就业“内卷”,割裂社会公平。一些人力资源公司或机构人员,通过自有平台、公众号,甚至是购物网站等第三方平台,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提供付费实习服务链接,明码标价实习“内推”名额。“内推”是近年来企业一种比较新颖的招聘方式,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推荐,绕过猎头公司、招聘网站等中间步骤,使应聘者和招聘方零距离对接。“2 万元一个实习岗”“互联网大厂实习5 万包录取通知”“实习证明加4 万”等交易内容屡见不鲜。为了让简历“更好看”,许多高校应届毕业生不得不接受高昂的付费实习价格。把公平竞争变为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加重了就业市场的“内卷”,阻碍了普通家庭学生的就业上升通道,加大了社会就业焦虑。
二是骗局欺诈学生,受损投诉无门。中介机构将“付费实习”分为“付费内推”“付费课程+就业推荐”“付费刷远程项目”等多种业务类型,向大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但提供的所谓实习工作通常与承诺极不相符。
付费实习“黑产”不容忽视,应采取措施净化大学生就业市场,促进良性公平竞争。
为此,建议:
一是由教育部、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出台大学生实习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导全国各省(区、市)规范当地学生实习市场。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牵头,建立当地权威统一、公开透明的实习信息发布平台,并建立分类的实习、招聘、录用程序和可操作指南。严禁收费实习行为,设立投诉举报有效受理途径。
二是开展实习就业市场网络专项监管行动,严打付费实习“黑中介”。指导相关行业、企业启动自查,对违法问题予以追究。
三是各省(区、市)可出台有关措施,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及行政机关单位建立大学生实习、见习制度,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增强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鼓励社会体制外机构实体向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有条件的地方,有关部门可拨付专项经费给予补助。
四是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大对学生实习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高校要强化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实习效果、保护学生实习的权益。要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学生校准价值观,提高辨识能力,戳破实习骗局。要强化校企对接,挖掘实习资源、拓展实习及就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