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做优做大联盟 赋能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12-28撰文滨人才
撰文/滨人才
滨海新区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依托“链+盟”构建产才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切实将人才第一资源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就是一个缩影,联盟自成立以来,聚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化工新材料基地定位,从载体建设、人才引育、服务效能等方面升级加力,增联盟质效、促联盟合作、优联盟生态,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的56 家增至77 家,其中诺力昂等5 家为领军企业,集贤聚智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滨海新区绿色石化产业链重点项目共103 个,总投资达2500 亿元。
突出“创”字,平台载体提能,打造创新发展“聚能环”。加速人尽其才的创新业态培育,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创新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模式,加快打造一批高端研发平台,建优建强各类创新载体,推进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向“专精特新”细分领域发展,坚定不移走高端化、精细化发展之路。目前,聚集中石化北化院、中石化石科院、中国化学13 化建、国家管网创新中心等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领域国家级平台6 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6 家,聚集石油化工及新材料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 家。坚持联盟制深化协同,联盟内外联动从物理联动向化学有机联动转型,以中石化北化院、工程院、石科院及中海油研究院等一批化工中试项目建设为主导,促成天津大学、中科院微生物工业研究所、华熙生物、奥克集团、金科日化等联盟成员间签署10 余项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提升联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联合中石化召开中国石化暨天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联盟在津重点项目推进会,组织召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与南港工业区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工作交流会、化工培训和专题会等活动,高水平建设南港工业区绿色石化产业科创中心,打造化工领域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保障科技研发转化项目顺利实施,项目实施质量明显提高。
突出“活”字,人才引育提速,打造聚才兴业“强磁场”。坚持以人才为本、以用为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池蓄水,产业引育,构建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实现产才良性互动、共生共融。倡导以盟招商、以盟引才,围绕思想引领、实践培育和选拔推优三条主线,深挖盟内人才摇篮资源,联盟推动11 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引进人才超6000人。与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学校等开展校园招聘对接、化工专业人才企业需求座谈会,多渠道为企业招揽优秀人才。近期,聚焦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海油海能发区域总部等项目落地加速推进,预计引进2000人;以中石化北方基地为切入点,推动中石化在津项目加快建设,未来将引进人才超4000人。坚持把人才自主培养作为破解人才资源瓶颈的重要举措,强基培优、以优育强,在培养上突出产业特色和创新发展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梯度育才机制,对联盟内企业进行分析评估,以产业方向、地区属性、人员规模进行分类,结合盟内优势,开展不同业务板块的聚合互促活动及长效沟通机制,促进产业人才素质结构提挡升级。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举办天津大学南港工业区化工专题培训班,推动20 余家联盟成员单位、50 余名优秀人才开展内部封闭培训,开展“石化青年说”品牌活动,吸引渤化、中石化LNG、低碳中心、PPG、利安隆、中沙石化等20 余家企业开展专业沙龙。协助渤化发展、天津石化、卡博特等多家企业首批20 名技术骨干考取碳资源管理师资格证、“滨海新区技能大师”等,积极构建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三大平台,培养各类技能人才。
突出“优”字,人才服务提质,打造发展无忧新生态。以支持人才心无旁骛钻研业务为目标,在归属感上做增量、在后顾之忧上做减量,优化对人才“专家+管家”的精准服务,让人才无发展之忧、生活之忧,政策接应、服务接续的链式效应充分释放。借助专家咨询委员会外脑力量,建立校企合作、人才评优、一帮一专项对接服务快速通道,形成“一谈、双聚、多点”的产才双向共育模式,以“智”提“质”,激发动力。聚焦中石化高端新材料项目等集群企业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员工落户等问题,大力推行滨城人才服务证制度,以集成化服务形成便捷高效的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既满足租房购房、医疗健康、子女入学等宜居乐游服务,又提供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成长乐业支持,满足人才多元需求。目前,服务证已实现联盟内企业全覆盖,保证人才创新有平台、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人才获得感、体验感明显提升。
下一步,联盟将坚持固盟优盟拓盟,全力推行“一个联盟、一个产业链、一个实验室、一个科创中心”模式,推动“政产学研用金服”七要素融合,推动南港工业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化工新材料高端创新创业和高端人才资源聚集地,形成人才引领产业集成集约创新生态体系。